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法老醉心於此事數千年,文明的體現,現代科學家都為之稱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埃及以及它的古代文明文明,在我的記憶中,除了歷史教科書里的金字塔、木乃伊,伊莉莎白·泰勒主演的《埃及豔后》、三毛筆下的撒哈拉沙漠,此外再無更多更細可言。
去年年底朋友約我一起去埃及探訪人類記憶中的最深遠處,也就欣然應允了。
實在是想親眼看看,那塊土地到底有多神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已經夠長了,而他們的還要比我們早上兩千年。
我們的行程一共八天,從南部的亞斯文開始沿河北上,到尼羅河的入海口亞歷山大港結束回國,這一行中最精彩的要屬孕育生命的尼羅河與埋葬死亡的帝王谷。
希臘歷史學家、被稱「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這個論斷實在精闢智慧。
尼羅河長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
青、白尼羅河在蘇丹國的喀土穆匯合後才統稱尼羅河,屬下遊河段,長約3000公里,然後穿過撒哈拉沙漠從非洲東北部注入地中海。
尼羅河給了埃及世界最早的文明,河水的定期漲落培育了農業文明最初的碩果,當然還有埃及人發達的曆法和對自然細微的觀察都記錄得益於她。
從喀土穆算起,流至亞斯文時,尼羅河已經瀟瀟洒灑地淌過了1850公里,仍舊滿身潔凈,不帶一絲煙塵,其水體之清澈,嘆為觀止。
相比之下,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實在讓人憂傷,2001年三峽大壩蓄水前,我曾經乘江輪自重慶順江而下,滿眼的濁浪翻滾。
不知道工業化之前,長江是什麼模樣,但工業污水必定加速了水質的惡化。
從亞斯文到盧克索這一段,尼羅河所有河面都不曾見到橋樑的身影,所有交通都依靠一種帶小馬達的帆船或駁船。
船家各式各樣,但做生意賺小費的套路一樣。
船開動起來之後,他們或敲手鼓或擊掌打拍,拉著客人載歌載舞,船行至江中,他們便開始討小費。
客人們在嘻嘻哈哈中隨意打發,一盒清涼油,一塊錢人民幣,一支原珠筆,甚至一點糖果點心,他們都滿心歡喜接受。
當然也有例外的,有次在盧克索碰到一個小男孩,十二、三歲的樣子,給別的都不要,只要鈔票。
當時覺得這孩子好戳氣,可等我上岸之後,回頭看見有個成年男子將孩子手裡的錢悉數拿走,可憐的孩子原來竟是漁家圈養的「小鸕鶿」。
尼羅河下游千萬年的定期泛濫,帶來了肥沃的泥土,澤被埃及眾生。
離開亞斯文向盧克索進發,車窗外的鄉間公路兩側一片翠綠,在夕陽餘輝的映襯下,特別養眼,與我之前的想像完全不是一個世界。
盧克索四千年前是埃及古都底比斯的所在地,擁有諸多美稱,「百門之都」、「宮殿之城」、「上埃及的珍珠」,是探訪埃及古文明首要之地,埃及人有言:「沒有到過盧克索,就不算到過埃及。
」此語與我們的「不到長城非好漢」何其相似!。
古埃及文明的本質是一種墓葬文明,偉大的金字塔幾乎可以與古埃及文明劃等號。
這與古埃及人的「復活」觀緊密相關。
他們相信人死後是可以復活的,就像天上的太陽,每天自尼羅河東岸升起,再從西岸落下,如此循環反覆,因此在河的東岸建起壯麗的神廟和充滿活力的居民區,而將河的西岸留給法老、王后和貴族安置後事,兩個世界隔河相望,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圈。
埃及現存的96座金字塔、已經發掘出64座陵墓的帝王谷、哈其素女王神廟,全都建在尼羅河的西岸。
「法老」原意是「高大的房子」,指王宮或者王宮裡的主人,如同我們稱「陛下」。
埃及人認為法老和神靈一樣可以永遠威懾他人。
