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皇陵,裡面有五百噸寶物,幾十萬軍隊加大炮卻連門都找不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清朝以前的皇陵,沒被盜過的最知名的就屬秦始皇陵和武則天的乾陵了。

如果要說哪個皇陵最難挖,那麼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乾陵了。

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噼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

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堅挺,也必將繼續堅挺下去。

武則天影視照

人們不禁納悶,唐朝那麼多皇陵,為什麼就武則天的墓保留下來了。

難道真的是武則「天墓」嗎?

當初乾陵修建的時候,武則天昭令當時朝野聞名的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要他們為皇上選址風水寶地。

可以說,當時選到了整個唐朝皇陵中風水最好的地方。

乾陵

據文獻記載,乾陵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

至於裡面的寶貝,經過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

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

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

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里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

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

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

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蘭亭序

這麼多的寶物自然吸引盜墓賊了。

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歷代所有的農民起義軍領袖中,他的反動程度僅次於明末的張獻忠。

他曾經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

不久,就把半座梁山剷平了,以此留下了 40米深的"黃巢溝",最終連入口都找不到。

第二個人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

此人似,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

但他的理想在此破滅。

和黃巢一樣,他也興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

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最後這次最危險,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一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噼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

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

他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干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捲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七個山西籍士兵首當其衝,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裡還敢再向前,發一聲喊跑了出來。

據說,孫將軍的一個團生還者寥寥。

當地人流傳"因武則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來掘她的墓,所以那七個山西兵必死無疑。

"就這樣,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

孫連仲部隊

1960年,陝西省成立了乾陵發掘委員會,並於4月3日開始發掘乾陵地宮墓道。

發掘顯示:乾陵地宮墓道在梁山主峰東南半山腰部,由塹壕和石洞兩部分組成。

塹壕深17米,全部用長1.25米,寬0.4至0.6米的石條填塞。

墓道呈斜坡形,全長 63.1米,南寬北窄,平均寬3.9米。

石條由南往北順坡層疊扣砌,共39層,平面裸露410塊,39層約用石條8000塊。

石條之間用燕尾形細腰鐵栓板拉固,上下之間鑿洞用鐵棍貫穿,以熔化錫鐵汁灌注,與石條熔為一體。

挖掘情況與《舊唐書·嚴善思傳》"乾陵玄闕,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隙,鑄鐵以固其中" 的記載相同。

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圍也沒有找到盜洞和被擾亂的痕跡,從而證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不得不說武則天是千古第一女人,她在世的時候征服了整個王朝。

就算他去世後的1200年,也征服了後世的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武則天乾陵地宮堅固無比數遭挖掘而未開之謎

武則天的陵墓乾陵地宮為何從古至今都沒被人盜過,難道是武則天連死了都讓人害怕?其實都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數次遭盜墓卻都沒有盜成,這與乾陵地宮的構造和位置有關,也與盜墓時的天時有關,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