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的發祥地平泉建立一座契丹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河北平泉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遊牧民族——契丹族的發祥地。

「契丹始祖傳說」、遼史記載以及在平泉境內出土的遼三彩罐、龍鳳紋鎏金銀器等大量遼代文物,都證實了契丹人曾在平泉生活繁衍過。

平泉現存遼大長公主墓、竇景庸墓、會州城等古遺址、古墓群160多處,有館藏文物1.8萬件,遼金文物占70%。

2011年5月,「契丹始祖傳說」成功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中國契丹文化研究中心落戶平泉。

平泉還提出了「契丹祖源、聖地平泉」的城市品牌,把契丹文化融入了旅遊業,計劃建立平泉遼河源契丹文化產業集群。

去年10月份去壩上路過承德的時候,就聽說承德附近有一個契丹博物館,但是幾經打聽都不確定是否開門,錯過了這個機會。

巧的是,上周末去平泉縣玩,正好有人說雖然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但是可以找人帶我們進契丹博物館參觀,非常高興,這次總算如願了。

1、 8月24日傍晚,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們說,在我們所住賓館房間內,透過窗戶看過去的這片園地就是明天我們將要去的契丹博物館所在地公園的背身。

白塔右側的仿古式建築就是契丹博物館。

2、澤州園位於平泉縣城西山東麓,正對著縣城最繁華的大街,與縣城標誌性景觀「水泉」遙相呼應。

澤州園的主體建築「就日館」是一座仿古建築,體現了遼代建築風格。

整個建築依山就勢坐落於五疊平台之上,飛檐斗拱,氣勢恢弘,身處城市的任何一個位置,幾乎都能看到它那宏偉的身姿。

3、契丹人的驕傲、遼代開國元勛、契丹文字的創造者——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塑像高高豎立在石碑上。

在位二十年,即帝位十一年,55歲病逝於扶餘(今吉林四平西)。

耶律阿保機自幼聰敏,才智過人,經過多年的征戰,把北方各族統一在自己的政權統治之下,建立起幅員廣闊的遼王朝。

為日後中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做出了貢獻。

至今,俄語發音稱中國仍為「契丹」,可見其影響。

4、邵華澤題字的「就日館」是一座契丹文化博物館、中華菌文化博覽中心的綜合展館。

「就日」——比喻對天子的崇仰或思慕

5、契丹博物館在這座樓的三層

6、特色的天花板

7、遼朝(907~1125年),是中國五代十國和宋朝時期以契丹族為主體建立,統治中國北部的封建王朝。

遼朝原名契丹,後改稱「遼」。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稱汗,國號「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羅城)。

936年南下中原,攻滅五代後晉後改國號為「大遼」。

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

8、契丹人關於自己始祖有這樣的傳說:一位久居天宮的「天女」倍感天宮的枯燥寂寞,她駕著青牛車,從「平地松林」沿潢水順流而下。

恰巧,一位「仙人」乘著一匹雪白的寶馬,從「馬盂山」隨土河一直向東信馬由韁。

青牛和白馬,在潢水與土河的交匯處的木葉山相遇了。

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鬆開馬韁,相對走來。

兩人相愛了,結合了,繁衍了。

此傳說一直以口傳形式流傳於平泉縣及周邊地區。

9、《遼史》卷三十七、地理志一、志第七有關於它的記載:「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屬漸盛分為八部。

每行軍及春秋時祭,必用白馬青牛示不忘本雲。

」這就是最早的「契丹八部」的來歷,他們的部族供奉青牛白馬,以表示祭祀祖先。

平泉縣在遼代時叫神山縣,神山就是神人所居之山的意思。

從《遼史》和《承德府志》記載來看,可以完全證實馬盂山(柳溪鄉光頭山)確實是契丹始祖的誕生地,也是契丹族的發祥地這一事實。

當地男糊白馬女糊青牛的喪葬習俗仍在流行。

隨著時間推移,男子去世仍糊白馬,女子去逝時由糊青牛演變成糊黃牛了。

10、 契丹始祖傳說地點的馬盂山,現在是國家級遼河源森林公園所在地。

11、遼河也就是老哈河從這裡起源,這裡的青山綠水養育了古老的契丹民族。

12、留存於世的石羊石虎遼古墓群、大長公主墓、遼樞密院副使竇景庸墓以及有關遼代的傳說,特別是當地出土遼代的文物,如遼三彩罐、龍鳳紋鎏金銀器等,可證實契丹人確實生活繁衍在這塊土地上。

