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東晉"熊氏家族"墓葬出土54件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挖掘機的一次作業,令南昌市梅湖景區花博園工地下的古墓群重見天日。

9月3日,記者從南昌市博物館獲悉,花博園晉代古墓群考古有重大發現,已出土青瓷器、銅器、石器、鐵器等各類文物54件。

據了解,晉代古墓群已被證實是「家族墓葬」,系距今1655年、非富即貴的「熊氏家族」所有。

其中出土的青瓷「雞首壺」,也被證實為古代江西洪州窯當年熱銷的「拳頭產品」之一。

南昌市梅湖景區花博園工地下隱藏著東晉古墓。

東晉墓被發現時已有盜洞存在

從墓銘文磚推斷此為熊氏家族墓群

青瓷四系罐

青瓷碗

青瓷雞首壺

【回望】

景區升級改造發現古墓葬 距今至少有1600年歷史

為了承辦2017年的「江西省花博會」,南昌市政府啟動了投資約12億元的「八大山人梅湖景區改造提升工程」。

其中,花博園位於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建成區南面,範圍:北至梅湖南岸現狀路(擬命名花園路),南至規劃路(擬命名為花園南路),東至井崗西路(向南延伸段),西至岱山大道(規劃路),規劃總用地面積約943畝。

據介紹,2016年3月1日下午,工人在花博園工地實施挖掘作業時,意外發現了一堆青磚。

仔細一看,竟然是一座南北朝向的古墓穴。

隨後趕至現場勘查的南昌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證實,這座被挖掘機作業時無意中發現的古墓,屬於南朝至東晉時期墓,距今至少有1600年的歷史。

而經過現場進一步勘探,在這座古墓穴附近,又發現了其他兩座年代接近的古墓。

專家估計,花博園工地下面,很可能藏有一個大型的古墓群。

【挖掘】

花博園工地下藏有7座古墓葬 墓志銘解謎墓室主人是「熊氏家族」

據了解,南昌市梅湖景區花博園及景區提升改造項目為南昌市重點工程。

為配合南昌市政府的基本建設需要以及建設方的開工時間,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業務指導下,南昌市博物館抽調考古發掘骨幹力量,對該古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2016年4月30日,考古人員對南昌市梅湖景區花博園提升改造工程工地進行考古勘探,勘探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共發現7座古墓葬,計劃對其中5座六朝時期的磚室墓進行發掘。

「5座墓葬形制保存相對完好,並發現有紀年銘文磚,具有較高的發掘價值。

」南昌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花博園古墓群墓室的部分墓磚刻有銘文,字體多為楷書,主要為「昇平五年熊氏」和「隆和元年熊氏」。

「古墓葬所在年代相近,排列整齊;再加上出土銘文磚『熊氏』字樣,說明這是一處距今久遠的家族墓葬。

」南昌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認為,此次發掘的五座墓葬明顯經過嚴格的設計規劃,說明這就是一處東晉時期的「熊氏家族」墓葬。

「熊氏家族」究竟有何來頭?考古人員表示,從墓葬規格和出土文物來看,「熊氏家族」非富即貴,至於是官宦人家還是商賈人士,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記者了解到,古墓室銘文刻寫的「昇平」(357年~361年)、「隆和」(362年~363年),均是我國古代東晉時期年號。

其中,距今時間最長的東晉「昇平五年」,距今已有1655個年頭。

【說法】

「洪州窯」再添新寶貝 青瓷「雞首壺」千年前曾「熱賣」

雖然5座墓在墓室券頂上均發現有盜洞,但截至目前,花博園古墓群已清理出青瓷器、銅器、石器、鐵器等各類文物54件。

其中,墓葬出土的青瓷雞首壺、青瓷四系罐、青瓷盞的形制與胎釉與鄰近的豐城洪州窯的青瓷器一致,是江西本土出產。

「『雞首壺』是因為它的壺嘴像雞首,從而得名。

這是我國晉代時期的老百姓家中,最為流行的一種瓷壺。

」南昌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而「雞」與「吉」諧音,這令雞首壺當時在民間延續使用了數百年時間。

像這種青瓷「雞首壺」,也是古洪州窯當年最為熱銷的產品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南昌陸續發掘了多座晉代時期古墓。

其中經開區白水湖管理處汝羅村的一座古墓被證實屬兩晉時期的大戶人家所有,距今有1700餘年歷史;清理出包括罐、缽子、燈座等在內的6件青瓷器物,以及1對金手鐲、4隻金耳環、1枚金戒指和若干鐵兵器殘件。

而高新大道與富大有堤交界處的「星輝」加油站建築工地下的晉代古墓群,則被證實為「夫妻合葬墓」,共有14件文物重見天日。

上述兩處晉代古墓挖掘出的部分墓葬品,達到了國家級文物水平,

據介紹,花博園晉代墓葬出土的瓷器文物,將為考古人員研究出產「本土產品」的洪州窯燒制工藝及特點,還有洪州窯產品的銷售和使用範圍提供新的實物材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昌發現東晉 一家族古墓群

新華社南昌9月4日專電記者從南昌市博物館獲悉,八大山人梅湖景區在擴建過程中發現7座古墓葬,其中5座為六朝時期墓葬。經考古人員勘探發掘,古墓群被證實為距今1600多年前的東晉「熊氏家族」的家族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