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座談會召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南網5月10日訊(本網記者 江超)5月7日-9日,全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座談會在泉州召開。

會議通過實地調研與經驗交流相結合的模式,為今後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指導建議。

會議期間,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阮儀三赴泉州實地調研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工作,並參與了座談會。

阮儀三等專家在泉港土坑村進行實地走訪

阮儀三教授在泉港土坑村調研時,首先肯定了土坑村的修繕保護工作,並且指出修繕工作應遵循原樣原修的原則,修舊如故,以存其正。

阮儀三教授表示,土坑村所特有的古代商業街,在閩南甚至全國範圍內都少有。

其歷史建築的工藝十分精良,完整保留了清代的建築風格,留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

他強調,閩南的當地建築裝飾的風格華麗、用料考究,修繕工作應當遵循「四性五原則」。

「四性」第一條是原真性,原來真實的東西不能弄假的;第二個是可讀性,歷史是可以讀取的;第三個是整體性,不僅僅是一座樓、一扇門,周邊的環境也要保護好;第四個是可持續性,讓老百姓住在這裡,實現歷史建築的可持續發展。

「五原」指的是原材料、原工藝、原式樣、原結構、原環境的運用,讓本該華麗的建築華麗,讓本來樸素的建築樸素。

要將歷史文化名城名鎮視為祖先留下的寶貴財富,把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蘊含的鄉愁情懷傳承下去。

阮儀三教授在座談會上發言

在座談會上,阮儀三教授分享了江南水鄉古鎮保護實踐30年經驗總結。

他指出,保護中國傳統村落就是保護了「鄉愁」的人文精神。

鄉愁、鄉愁,把鄉留住才有「愁」。

鄉就是村鎮生活留下的記憶。

我們通過保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留存環境,才能將思想和理念傳承下去,留住中華民族的精神。

據阮儀三教授介紹,在80年代,鄉鎮改革發展,是通過拆舊建新、填河築路,引資建產、招工就業,導致大,批水鄉消逝。

新時期,城鄉遺產保護與發展要著眼長遠,應當先注重社會效益,其次再兼顧經濟效益,努力現實建造者、居住者和管理者多方參與的交互式管理。

據了解,我省現有4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位居全國第二位,229個中國傳統村落,位居全國第六位,12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69個省級傳統村落。

為了進一步推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工作,省住建廳將通過對從事古建築、古民居修繕工作的人員的工藝技能進行系統化培訓,最大程度上還原古建築原風原貌。

並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與傳統村落資源,不斷充實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與傳統村落名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寧夏召開保護古村落研討會

本報訊(記者王玉平)7月2日,第二屆「中國古村鎮保護與利用」學術研討會在寧夏師範學院召開。此次大會共提交論文52篇,涉及西北地區村落文化的歷史內涵和特點、寧夏古村落文化遺產的挖掘與利用、新農村建...

張家口這5個村納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

張家口(5個)蔚縣南留莊鎮南留莊村走進南留莊,建築考究、頗顯規模的民居街道讓人不得不感嘆當年門氏家族的殷實。村堡內有東西三道街、南北六道巷。除了民宅外,古建築還有戲台、廟宇、文武學堂、店鋪、碾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