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銅官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央廣網5月18日長沙消息(記者堯遙)「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讓地處中國中部內陸腹地的長沙銅官窯再次引人關注。

1998年,德國一家打撈公司在印度尼西亞勿里洞島附近的爪哇海域發現的一艘唐代沉船,這艘古老沉船被命名為「Batu Hitam」,中文意譯為「黑石號」。

據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興國介紹,這艘阿拉伯商船裝載著經由東南亞運往西亞、北非的中國貨物,「僅中國瓷器就達67000多件,其中56500多件被證實產自長沙窯。

文史專家認為,由於船上出水的長沙窯瓷碗中有唐代寶曆二年的銘文,結合其他器物考證,沉船年代被確認為9世紀上半葉。

「打撈出水的瓷器中有的帶有阿拉伯風格的圖案和裝飾,這可以說明唐代長沙銅官窯對外瓷器貿易不是簡單的經濟貿易,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既有大量中國文化元素,也有西亞文化元素,體現了文化的包容和創新。

」長期從事長沙窯文化研究的湖南省博物館研究員李建毛表示,這些新發現的長沙窯產品大大豐富了長沙窯瓷的內涵和藝術裝飾,也為確立長沙窯瓷的外銷瓷器窯場地位提供了證據。

長沙銅官窯位於長沙市區北邊的湘江東岸,是唐至五代時期著名的制瓷遺址,1956年首次發現,目前共發現龍窯遺址76處、采泥礦遺址24處及碼頭區、貨藏區、墓葬區等文物遺存面積約0.68平方千米。

1988年1月,長沙銅官窯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12月獲批為「第二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據了解,長沙銅官窯首創釉下多彩,瓷器上呈現一種或多種色彩,突破了中國唐代青瓷和白瓷的單一色調,堪稱「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而最早有意識地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波斯、阿拉伯文化融入裝飾藝術的長沙銅官窯可謂是陶瓷裝飾藝術上的創舉。

2011年,長沙銅官窯陶瓷燒制技藝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了讓珍貴的文化遺產健康地「活」下去、精彩地「活」起來,近年來長沙銅官窯遺址管理處下了一番苦功。

管理處負責人劉洪波介紹,他們挖掘文物的資源優勢,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點展現長沙銅官窯的藝術性、文化內涵和世界影響力。

「現在我們正在建設長沙銅官窯博物館,將利用最新的場景化、體驗化、互動式、沉浸式的空間展示語言,充分表達長沙窯的故事。

」劉洪波說,一比一仿製的「黑石號」沉船和赴紐西蘭購買的精品文物將再現先輩們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景象。

為了更加有效利用這一珍貴的文化資源,長沙銅官窯十分注重品牌保護,以此促進文化產業的融合與發展。

「除了大力保護文化品牌,對相關商標申請註冊,我們還致力於招商引資,帶動片區發展。

」劉洪波介紹,成功引進投資約100億的長沙銅官窯國際文化旅遊度假區項目已正式落戶,「不久的將來,一座傳承大唐文明、絲路起點、彩瓷源頭、湖湘風采的古鎮將橫空出世。

「我們要借『一帶一路』的東風,利用好長沙銅官窯、『黑石號』兩張文化名片,繼續保持和發揚日用陶和建築陶的技術傳統,加強對文化資源和歷史傳統的挖掘,建立交流平台。

」談到長沙銅官窯未來的發展,張興國說要讓這一歷史文化資源服務當代、服務後代。

在中國陶瓷協會副會長、湖南省陶瓷協會副會長黃小玲看來,長沙銅官窯文化底蘊深厚,她建議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舉辦一些國際性展覽。

「邀請全國的藝術大師來銅官窯創作,真正實現請進來、走出去,全面打響長沙銅官窯品牌。

湖南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表示,要對長沙銅官窯遺址和遺址所承載的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進行申遺,以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

「這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在新的時期怎樣去弘揚創新,例如陶瓷產業的振興,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銅官窯的工匠精神、開放精神都值得繼續發揚光大。

」陳遠平還談到,大力發展長沙銅官窯的文創產業和文化旅遊業,將會為湘江沿線的歷史文化和鄉村生態旅遊資源的大融合、大發展帶來深遠的意義。

1200多年前,古鎮銅官,洞火耀眼,各色瓷器正等待著從湘江運往更遼闊的海洋;如今的長沙銅官窯,在海上絲綢之路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用厚重的藝術歷史積澱彰顯傳播著中國文化的影響和價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