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寶雞發現聚落型秦漢墓地 還原「秦人東進」奮鬥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券頂磚室墓
陝西寶雞是秦人在西周晚期開始東擴,從甘肅禮縣翻越隴山大阪,進入關中的第一站和大本營。
近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寶雞郭家崖村發現一處「聚落型」秦漢墓地,包含戰國時期秦墓葬37座,漢代以後的墓葬4座,並確認該墓地外側區域為一處面積較大的居址所在。
與以往的發掘成果相比,極少見到秦人墓葬與生前居址相匹配的情況,為研究秦人在寶雞汧渭區域的聚落布局與社會形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據了解,該墓葬群發掘地點位於寶雞市渭濱區郭家崖村,地處在渭河與茵香河交會處東夾角的二級台地,南依秦嶺,西臨茵香河,南頻渭河灘地,東與八魚接壤,地勢南高北低,比較開闊平坦。
發掘的37座秦墓葬均為屈肢葬式,墓葬類別可分為豎穴土坑墓、偏洞室墓、直線洞室墓三類,葬具有木質棺槨、生土二層台與棚墓搭建的棺室,以及瓮棺葬三類。
共出土器物117件組,包括陶器、銅器、鐵器、銀器、玉器、綠松石及料器。
這些器物多是用作陪葬的生活日用品,如陶鼎、陶釜、陶罐、陶鬲、陶壺、陶甑、銅帶鉤、銅鏡,還有少數禮器如玉器殘塊,兵器如銅箭鏃,及生產工具鐵鏟等。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考古研究室主任田亞岐介紹,秦人進入寶雞以後,先後在汧渭之會、平陽地區建都達85年,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
在郭家崖墓地周邊區域,已經發現的鬥雞台、姜城堡、福臨堡、西高泉、太公廟、秦家溝、益門、南陽、洪塬、聯合村、譚家村、茹家莊等多處秦人墓地,都處在汧渭之會與平陽區域內,並且時代多在春秋時期。
此次發掘的郭家崖秦墓地不僅規模大,有居址相對應,而且時代多為戰國,增添了東周時期寶雞地區墓葬序列資料。
墓葬形制充分體現了豎穴土坑墓到偏洞室墓,再到直線洞室墓在同一文化序列背景下的演變過程。
「結合在郭家崖周邊歷次發掘資料分析,秦人進入關中以後,是沿渭河兩岸的台地逐步向東發展的。
聚落一般都選擇靠近河流「居高臨下」的台地作為居住地,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加,有限的土地難以支撐糧食的生產,於是又隨著戰爭的取勝和地盤的逐步擴大,又向更加廣闊的渭北台塬區域發展。
這次發現的秦墓地時代比較集中,多在戰國時代,且沒有墓葬之間的打破關係,不但說明這是一處經過統一規劃的族群墓地,同時說明,雖然秦的都城先後從古陳倉遷徙到了平陽與雍城,但這一帶的平民聚落一直沿續了下來並且得到了拓展。
」
值得關注的是,在墓葬群中還發現了一座瓮棺葬,這種將瓮棺置於完整結構的墓壙內的埋葬形式較為特別。
田亞岐稱,雖然瓮棺器形顯現秦文化特徵,但同出的一件鏟形袋足鬲卻是戎式風格。
「在以往寶雞東周時期的秦墓葬發掘中,如鬥雞台、隴縣店子、鳳翔高莊等地均有戎人墓葬的發現,從春秋中晚期開始出現,一直延續至戰國中晚期,戎與秦文化相伴存在,兩者在墓葬隨葬器物組合上相對獨立,而郭家崖36號秦墓內的瓮和鬲卻是兩種文化屬性器物間的組合搭配,說明此時秦戎之間在戰國中晚期的寶雞一帶關係更加密切。
」本次發掘的秦墓地規模大,時代比較集中,又無打破關係,葬式都是比較一致的屈肢,隨葬器物比較單一,規格較低,確定為當時的普通國人墓葬。
而這處聚落型墓地的主人們是否具有血緣關係?目前,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西北大學的體質人類學專家正在通過科技手段進行分析。
此外,在發掘的幾座東漢磚室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的「搖錢樹」,這種隨葬習俗屬於四川地區,在寶雞地區很少見到,這項發現,為進一步了解寶雞在溝通西南西北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提供了佐證,為研究古代秦嶺蜀道開通之後巴蜀與中原地區文化交流傳播提供了很大幫助。
(記者 王瑛)
東漢磚室墓出土的銅鏡
東漢磚室墓隨葬的「搖錢樹」
墓葬出土姜戎文化特徵的鏟形袋足鬲
偏洞室墓
秦墓出土的銅帶鉤
秦墓葬出土的戰國時期陶器
屈肢葬式
豎穴土坑墓
在瓮棺坑頭龕出土鏟形袋足鬲
莫呼查汗墓地與周邊地區的文化聯繫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和靜縣境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隊為配合和靜縣的基本建設工作搶救性發掘了近2000座古代墓葬和一些重要的古代遺址。相繼發掘了察...
考古新發現|高陵楊官寨遺址將西安建城建都史提前到距今約6000年
西安網訊(西安廣播電視台全媒體記者高峰)高陵楊官寨遺址地處涇渭交匯處西北約4公里的涇河北岸一級階地上,是關中地區仰韶中晚期的一處特大型中心聚落遺址。墓地位於遺址環壕聚落東部,總面積近9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