13、墓早已經不在了,只留下這些見證了那古老年代的石羊和石虎。

14、石虎,應是按滿洲虎為原型雕刻的吧。

15、當地出土的的遼代文物,面具,很有自己特點,漢族歷史上沒有面具。

16、當地出土的遼代文物

17、當地出土的遼代文物

18、當地出土的瓮棺葬

19、留存於世的大長公主的棺槨

大長公主的父親是遼景宗耶律賢(公元948~982年),母親是歷史上著名的蕭太后(953-1009),丈夫為北府宰相、駙馬都尉蕭繼遠(史料又作蕭繼先、蕭寧遠)。

20、博物館裡的壁畫

21、飽讀中原詩書的耶律阿保機命人用300多個漢字作拼音字母,創造出了契丹文字

22、契丹小字

23、契丹大字

譯者為中國社科院民族所研究員、教授、契丹文字專家劉鳳翥。

24、「契丹風土歌」

25、縣城最繁華街道上的「瞻雲就日」牌樓

26、縣城標誌性景觀「水泉」

「水泉」景觀、「瞻雲就日」牌樓和「就日館」,三點一線,形成了一條醒目的城市文化景觀中軸線,構成了平泉這座塞外商貿重鎮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曾經創建了持續219年之久的遼王朝的契丹民族,從元末明初以來忽然從史籍中消失得不見蹤影。

而在現實生活中,這個民族是否如逝去的時間一樣不復存在了呢?

據百度百科介紹——

日前,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部分專家利用DNA技術解開了契丹族消失之謎:達斡爾族與契丹有最近的遺傳關係,為契丹人後裔。

雲南的阿、莽、蔣氏「本人」與達斡爾族有相似的父系起源,也是契丹族後裔。

事實上,雲南省保山地區約有十餘萬分屬如今十來個民族的阿、莽、蔣姓「本人」,一直自稱是契丹族後裔,要求有關部門澄清他們的來歷。

但是因為考古技術上的障礙,學術界對這個自稱是契丹族後裔的人群始終未能「正名」。

同樣,從前關於達斡爾族的族源問題,學術界也一直存在爭論,有說源於契丹大賀氏者,也有說自古就獨立發展於其他民族者,各執一詞。

而如今,這個一直令歷史學家困惑的歷史之謎終於被破解,DNA技術解決了達斡爾族和雲南阿、莽、蔣姓「本人」的源流問題。

這個破解過程是這樣的:

在雲南保山的5個小村莊,專家們取到了阿、莽、蔣姓「本人」和其他民族的血樣;

在四川樂山取到了契丹女屍的腕骨,

從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取到了有墓誌為證的契丹人牙齒、頭骨;

從內蒙古自治區莫力達瓦旗和其他幾個旗和縣提取到了達斡爾、鄂溫克、蒙古族和漢族等人群的血樣。

經過古標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矽法提取的線粒體DNA可變區比較,顯示出了準確的結論:達斡爾、阿、莽、蔣氏「本人」都是契丹後裔。

至此,專家們做出這樣的結論和比喻: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用兵的契丹人被征服,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較大的族群,如達斡爾族作為民族續存保留下來,有的則被當地人同化了。

後者是最難尋找的,因為,契丹族一千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外婚制」,所以純粹意義上的契丹人已不復存在了。

經過不斷地遷徙、隔離和融合,多數契丹人如扔在大海中的冰一樣融化了,用一個專業術語命名即「分子意義上的後裔」。

這些業已融化了的「冰」還能找到嗎?

作者玉黍海螺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北平泉已發現契丹文化遺存264處

新華網石家莊8月16日電(記者曹國廠)記者從河北省平泉縣文保所了解到,作為契丹發祥地之一的平泉縣,目前已發現遼代古文化遺存264處,其中遺址246處,遼代墓葬18處,包括大長公主墓、竇景庸墓、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