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打開的第一座帝王地宮,藏著辣麼多寶物,最貴重的卻是龍鳳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皇陵的地宮裡到底有什麼?任何人都不會再滿足於從故紙堆里刨來的僅供想像的素材。

文字越是動人,如《史記》之類,就越是讓人讀得摩拳擦掌,滿地找啊、鋤啊、鏟啊的,憋不住地要去秦陵挖他兩下,看個究竟。

皇陵地宮

當年讓三皇五帝都要退避三舍的始皇帝,把黎民視為「黔首」,隨手便抓來壘長城、燒兵馬俑,然而此時卻阻不住黔首們要來捉他的衝動。

由於地宮形式不明,揭竿而起的日期被推遲了。

但另一位帝王就沒那麼幸運了。

朱翊鈞(1563一1620),穆宗朱載垕第三子,母李貴妃,1572年6月即位,時年10歲。

在位48年(1572一1620),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58歲病死,葬定陵。

廟號神宗,年號萬曆。

關於這位明神宗,黃仁宇在其名作《萬曆十五年》里有極為精當的描述與點評,這是位將一生大部分時間都用來修建自己陵墓和深藏後宮,並與他的朝臣們「非暴力不合作」的怪癖皇帝。

朱翊鈞

萬曆帝年僅10歲即已登基。

22歲時,他開始為自己建陵—定陵,6年後完工,耗銀800萬兩。

1620年,58歲的萬曆駕崩。

整整閒置達30年之久的定陵啟用。

生前建陵,歷史早有定製,但沒有一座陵墓是封存了30年後才使用的。

以歷史作為來說,萬曆帝連秦始皇的徒子徒孫都配不上,其陵墓與秦陵更不在一個檔次,但他的定陵地宮卻是中國人打開的第一座帝王地宮。

1955年,中科院院長郭沫若、文化部部長沈雁冰、中科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長范文瀾、明史專家北京市副市長吳晗等6人聯名上書政務院(即今國務院),請求發掘永樂帝朱棣的長陵。

地宮大門

儘管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竭力反對,但周總理還是批准了吳晗等人的提案。

1955年12月初,「長陵發掘委員會」成立。

發掘隊很快來到明十三陵所在地—北京昌平。

由於沒找到地宮人口,長陵被換成規模稍小一點的定陵。

或許當年的一干臣子已經嘗盡了從深宮內苑找萬曆帝主持國政的苦楚,現在定陵里的萬曆竟然沒讓人怎麼費勁就「抓獲」了。


定陵地面的寶城裡有個塌洞,這就是地宮隧道的入口。

經過一年的挖掘,封住地宮大門的金剛牆出現了。

牆高8.8米,厚近2米,全部用大磚壘砌而成。

地宮入口

打穿金剛牆後,便是地宮的第一道大門。

門高3.3米,寬1.7米,以漢白玉製成,重約4噸。

上有縱橫九排門釘,共81枚,又有仿木雕飾。

門內是地宮的前殿,高7.2米,寬6米,長20米,地面鋪以「金磚」。

據說此磚需燒制130多天。

出窯後又用桐油浸泡,製作成本極高,但形制美觀,光潤耐磨。

不過除了「金磚」外,前殿中空空如也,前殿後第二道石門以內是中殿。

這裡倒是有三隻青花紋龍瓷缸,算是瓷器中的極品。


但皇陵中的貨色該不致如此寒磣吧?中殿兩側有兩道石門,其後為配殿,不過還是沒有太讓人驚艷的物事。

800萬兩銀子就堆成這樣?肯定不會,當中殿後的後殿被發現時,皇陵的真正面目才正式露出。

青花紋龍瓷缸

高9.5米,寬9.1米,長30米的後殿中,赫然是三口巨大的棺槨,中為萬曆帝朱翊鈞,左右為孝端、孝靖皇后。

三人所用的隨葬品最普通者為金銀,清單如下:

(萬曆帝):金器77件、金錠79錠、銀錠30錠、簽金銀錢97枚。

玉器23件、寶石30顆。

(孝端皇后):金制替釵39件、金錢100枚、金錠21錠、銀錠30

錠。

玉料4塊,各色寶石179顆,珍珠1包。

(孝靖皇后):金替11支、染金銀替14支、金銀日用器19件。

然後是玉器、寶石:(萬曆帝)

以上僅是金銀珠玉,此外還有大量精美絲織品、瓷器、漆器、木器等,最後整理出的文物近3000件。

在所有隨葬品中,最為人稱道的是龍鳳冠。

孝端皇后有九龍九鳳冠、六龍三鳳冠各一,孝靖皇后有十二龍九鳳冠、三龍二鳳冠各一。

龍鳳冠的製作極盡奢華工巧之能事,以十二龍九鳳冠為例,龍鳳全為金制,正面一龍,中層七龍,下部五鳳。

九龍九鳳冠

背面上部一龍,下部三龍。

兩側上下各一鳳。

所有龍風姿態各不相同,而口中均銜有珠寶串飾。

龍鳳間又有各種裝飾,以珍珠、寶石相綴。

全冠總重2595克,共鑲嵌大小紅寶石71塊,藍寶石62塊,綠寶石4塊,黃寶石2塊,珍珠3588顆。

一片瑞氣祥雲中,只見龍飛風舞,人間景致哪得如此?

1958年7月底,對定陵的清理工作基本結束,全部發掘工作歷時2年2個月。

總計用工2萬餘人,耗資40餘萬元。

就在人們都恍惚於定陵的珠光寶氣時,那些出土的燦若雲霞的錦緞卻一絲絲黯淡下去,最後被暮色吞沒。

當初夏鼐等人反對發掘,最擔心的就是以現有技術無法對出土文物進行有效的保護,結果不幸言中。

定陵中的絲綢製品見光後很快風化,發黑變質。

不久,萬曆帝和兩位皇后的棺槨更被抬出地宮,扔進山溝。

至於棺里的屍骨,被紅衛兵一陣亂棍後,點火焚為灰燼。

帝王棺槨

自此,中國帝陵的發掘被擱置起來。

雖然這不過是暫時的推遲,但即便雄才大略如秦皇漢武者,也要對無為的萬曆感激涕零,正是後者的「犧牲」使他們得以留存。

一併要向萬曆致謝的,還有他身邊的另外十二位明代帝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