「俄文老檔」璀璨生輝的歷史痕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哈爾濱的城市歷史上深深地鐫刻著「俄僑」的痕跡,而有著90多年歷史的黑龍江省博物館因為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珍藏著數量龐大的、凝聚了時代特徵和地域特徵的俄文老檔文獻,數量幾乎占據了藏品總數的六分之一。

如何妥善整理、保管、研究和展示這批藏品,是龍博人的首要任務之一。

19世紀,隨著中東鐵路的興建,哈爾濱這座城市悄然興起。

100年前,在哈爾濱這片土地上不僅生活著老哈爾濱人,也生活著流亡而來的俄國人、猶太人、波蘭人、德國人等,他們被稱為俄僑。

俄僑們把哈爾濱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們在這裡生活、學習、用心經營,在出版、建築、音樂、詩歌等方面留下了眾多的遺蹟,這座城市也因為這份異域風情,而得到「東方莫斯科」的美譽。

俄羅斯文化對黑龍江的影響領域之廣、程度之深是其他外來文化無法比擬的,可以說近代哈爾濱乃至黑龍江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發展都受到了俄僑文化的影響。

時至今日,也有眾多的學者和歷史迷們對這段歷史流連忘返。

黑龍江省博物館的前身是東省文物研究會,在那段文化碰撞頻繁、思維活躍的時代,這個機構有能力,也有義務地保藏了數量龐大、極具地域特色和歷史時代感的俄文老檔文獻。

這部分反映了當時俄僑的大眾心理和精神面貌的藏品包括報紙、圖書、期刊等種類,其中報紙種類多達100多種,幾乎囊括了當時俄僑出版業的所有出版種類,是當時俄僑的生活、文化、教育、科研、娛樂、醫療各個方面的立體展現。

例如1936年在哈爾濱轟動一時的世界歌王、俄羅斯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亞賓在哈爾濱訪問演出的事件,在省博文物《回聲報》上就有所體現;由俄國攝影家拍攝,並在聖彼得堡集結成冊出版的《中東鐵路大畫冊》距今已有100多年,現今仍完好地保存著。

據來訪的俄羅斯出版業學者介紹,這部書在聖彼得堡都找不到這麼完整的一本。

總而言之,「俄文老檔」這部分藏品對研究黑龍江省乃至東北地區的地方史、東北亞國際問題和中俄關係史都有著積極重要的意義。

自2009年起,黑龍江省博物館即開始對這部分藏品進行搶救性普查修復,至2015年11月20日,完成了對俄文文獻218975(15255)件(套)的普查工作。

每件文物都經過除塵、清點、整理、分類、翻譯、拍照、排序、上架、錄入、審校、制卡、建帳等程序,做到每一片紙質文物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

對其中一部分破損嚴重的藏品採取絲網加固等修復手段,對絕大部分的藏品採取高清掃描的工作流程,並配置了專門的文物櫃和保障恆溫恆濕的的文保設備,以保障藏品的高品質保管和信息延續。

目前,文物的修復和掃描工作仍在繼續。

在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有力助推下,黑龍江省博物館有能力更好地履行博物館面向社會的職能。

一普之後,推出了中國首家俄僑博物館的展覽,並完成了該博物館的線上推廣,受到了廣泛好評。

觀眾絡繹不絕,不同膚色、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觀眾對這個展覽都讚不絕口。

它是這段歷史的最佳詮釋之一,是哈爾濱旅遊文化中的又一張名片,是中俄友好交往過程中的又一座橋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