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青銅文明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位於 陝西省|新浪旅遊微博| 2014年06月18日15:01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為中國最大且是唯一的青銅器博物館,地處「炎帝故里、青銅器之鄉,佛骨聖地、社火之鄉」陝西省寶雞市。

全院由青銅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等部分組成。

館藏有何尊、折觥、厲王胡簋、牆盤、秦公鎛、衛鼎等一千多件青銅器。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籌建於1990年,1998年9月8日建成對外開放。

2010年9月28日新館落成,並更改名為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位於中華石鼓園內。

是截至2013年中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院,也是全國唯一的以青銅器命名的專題博物館。

主體建築面積10000平方米,為風格獨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氣勢雄偉,新穎別致,濃縮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內涵。

被列為中國青銅器收藏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西部重鎮寶雞的標誌性建築。

建築特色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主樓的設計,在造型上把石鼓與銅鏡巧妙結合——以石鼓為基座,以銅鏡為頂面,飾以典型的西周鳳鳥紋,其用意旨在突出周秦之風、金石之韻。

在石鼓山巔,這面巨大的銅鏡迎接寶雞每一天第一縷曙光。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主體建築分為五層,建築形象運用了高台門闕、青銅后土的建築語言,寓意著寶雞悠久的歷史文化在中國古代文明中的尊崇地位,同時也完美地結合了石鼓文化與青銅文化。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僅三樓主展廳面積就達4000多平方米,主題陳列為「青銅鑄文明」,分為「青銅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

展出包括何尊、折觥、牆盤、逨盤、爬龍在內的1500餘件珍貴文物。

這些文物以寶雞歷史發展為主線,向人們展示周秦文明的燦爛成就和青銅器之鄉的獨特韻味及其對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重要貢獻。

設計人員以寶雞地區周秦遺址、墓葬出土的文物為主要依據,結合歷史文獻,用鮮明的標題和深入淺出的語言,勾勒出周秦文明發生髮展的軌跡,使觀眾以新的視角和新的層面認識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中華石鼓園

坐落在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寶雞市石鼓山上。

東臨茵香河,南靠秦嶺主峰雞峰山,西望市區,北瞰渭河。

是融「遺址保護、青銅器展覽、石鼓文化展示、園林觀光、考古研究和休閒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生態公園。

中華石鼓園還配套建成20個景點。

利用自然崖體做成的周秦文化牆,展示了周秦民族發展壯大走向輝煌的歷史過程;以「仁義禮智信」為主題的五德園景區,向遊客闡釋著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徵和歷史淵源;橫貫石鼓閣東西的漢文字長廊,全面反映了漢文字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記載了周秦時期對漢文字發展所做的重大貢獻。

8000平方米的祭天敬祖廣場以及祭天敬祖台,將向遊人展示祖先祭祀祈禱的神聖場景。

使中華石鼓園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聖地,成為寶雞新的城市名片。

石鼓閣

石鼓閣是中華石鼓園的另一個標誌性建築之一,高56.9米,建築寶雞石鼓閣[3]面積7200平方米,仿秦漢建築風格,採用外五內九的層級設置,喻示著周秦文明在中華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歷代優秀書法作品,並供遊人鳥瞰市貌,是寶雞市地標性建築。

石鼓閣建成後,對弘揚石鼓文化,完善寶雞周秦文化體系,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陳列內容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主陳列「周秦文明之光」,分為西周王朝在寶雞發

一名孩子在觀看展出的文物[4]祥和秦國從寶雞崛起、「盛世吉金--中國21世紀考古新發現特別展」、「岐山董家村西周窖藏專題展」等部分,薈萃了寶雞地區考古發現的青銅器、玉器、陶器、金器等精品600餘件(組),展示了周族興起、古公遷岐、武王滅周、分封諸侯、周公禮制、秦君遊獵、穆公稱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實,生動的再現了周秦王朝的各個歷史側面,使人們認識到青銅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對華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貢獻,堪稱為一部不朽的青銅史書。

青銅之鄉

核心看點:楊家村窖藏復原

展品數量:260件

展廳面積:606平方米

展示內容: 通過大量窖藏出土青銅器的展示,展現寶雞青銅器之盛。

踏入第一個展廳,首先進入眼帘的是按比例定製的寶雞地形沙盤,沙盤上標明了寶雞的三區九縣及重要遺蹟遺址。

吊頂上設置有「中國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出土地點分布圖」及「寶雞青銅器主要出土地

歷史上寶雞出土的青銅器不計其數,青銅器有上萬件,這些青銅器包括新中國成立之前出土的傳世品和公安部門收繳的盜掘品,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考古發掘出土文物。

青銅器博物院展出的主要是在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文物。

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的不斷重視,考古事業的發展和考古科技手段的進步,使埋藏在地下數千年的青銅器有了一個良好的社會保護環境,也使得世人可以一睹這些國寶的風采。

窖藏是構成「青銅器之鄉」青銅文化的一大特點,特別值得一提。

在眾多窖藏中,眉縣楊家村青銅器窖藏則是重中之重。

2003年冬天,考古工作者在眉縣楊家村通過搶救清理,共出土鼎、盤、盉、盂、壺、鬲、匜等27件大型青銅禮器,這27件青銅器上都有銘文,其中逨盤的銘文長達372字。

這個青銅窖藏所在地楊家村自1955年以來屢出青銅器,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總體上來看,第一展廳以楊家村窖藏復原為展示核心,從而引出「楊家村出土文物陳展區」、「寶雞其他重要青銅器文物展區」、「青銅器之鄉主題陳列區」以及「周之溯源版塊」四大展區。

