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崇禮文化之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朱閱平

連接壩上和中原的這一獨特地理位置,使得崇禮擁有眾多特色文化,呈現出奇異的「多點異態」文化現象。

如長城文化、遊牧文化、山地文化、農耕文化、多民族文化、狩獵文化、半農半牧文化、商貿文化等,這些文化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既是伴生和衍生的關係,又有複合交融的形態。

這些文化也是多民族融合的產物。

崇禮的高山峻岭,像一個活躍的民族大熔爐。

美國地理學家歐文·拉鐵摩爾就曾發現「對漢族是邊緣的長城,對整個的亞洲內陸卻是一個中心」。

在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中,長城附近大部分成為多民族交鋒、對抗、交流、融合的場所。

崇禮地域既是一塊壩上高原和中原平地的過渡地帶,也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過渡地帶,因此,這一地域也成為多民族生活、多種文化並存、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區。

漢後期,部分匈奴降漢,就定居在上谷(含崇禮)、代郡一帶。

南北朝時期,這裡是北魏鮮卑族的聚集區,其六個北部邊鎮中有兩個在今天的崇禮一帶。

唐朝時期,這裡是歸附大唐的少數民族的駐防地。

五代時,這裡的少數民族政權頻繁更替,民族融合速度加快。

以後,隨著遼、金、元各朝輪番統治北方,崇禮出現了一個民族大融合的時代。

清代,崇禮是守衛京城的北部防線、貿易重要口岸,一些重要的軍事關口駐紮著滿族八旗兵丁。

在崇禮這塊土地上,先後生活過匈奴、烏桓、鮮卑族、山戎、突厥、契丹、蒙族、滿族、漢族、回族等民族,迄今也是多民族的聚居地。

蒙族、滿族、回族等少數民族,約占全縣人口的4%。

現在全縣目前的211個行政村中,有民族痕跡的43個。

如察汗陀羅、擺察、白旗、烏拉哈達等地名,以及漢、唐、遼、明、清等古蹟隨處可見。

長城文化的堅韌、戎馬文化的無懼、遊牧文化的率直、農耕文化的忠厚、壩上文化的粗獷、中原文化的靈秀,多民族文化融合使崇禮文化似一塊光彩奪目的寶石,彰顯著獨特地域特色、和諧之美。

(作者系崇禮縣政協文史委主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