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易|當我們談論易經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替古言立左道,為今人開旁門。
我們在上一篇 一張圖看清易經來龍去脈 說了易經已經發生幾次版本改進,那麼我們現在用的是哪個版本呢?
我們知道,以《伏羲易》為根,發展出了《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三種易學。
據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了。
那麼這兩種易學,是不是真的失傳呢?
或許並不是這樣,可能只是變成了一種生活習慣,我們日用而不知而已。
所以一般認為,流傳下來的只有《周易》。
我們常說的《易經》,其實指的是《周易》。
而《周易》的創造歷程是相當漫長的。
它的誕生、發展,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人」代表人物,「世」代表時間。
「三聖」指的是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三古」指的是上古、中古和下古。
「人更三聖,世歷三古」。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周易》的創造有三個關鍵人物,時間經歷了三個時期。
01上古伏羲創易
伏羲在黃河觀龍馬,得到了河圖;在洛水觀大王八,得到了洛書。
伏羲深受啟發,描繪了自然符號,創造了易經雛形,這就是《伏羲易》。
易學都是以《伏羲易》為基礎,創造出來的。
《伏羲易》是所有易學的根源,是易學的初代版本。
這個時候,《伏羲易》只有符號、圖像,還是一本無字天書。
02中古文王演易
周文王被商王帝辛丟進了監獄,在監獄裡面不知天日,想著怎麼打發時間呢,就開始研究《伏羲易》了。
他對《伏羲易》進行推演,終於有了結果,找到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所適用的行為指南。
這就是《周易》的第一部分——《易經》。
03下古孔子釋易
有經就有傳。
有《易經》就會有《易傳》。
據說,晚年的孔子非常痴迷於《易經》。
他對《易經》愛不釋手,以至於竹簡的牛皮繩都被翻斷了幾次。
這就是成語「韋編三絕」的出處了。
孔子這位聖人呢,他不講課。
學生有疑問了,他才會解答。
所以他和周文王一樣,也是閒的沒事幹。
他又覺得《易經》寫得太好了,就把周文王寫的《易經》給翻譯了一遍。
這就是《周易》的第二部分——《易傳》,也稱《十翼》。
《十翼》就相當於給《易經》裝上了十隻翅膀,讓《易經》的內涵更加豐滿。
從此《易經》就具有了人文意義,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上升到了哲學的層次。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