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牛津鑑定」熱釋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英國牛津鑑定官網地址 http://www.oxfordauthentication.com/

古陶瓷的熱釋光鑑定是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由牛津大學等考古實驗室發展起來。

1997年英國牛津鑑定公司成立,對外受理古陶瓷熱釋光斷代的商業檢測業務。

那麼,熱釋光鑑定究竟是怎樣一種技術?牛津鑑定中國大陸地區的北方代理位於北京正上生古陶瓷沙龍,我們請沙龍主人吳雨哲用通俗的方式為本刊讀者釋疑。

《收藏》:大多數藏家對於熱釋光鑑定原理不太明白,能否用通俗的語言介紹一下熱釋光鑑定?

吳雨哲:把「熱釋光」三個字拆開來理解,就是:加熱、釋放、光線。

簡單地說,宇宙中的任何物體自產生之日起,就不斷吸收來自外界的輻射。

一件陶瓷器的胎土中含有大量的礦物質石英、長石、方解石等,它所接受的輻射就會儲存在這些礦物質中。

這些輻射有個特點,就是當被加熱超過500℃時,會以光的形式釋放掉。

我們知道陶器燒制,最低溫度都要800℃,瓷器1200℃,那意味著,從燒制過程中溫度超過500℃的那一刻開始,一件陶瓷器之前所累積的所有輻射都會被釋放掉,然後自燒成之日起,再重新吸收和累積外界能量。

熱釋光的原理,就是通過測量一件古陶瓷內儲存的輻射能量,來確定距今燒成時間的長短,達到斷代的目的。

北宋 汝窯天青釉葵花洗

比如,用一件宋瓷做熱釋光檢測,需要對其樣品進行加熱,當溫度再次達到500℃以上,樣品中積攢了幾百年的輻射能量會再次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根據光的釋放軌跡,可以確認距今年代。

年代近,光較弱;年代遠,輻射累積時間長,光就越明亮。

通過對一件器物所釋放出光的強度進行準確計算,可以判定該器物的燒造年代。

這是一種絕對斷代法,其可靠性在於,該器件的時間信息完全儲存在它本身中,因此只需在該器件上取樣檢測即可斷代,而不必與該窯址的出土樣品數據進行比對。

《收藏》:熱釋光斷代有沒有局限性?

吳雨哲:它無法很精確,比較模糊。

誤差範圍一般是±20%,但不影響結果判斷。

比如,一件宋代器物,檢測結果距今800至1000年,即便誤差20%,也絕對排除了贗品的可能性,達到這一步,對於收藏者來說,基本上已大功告成。

確定了是宋代,至於南宋還是北宋,藏家再結合胎、釉、彩、紋、工的「目鑒」,基本可以判定。

如果是仿品,顯示結果就是距今100年以內。

但這個誤差範圍,也導致熱釋光無法檢測一些年代特別近的瓷器。

所以牛津鑑定有一條規定是為保證結果準確性,距今300年以內器物不予檢測。

也就是說,乾隆以後的(包含乾隆時期)器物不在測試範圍。

300年是一個安全數字,低於200年,檢測也會產生數據,但不夠明確,牛津擔心會判斷失誤。

牛津鑑定建議乾隆之前並有足夠取樣面積的瓷器最適合做熱釋光檢驗

事實上,牛津熱釋光檢測斷代已經可以將誤差控制在±10年以內,但這需要從器物上取得更多樣本,還需要很長的數據分析時間,因此,單件檢測從取樣到出結果,可能要1年時間,費用也特別高,這對於民用陶瓷藏品的檢測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收藏》:做熱釋光檢測的器物,除了年代上的限制,對品相會有要求嗎?

吳雨哲:一件器物,只是局部有修,不影響檢測。

有一種情況,就是斷成幾部分的,比如出土的唐三彩,很多都是殘器,馬、駱駝的頸部很容易斷裂。

這種情況,在取樣的時候,專家就要先檢查,確認是否完全斷開的,若是,則每部分都要取樣。

牛津的送檢須知中,特別提到一種「冷接器物」,就是經冷接修復的器物,一經查出,不予檢測,費用不退。

這是針對陶瓷作假慣用的一種手段,俗稱「老器接新底」。

牛津專家講解如何用科學儀器讓修接過的古物原形畢露

接法有兩種,熱接和冷接。

熱接,底是老的,根據老底重新拉坯,罩釉入窯燒制後,器身做舊,掩人耳目。

冷接器物,把老底接到新仿的器物上,接口打磨平整,再用膠黏接填充,嚴絲合縫,進行必要的修飾後,也基本看不出破綻。

這兩種方法,熱接要重新燒制,過程中釉水融化,溫度必然高於500℃,胎中的輻射已經釋放掉了,因此過不了牛津鑑定,檢測結果為新仿。

但冷接不同,因為熱釋光檢測,一般選取器物底足露胎處取樣,底是老的,上面是新的,檢測結果是老的。

這就要求鑑定人員擁有豐富的經驗,一旦被檢查出冷接,就會被視為惡意欺瞞。

※ 本篇文章刊載於《收藏》雜誌2017年3期。

1993年創刊的《收藏》雜誌,是中國創刊最早、發行量最大的、最具影響力的收藏類期刊。

《收藏》填補了中國期刊界無一本收藏類期刊的空白,背靠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強大文博專家顧問團,全方位拓展雜誌的活動空間,反作用於中國的民間收藏,促進了收藏知識和收藏經驗的傳播和普及,催發了收藏品藝術市場的發育和成熟,推動了收藏理論的研討和收藏學的建立,影響和帶動了收藏類傳媒,包括收藏類報刊、收藏類專欄專版、收藏類書籍的創辦、出版熱。

新浪微博:收藏雜誌

微信公眾號:收藏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