為了順利實現復活的願望,所有法老在世時即著手為自己修建陵墓,以便進入「永久的居住之所」,在這裡他們不受打擾,等待靈魂的再次降臨。
陵墓的形制與時俱進。
第一、二王朝時(公元前3100-2649),法老的墳墓叫「馬斯塔巴」,是一個巨大的長方形墳堆,用泥磚砌成。
第三王朝(公元前2649-2575)主要是「梯形金字塔」,在「馬斯塔巴」的基礎上層層疊疊加砌石磚,愈到頂端愈小,形成階梯狀,成為金字塔的雛形,屬於起步階段。
進入第四王朝(公元前2575-2465)後,出現了「折角金字塔」,因為技術原因,邊角沒有做成直線,近頂部的地方形成了一個折角。
這是金字塔的過渡階段。
斯涅弗魯法老對摺角金字塔不滿意,命令建築師重建。
他們這次吸取教訓,直接以43度角起建,終於造出無可挑剔的標準金字塔,這就是我們在開羅吉薩看見的三座大金字塔。
古埃及人經過世世代代傾盡國力完成的神奇建築,是金字塔的巔峰之作。
因為絕大多數金字塔都建成於第三到第六王朝,所以後人習慣稱這一時期為「金字塔時代」。
中王國(公元前2040-1640)末期和隨後的第二中間期(公元前1640-1532),由於王權式微,膽大妄為者闖入金字塔,大肆盜寶並把法老的木乃伊扔出墓室。
新王國第十八王朝的法老圖特摩斯一世(公元前1504-1492在位)為了免遭盜墓者的侵害,便將自己的陵墓選在尼羅河西岸的底比斯山麓隱蔽的斷崖下,在石灰岩石壁上鑿出一條長長的穴道作為墓穴,然後將木乃伊藏於其中。
後來者追隨他而至,此後的五百年,不斷有法老在這個山谷里,沿用這種方式建造自己的岩穴陵墓。
今天這裡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名曰帝王谷。
帝王谷分東谷和西谷兩部分,絕大多數陵墓都在東谷。
在我們的行程中,帝王谷是自費項目,資費50刀,可以參觀三個墓。
導遊統一為我們選擇的是拉美西斯四世和六世、美耐普塔(Merenptah)這三個。
拉美西斯四世(公元前1151-1145在位)墓穴是這三個當中最小的,但我感覺是保存最完好的,墓道兩側及墓頂上的壁畫、文字基本清晰完整,彩色顏料都沒有褪盡。
遺憾的是,墓穴內嚴禁拍照,導遊也不能隨行入內講解。
據說埃及的導遊各有三分責任田,不能擅自越界不能自說自話。
面對那些奇奇怪怪的象形文字圖案,我們就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什麼也看不懂,腦子裡堆滿了問號。
隊伍中有人於心不甘,偷偷拿出手機拍照,立馬抓個現形,罰去10美元不算,還要陪著小心求饒才會被放過。
如果可以自由選擇,我最期待的是圖坦卡蒙(公元前1341-1323)的墓穴,他因為「法老的詛咒」和精美絕倫的黃金面具而聞名於世。
其墓穴在1922年被英國考古學家霍華德打開之前,從未被盜過,所以藏品豐富之程度駭人聽聞,共有1700多件。
埃及國家博物館二樓都是他的寶物,在二樓一角還專辟一室,安放其中的曠世珍品,包括金面具、人形金棺以及大量的黃金飾品。
進館之前,遊客如果願意花費50埃鎊購買攝影券,館內其他地方是可以拍照的,但這個「珍品屋」和木乃伊館除外。
圖坦卡蒙的黃金御座,也是世人津津樂道的絕妙之作。
扶手為蛇首鷹身的雕像,分別代表上下埃及的王權;靠背上是一幅溫馨和美的家庭生活照,國王與王后四目含情相望。
特別需要提一下的是,椅子前的踏腳板,上面刻著成排的俘虜與弓。
法老痛擊敵人的情景不僅是法老藝術永恆的主題,同時也是王權的象徵,意思是法老踏在敵人的背上就像腳踏凳子。
本文摘選自:微信公眾號「遊歷」
金字塔不是自古就有的,金字塔時期之前和之後,埃及人葬在哪裡?
古埃及跟現代埃及完全是兩碼事。文化不同,人種也不同。金字塔時期的埃及早已灰飛煙沒。7000年是如此的久遠,祖先的記憶早已模糊,但燦爛的文明魅力無限,吸引著無數人漫步黃沙古蹟中,探索古埃及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