周禮之邦

核心看點:厲王胡簋、牆盤、何尊

展品數量:688件

展廳面積:947平方米

展示內容: 通過對文物信息的闡述,描繪出興於周朝禮制下的輝煌盛世。

第二展廳以對周禮的追溯和闡釋為線索,重點展現厲王胡簋,解讀

參觀者在觀看青銅器博物院展出的文物[4]一個民族情結的緣起;通過對牆盤的重點解讀,以及相關文物的配套陳列,追頌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以國寶重器何尊作為本單元的收官之作,重點呈現「營建洛邑,宅茲中國」的銘文特寫,追溯「中國」二字的由來。

通過對文物信息的闡述,描繪出一幅興於周朝禮制下的輝煌盛世。

在這一展廳展出的胡簋屬於周厲王,因其是西周唯一的王器,所以它也被稱為「王簋」。

與此同時,它又是目前出土的歷代「簋」中器形最大的,所以又被稱為「簋王」。

最有意思的是它的銘文,完全顛覆了《史記》中周厲王暴君的形象,待博物院正式開放之後,遊客可親自詳讀這些銘文。

國寶重器何尊也在這一展廳展出,它於1965年出土自寶雞境內,是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的不得出國展覽的文物之一。

何尊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所制,是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紀年銘的銅器。

何尊內膽底部刻有一篇一百二十二字的銘文,其中「宅茲中國」更是「中國」二字最早的文字記載。

周天子向來注重禮法,制定了嚴格的《周禮》,而青銅器的使用,在「周禮」中也有嚴格的規範。

隨著青銅工藝的進步,青銅器與禮制的結合愈發緊密。

在西周時代,簋也是重要的禮器之一,與西周禮器的核心銅鼎配合使用。

簋相當於現代的飯碗,在祭祀和宴會場合,簋和鼎的多寡與組合形式顯示著古人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一般是四簋五鼎,六簋七鼎,八簋九鼎相配,標誌身份地位的高低。

在展館,周天子宴饗諸侯的盛景也以實景再現的形式出現,參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周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和禮儀規定。

帝國之路

核心看點:秦公鎛

展品數量:360件

展廳面積:947平方米

展示內容: 展現非子養馬、始皇加冕等歷史節點,遊客在此可體驗一場民族歷史的興衰之旅。

第三展廳以周王室的衰敗和東遷為背景,以秦帝國的崛起之路為線索,展現出曲折流轉的歷史脈絡。

以西周的尾聲作為展覽的開篇,逐次展現非子養馬、襄公立國、文公東獵、武公創縣、宣公刻石、穆公稱霸以及始皇加冕的歷史節點。

在兩個族群發展的此消彼長間,展現了一場宏大的民族歷史的興衰之旅。

雖然周衰秦興的歷史藉助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得以全方位展示,但精美而神秘的青銅器同樣不可或缺,秦公鎛將會是這間展廳的主角。

鎛是大型單個打擊樂器,與編鐘、罄組合使用,形體特大的鎛用以指揮樂隊,節奏性強,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常用於貴族在祭祀或宴饗等禮儀場合。

1978年寶雞市楊家溝鄉太公廟村村民在取土時意外發現一個窖藏,經專家發掘清理,共出土8件青銅器,其中秦公鍾5件、秦公鎛3件。

3件鎛造型別致、形體宏大、鑄造精美,外觀裝飾有透雕的蟠龍和鳳鳥,輕靈有致,紋飾細緻活潑,呈現出清新自然的風格。

秦公鎛上有銘文135字,從銘文得知秦公鎛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禮器,銘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秦憲公四代世系,著重講了秦襄公被賞宅受國之事,這是一件劃時代的重大歷史事件。

第三展廳通過重點展示秦公鎛,以描述秦王族的興盛,突出秦世族的逐漸強大,展現了秦「帝國之路」的重要場面。

智慧之光

核心看點:折觥

展品數量:160件

展廳面積:606平方米

展示內容: 以復原西周青銅作坊的形式,詮釋了青銅器從制模翻范到鑄造成器的完整工藝。

第四展廳面積606平方米,共展出文物160件。

以單元敘說為邏輯構成,結合器物圖文的靜態展陳,漫畫語言呈現的電子互動桌面,視覺衝擊力強的寬幅多媒體系統,生動有趣的作坊體驗,多層面、多角度詮釋了青銅器從制模翻范到鑄造成器的完整工藝。

重點展示國寶折觥,展現青銅器造型及紋飾的獨特藝術神韻,突出青銅文化的藝術特色。

折觥於1976年12月15日出土於扶風,它通高28.3厘米,重7.6公斤,是西周昭王時鑄造的盛酒器,器物主人名折。

它的造型酷似一隻又肥又大的綿羊,整個器物造型精美,紋飾設計獨特,由十幾種動物組合而成,四層花紋顯得富麗堂皇,是一件十分精美的青銅藝術珍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