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禁止出國展覽的「玻璃杯」是穿越過去的還是盜墓賊遺留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90年杭州出土了一件文物——戰國水晶杯

這件文物因其造型特徵與今天的玻璃杯極其類似,似乎與戰國時代出土文物的器物特徵、審美趨向多有背離,而被人們懷疑是今人穿越帶到戰國時代的器物。

更有甚者認為這是盜墓賊的遺留……

事實上,這件戰國水晶杯無論是造型風貌、材質工藝並不突兀,它們具有戰國時代的物質文化特徵,並不存在穿越之說;而考古發掘現場時,墓葬完整、不見盜洞等擾動痕跡,更不會是盜墓賊的遺留。

上世紀九十年代,杭州文物考古所在杭州市半山區發掘了一座戰國土墩墓,考古人員在這座墓中發現了這件水晶杯。

杯高15.4厘米,口徑7.8厘米、底徑5.4厘米。

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喇叭狀,底圓,圈足外撇。

考古專家對這件文物的歷史、藝術價值普遍給予了較大肯定,被認定是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該水晶杯杯身通體平素簡潔,透明無紋飾,讓人不得不懷疑是今天我們使用的玻璃杯。

但是為什麼說這件水晶杯是戰國時代的器物並不突兀呢?

一.製作材料

這件水晶杯由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中國出土的早期水晶製品並不罕見。

我國探明的水晶礦藏分布顯示出的特點是富礦少,高品級少,共生礦及伴生礦多,開採不易。

其中江蘇省東海縣水晶產量占全國首位,水晶資源儲量占全國的1/2。

雖然水晶礦藏量有限,但是我國使用水晶的歷史卻很長。

在距今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的居址中伴有水晶製品出土,主要是裝飾品。

到了戰國時代,水晶材質的器物也不罕見,從祭祀禮器到裝飾品在考古活動中都有發現。

二.造型審美

戰國已經進入青銅時代晚期,這時以繁縟獸面等裝飾的青銅禮器為大宗的器物審美走向衰落。

考慮到人體工學以及審美時尚,這種通體透明,不加紋飾的杯具在戰國時代一直延續。

當然,這件杯具並非生活日用器,而是具有禮器性質的物件。

整個杯身略帶淡琥珀色,杯表面打磨的十分光滑,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

整體造型特徵與審美風尚和石器時代杯具、早期青銅時代的杯具相比,具有明顯繼承性;而從漢代出土的水晶杯具特徵看,也會發現這些器物特徵在演變邏輯上的傳承性。

三.工藝技術

這件制工精湛的水晶器得以完成,無疑和戰國時期完備的制玉技術密不可分。

這件水晶杯採用圓雕的加工手法,與戰國時期玉器加工手法形同。

從杭州博物館的展示介紹可以發現,戰國時代這類器物的製作經歷了複雜而嚴密的步驟:

開料:將整塊材料以大鋸片高速鋸出壓胚所需之形狀和大小。

壓胚:以模具製作出成品所需尺寸及形狀,再將原料加高溫至900℃以上熔化,流入模具,壓鑄而成。

拋光:將模具壓出之毛胚,以金剛石盤直接磨出成品之刻線。

細拋光:在粗拋光之後,以拋光粉來磨成品至晶瑩剔透為止。

綜上可見,這件具有非凡想像力的器物毋庸置疑是戰國時代先民智慧的結晶。

陌上人如玉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古物雜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戰國時期的國寶文物|穿越夢幻的戰國水晶杯

戰國時期的國寶文物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的水晶杯、曾侯乙編鐘、曾侯乙青銅尊盤等均為戰國時期的文物,它們均被列為國家首批公布的禁止出境展出的國寶文物。在它們的身上和背後,都有著豐厚的歷...

水晶杯出現在戰國,這是穿越者遺留的嗎

相對於中國古代獨具特色的玉器文化而言,水晶以其晶瑩剔透的物理屬性,自古以來就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至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水晶飾物則被賦予佛教的神秘色彩,更成為善男信女佩帶之信物。水晶清澈玲瓏,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