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三期,這期文物背後的故事更精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家寶藏》第三期,這期文物背後的故事更精彩

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不僅讓國寶「活」了起來,也讓國寶火了起來。

上周末播出的第三期《國家寶藏》開始走近擁有眾多歷史古蹟的河南,河南博物院的三個鎮院之寶分別是:婦好鴞尊、賈湖骨笛、雲紋銅禁,就小編而言這期的文物比前兩期的文物稍顯陌生,最熟知的出土文物能撐起一座博物館的婦好墓以外所知甚少,感謝這個節目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看完這期節目,也深感文物背後的故事有時候比文物本身還要精彩萬分。

一、婦好鴞尊。

《國家寶藏》第三期

對於中國古代知名的女將軍形象,除了藝術作品中的花木蘭、穆桂英,還有一位真實存在的人物——婦好。

《國家寶藏》第三期

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既能帶兵征伐立下赫赫戰功。

《國家寶藏》第三期

又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類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一生頗具傳奇色彩,一生比電視劇中的大女主還要牛氣。

《國家寶藏》第三期

這麼一位能幹的妻子深得武丁的喜愛與尊敬,她死後武丁悲痛不已,所以為婦好建造了巨大墓穴,配備了豐富的陪葬品,這在商朝是非常罕見的。

婦好墓出土隨葬物品1928件,其中青銅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

此外還有石器、象牙製品、陶器以及6000多枚貝殼。

數量如此之多,說婦好墓撐起了一座博物館一點也不誇張。

二、賈湖骨笛。

《國家寶藏》第三期

賈湖骨笛出土於舞陽縣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歷史,是中華文明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重要見證,無疑為我們研究中國音樂與樂器發展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

《國家寶藏》第三期

節目中的這支是保存最完好的由鶴類尺骨製成的七孔豎笛,至今仍可吹奏接近七聲的音階,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可吹奏管樂器,很難想像在茹毛飲血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已經在音樂在有這樣的造詣。

三、雲紋銅禁。

《國家寶藏》第三期

雲紋銅禁是春秋時期的器物,之所以稱「禁」,皆因周人總結夏、商兩代滅亡之因,均在嗜酒無度,因此頒布了中國最早的禁酒令。

雲紋銅禁採用失蠟法製造,這是一種精密鑄造方法,工藝十分複雜,採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

再往內澆灌熔液,便鑄成器物。

以失蠟法鑄造的器物可以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開了青銅器製造的先河。

《國家寶藏》第三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