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磁山文化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邯鄲是河北省文物大市。

2013年,全市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03處。

經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遺存點近5000處。

文物考古與陳列成就卓著,鄴南城北朝佛寺塔基考古發掘為200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河北磁縣東魏元祜墓發掘為200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邯鄲市博物館《磁州窯瓷器陳列》獲2002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磁縣磁州窯博物館的「黑與白的藝術」展獲2006年度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

趙邯鄲故城、鄴城遺址、磁縣北朝墓群列入國家100處重要大遺址保護項目。

響堂山石窟列入國家150項古建築群、石窟及世界文化遺產預名單保護項目。

涉縣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列入國家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邯鄲市博物館被列入全國百家重點博物館。

全市共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9座,文物藏品4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3000餘件。

邯鄲古遺址眾多。

古文化遺址有新石器時期磁山文化遺址,古城遺址有趙邯鄲故城、鄴城遺址、大名府故城、永年古城,還有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磁州窯、大運河遺址等。

近代以來,有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等眾多革命遺址。

至2013年,邯鄲古遺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

磁山文化遺址位於武安市磁山二街洺河北岸的台地上,是華北地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遺址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

1972年由當地村民首次發現後報告,經初步探掘,遺址為早於仰韶時代的新石器文化,約為距今8000至1萬年。

農業是當時的主要生產方式,在遺址中發現的房基,都是半地穴式建築。

發現的窖穴,多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最深者可達7米之多。

窖穴中發現大量炭化的粟灰。

發現的組合物坑中,器物組合為:石斧、石刀、石鐮、石鏟和加工糧食的石磨盤、石磨棒,陶器有盂、支架等。

發現的雞、豬、狗的骨骼,證明這些畜禽已經馴養。

並發現較多的漁獵工具。

說明當時是以農業為主,漁獵兼營的社會經濟結構。

磁山文化遺址(1977年攝)

磁山文化遺址的陶器以夾砂紅陶為主,火候較低,質地粗糙,器表多素麵。

陶器多採用泥條盤築法,器形不規整。

陶器表面紋飾有繩紋、編織紋、篦紋、乳釘紋等。

器形有橢圓形陶壺、靴形支架、盂、缽等。

磁山遺址文化堆積豐富,地方特色鮮明,對探討中國農業、畜牧業的起源及人類生存狀況提供了重要線索。

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審|楊富中 責任編輯|王拯 編輯|石磊 摘自2015年版《邯鄲市志》,轉載請註明出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臨淄力爭兩年內建成齊國故城遺址公園

推進齊國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田齊王陵遺址公園、齊都文化城聯動開放,組織實施齊國故城遺址、陳莊—唐口遺址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抓好「齊國故都與齊王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努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