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考古大會,看四川文化強省建設文博事業的蓬勃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月22日,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開幕,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捷克、蒙古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柬埔寨、越南、宏都拉斯等13個國家的近400位考古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就「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進行交流研討。

圍繞「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國內外考古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等專家展開了學術討論。

為了集中展示四川地區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本次考古大會還專門組織了「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專場」。

由此可見四川對於考古的高度重視以及成就!

(來源:網絡)

古蜀文明 成考古界「焦點」

這一次行業盛會,敲好是國家考古新政出台、四川建設文化強省的「風口」,四川更是利用了在這一陣「風」,讓考古文博事業力爭更上層樓,讓古蜀文明再一次成為考古界的「焦點」。

四川的考古發現對於全國的考古發現來說,都是絢麗奪目的,自1990年以來,已有考古項目進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列全國前茅。

在這次盛會中,四川也是碩果纍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渠縣歷史博物館承擔的四川渠縣城壩遺址考古發掘項目榮獲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一等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館員李飛獲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青年學者獎——金爵獎。

此外,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木鞘現場處置與實驗室保護研究項目獲考古資產保護「金尊獎」。

這些獎項是一種榮耀,更是對四川對考古這項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激勵四川對於考古工作不斷探索和創新的動力。

網友對此紛紛豎起大拇指:

讓考古不再「高冷」 四川走在前面

成都正舉全市之力打造世界文創、旅遊、賽事名城和國際美食、音樂、會展之都的「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形象,進一步築牢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發展定位。

考古和文物是一座世界文化名城必不可少的元素,為了使公眾可以更加了解中國文物、四川文物以及考古的意義,讓考古更接地氣,成都做出了諸多的努力,在考古中搞創新、搞科技!

早在2013年,全國首家虛擬考古體驗館在四川免費開放,神秘的考古學開始走向大眾化和科普化。

(圖片來源:中新網)

虛擬考古體驗館,帶給公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就像是去了考古挖掘現場一樣。

「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正是成都建設世界名城、走在世界前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這也是正是成都各大博物館都各有千秋的原因,而這些使得成都受到了公眾的大力追捧,讓成都享譽世界,讓四川文化強省建設文博事業蓬勃發展。

不僅如此,考古大會還設立16場公共講座和6大系列主題展(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古蜀文明與兩河文明對話展、金色記憶——14世紀前中國出土金器特展、考古四川新世紀展、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人與神——文物精華展),向大眾傳遞古蜀文明和四川近來年在考古方面的成就。

講座和主題展,都可以讓公眾可以參與進來,台上專家講授前沿觀點,台下大眾能夠到各個博物館去欣賞文物。

不得不說,四川真的將考古親民化做到了極致,也難怪網友大呼這一次的考古大會是「盛會」。

其中,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中的各種文物,不僅展示了新世紀四川考古的成就,也讓「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

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首廣為流傳的民謠得到證實。

長沙府「歲供王府」五十兩金錠

考古記憶—人與神文物精華展中的各種文物又告訴我們—「精神食糧和口糧一樣重要」。

雞首魚紋九節杖

金色記憶——14世紀前中國出土金器特展中那些金光燦燦的文物,讓我們感受了中國黃金文明的燦爛輝煌。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六大系列主題展,不單單展示了四川的考古成就和文物,也展示了其他國家、其他省份的文物。

這不僅充分說明了四川考古成果的琳琅滿目,更是體現了四川的包容性,能夠在社會上讓民眾共享考古成果。

怪不得網友紛紛表示一個主題展都不想錯過:

從考古出發 推動文化強省建設

考古是文物保護的基礎,文物是文化的載體,有了考古才能發現並保護古代遺存。

四川近年考古成就有目共睹——三星堆、金沙遺址、江口古戰場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和最新的科技技術,都對於進一步科學揭示這些古蜀文明遺址分布範圍、文化內涵等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對此,誰不為生活在這樣的地方而感到驕傲呢?!

對啦,雖然考古大會已經結束了,但是6大主題展還在繼續,公眾還可以繼續感受考古帶來的魅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現代考古 正在發現更瑰麗的四川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10月22日將在成都舉行。在大會期間頒發的多個考古獎項中,四川頗有斬獲。其中,四川渠縣城壩遺址考古發掘獲得田野考古一等獎,這是對田野考古科學方法及其成果的肯定,該項目在南方...

多國考古學家成都共論古代文明「朋友圈」

22日,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揭幕,來自13個國家的數百位專家學者圍繞大會主題「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共同討論古代文明「朋友圈」。本次大會由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