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開展 再現千年古港歷史畫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方網記者曹磊3月9日報導:去年年底,關於青龍鎮遺址的重大發現改寫了上海開埠前是小漁村的說法,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上海在唐宋時期就是一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今天上午,「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在上海博物館舉行,百餘件文物精品首次與公眾見面,再現了青龍鎮人口繁盛、佛寺林立、商貿聚集的舊時風貌。

本次展覽分為三個部分進行展陳。

第一部分「東南巨鎮」展現了唐宋時期的青龍鎮是「富商巨賈,豪宗右姓」的雲集之地。

到南宋時期,青龍鎮因海上貿易的興盛,市鎮規模越發可觀,鎮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橋、三十六坊」,時人譽為「小杭州」。

近年的考古發掘表明,青龍鎮主要分布於吳淞江支流老通波塘的兩岸,南北長約3公里,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

考古發掘發現了唐宋時期的佛塔、鑄造作坊、水井、灰坑、墓葬、爐灶等多種遺蹟,為復原青龍鎮的市鎮布局奠定了基礎。

第二部分「盛世佛光」通過出土建築構件及地宮出土的精美文物等來展示青龍鎮佛教文化的發達。

隨著青龍鎮貿易的發展,人口增加,佛教文化也進一步發展繁榮。

文獻記載青龍鎮曾有「七塔」、「十三寺」,其中以隆福寺、隆平寺、勝果寺最為著名。

隆福寺為南寺,寺塔迄今依然屹立,俗稱青龍塔。

2015年,考古發現了北寺隆平寺塔。

隆平寺塔建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年),現存塔基平面呈八邊形,地基內建有地宮,地宮內出土了一萬餘枚各個時代的錢幣及阿育王塔、木貼金臥佛像、舍利等各種佛教法器,這些文物造型優美,工藝精良,體現了北宋時期民間佛教信仰的傳播與發展。

隆平寺塔的發現為復原青龍鎮市鎮布局提供了關鍵坐標,文獻記載隆平寺塔還兼具航標塔的功能,因此它也是青龍鎮作為海上貿易港口的重要實證。

第三部分「絲路遺珍」通過青龍鎮出土的各地窯口的瓷器,展現青龍鎮的貿易概況。

青龍鎮因占據了「控江而淮浙輻輳,連海而閩楚交通」的地理優勢,逐漸發展為重要的貿易港口。

近年來,青龍鎮遺址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瓷器,唐代以越窯、德清窯、長沙窯為主,至宋代則漸以福建、浙江、江西的瓷器產品為大宗。

福建瓷器主要為閩江流域的產品,其中以義窯、東張窯、磁灶窯、同安窯、建窯、浦口窯、遇林亭窯、懷安窯等窯口為主。

浙江瓷器有龍泉窯、溫州窯等,江西瓷器有景德鎮窯、吉州窯等。

這些出土瓷器可與文獻相印證,也與韓國馬島沉船、日本福岡博多遺址出土的瓷器組合非常相似,反映了青龍鎮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港口的重要地位。

據了解,本次展覽將持續到5月30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