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醬油角色,一件陪葬品讓日本人啞口無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到日本文化,我們眼前似乎總會閃現一個畫面:一位身形嬌小的女子,身著華美的和服,撐一把紙扇,從一棵爛漫的櫻花樹下走過,逐漸遠去,留下的一連串「噠噠噠」的木屐聲。

這個場景很熟悉,恍若戴望舒先生筆下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獨自彷徨在悠長,

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意境如此的相似並非是妄想,因為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日本的禮儀文化皆是學習中國而來,日本的茶道、插花、飲食、服飾等日常生活禮儀都是學習中國的,甚至日本人現在依然存在的跪拜禮也是中國過去席地而坐的傳統演化而來,日本至今每年還會選出自己的年度漢字,這無一不是深受中國文化薰陶而形成的。

相對於韓國的那種「雨宇宙都是他們所創造的」的那種無畏又無恥的觀點來說,日本多少還是承認自己是中國文化的學習者,但是有一樣源於中國的物品卻不被日本承認,很簡單,就是日本人生活中常見的木屐。

木屐一直被日本作為國粹一樣看待,包括日本大多數國人的很多國家把其當作日本的傳統裝束之一,其實小編想說,別說木屐了,就連和服也是仿照和服形成了服裝樣式,木屐也當然是中國的,這是不容置疑的。

然而這並沒有說服很多日本人,甚至是很多所謂的專家,他們堅信木屐是日本的發明。

一直到1984年6月市紡織廠基建時發現了一座古墓,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馬鞍山市文物普查隊對墓葬進行了發掘。

發掘資料證明,墓主為三國東吳左大司馬右軍師朱然。

朱然(182-249),字義封,漢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縣西北)人,出身東吳豪族,13歲過繼給舅父朱治為子,少時曾為孫權同窗好友。

三國爭雄,朱然北抗曹魏,西拒蜀漢,一生屢立戰功,官左大司馬、右軍師。

不過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朱然就比較悲劇,一共亮相兩次,最後一次是夷陵之戰中追擊劉備,被趙雲一槍刺死。

這應該是羅貫中有擒殺關羽的戰績,才被羅貫中如此鄙夷的。

經考古鑑定,朱然墓是迄今為止長江中下游區域已發掘的300多座東吳墓葬中最能反映東吳最高統治集團墓葬特點的一座大墓。

墓室雖早年被盜,但許多隨葬的精美漆器倖免劫難。

在140餘件出土文物中,有部分被列為國家一級珍品。


重點來了,朱然墓中有一件物品讓專家很興奮,什麼呢?就是一雙木屐。

也正是這雙1700多年的陪葬物品的發掘,讓我們有了證明的史書和實物,才讓全世界真正相信——木屐是中國人發明的。

據說木屐出土後,日本國內多次請求將其運至日本展覽,不知道那些專家們看到這個所謂的日本國粹,心中作何感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