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曾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黃帝史稱「人文始祖」 曾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

黃帝是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名列上古時代的「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他大約生活在距今4700年至4600年間,據推算約公元前2717年至公元前2599年在世。

他的父親名叫少典,母親名叫附寶,他本姓公孫,後因居姬改姬姓,遷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世稱姬軒轅,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因其有土德之瑞,土為黃色,故號「黃帝」。

他統一古代華夏各部落,被擁戴為天下共主。

他在位期間,發展生產,播百穀草木,改善人民生活,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史稱「人文初祖」。

當時還沒有文字,人們結繩記事,歷史只能口耳相傳,在其後兩千五百年成書的《史記》中,關於黃帝的記載有許多傳說和神話,更增加了黃帝的傳奇色彩。

因此,黃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位被神化的英雄人物。

黃帝一生最著名的戰爭就是征服蚩尤之戰。

《史記·五帝本紀》載:「蚩尤作亂,不用帝命。

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

」蚩尤殘暴好戰,日漸衰微的天下共主炎帝,對此無能為力,只好求助於正在崛起的黃帝。

於是,黃帝就擔當起平定天下的歷史使命,號令天下軍隊共同討伐蚩尤。

雙方交戰時突發大霧,而黃帝用自己發明的指南車,準確指示方向,指揮部隊打敗敵軍,擒獲了蚩尤。

後世的許多史書都記載,黃帝在這次戰爭中製造並運用指南車的事跡,同時也記錄了指南車的樣式——車上站著一個木製的仙人,一隻手舉起來,指著南方,無論車子怎樣調轉方向,仙人舉起的手總是指向南方。

這為後世指南針的發明奠定了基礎,指南針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黃帝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華夏從此得以安寧。

黃帝深知蚩尤的影響依然存在,於是就詔令天下到處懸掛蚩尤的畫像。

世人皆以為蚩尤未死,而是向黃帝臣服了,由此招來更多的部落歸順黃帝。

《戰國策·秦策》記載蘇秦把此戰與堯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商湯伐夏桀、武王伐紂並列,可見這是華夏民族發展進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場戰爭。

相傳黃帝在位近百年,國力強盛。

各種文獻都盛讚黃帝時代有許多發明創造,涉及生產生活的各方面,集中反映了當時黃帝部落達到的文明高度。

黃帝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五帝之首。

黃帝之後,其孫高陽立,即顓頊;顓頊死後,黃帝曾孫高辛立,即帝嚳;嚳死,子放勛立,即堯;堯死,舜立,舜是顓頊的六世孫。

黃帝、顓頊、嚳、堯、舜並稱為「五帝」,而黃帝居其首。

後世的夏、商、周三個王朝也都是黃帝的後裔創建的,因此黃帝被奉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

祭祀黃帝的活動很早就開始了。

公元前442年,當時正處於春秋戰國的動盪年代,秦厲共公去世,秦國發生內亂,諸侯乘機入侵。

剛即位的秦靈公為了鼓舞士氣,「作吳陽上畤,祭黃帝」。

此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祭黃陵有手植柏為證。

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建廟祀典以來,歷代均有祭黃陵的記載,尤以明清兩代為盛。

華夏兒女越來越深切地認識到,黃帝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還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圖騰。

《史記》明確記載:「黃帝崩,葬橋山。

」橋山即今陝西黃陵縣。

橋山黃帝陵很大程度上是後人祭祀黃帝的精神標誌。

1961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山黃帝陵以其特殊的地位,被編為「古墓葬第一號」。

「天下第一陵」因此名符其實。

抗戰爆發後,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撰寫了氣勢雄偉的《祭黃帝陵文》,起首稱讚黃帝「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岳峨河浩;聰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結尾則表達了抵抗日寇的堅強決心,「還我河山,衛我國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

這篇文章與國民黨中央祭黃陵的碑文,共同喊出了中華民族共同抗日的心聲。

經歷五千年風雨的黃帝陵,屹立在歷史的歲月中,永恆傳承著中華文明之光。

(王丹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