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前遺言,為什麼要4人抬棺往南走,繩斷便下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的外號叫「臥龍」,想想那個年代哪有老百姓或者一介布衣敢給自己起這樣的外號的。

躺著或者睡著的龍這也是能是漢獻帝隱居之後給自己起的。


​還有就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在當時他是當地南陽的門閥世家第一位,而諸葛亮就是個有文化的中的的,憑什麼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這樣一個平頭老百姓。

在諸葛亮所處的時代,盜墓成風,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盜墓高峰期。

在這之後薄葬和反盜墓的墓葬形式成為了時人死後的主要選擇。

曹操在這方面算得上是專家,他不僅是盜墓的高手,至今都是盜墓人的祖師爺,而且在反盜墓上,曹操也算得上是權威了。


​歷史上著名的「七十二疑冢」傳說就是曹操的手筆,至今都沒有人能破。

同樣,在這方面,諸葛亮怎麼會沒想到呢,與曹操一樣,他也怕有人不安好心的人把他再挖出來,所以也想了一個叫人稱絕的辦法。

話說諸葛亮自知壽數已盡,恐自己的墓地被敵人知曉,屍首得不到安寧。


​便密奏後主劉禪:「若臣一旦死後,不搞厚葬、不擇安葬為宜,只須將臣的屍裝入棺木,用新繩新槓抬著,一直往南走,等到強槓斷爛之時,就是臣的葬身之地。

」。

諸葛亮的墓在哪裡?據史料所知: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病故於五丈原(寶雞境內)軍中,享年五十四歲,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穿平時的衣服入殮,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三國志》記載:「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 這是三國時期比較流行的薄葬文化。


​諸葛亮葬在定軍山之下,有著一個下葬的傳說:四位士兵抬棺往南走,繩斷便葬。

「繩斷下葬」最高明,因為諸葛亮算到如果被司馬懿找到葬身之地,恐怕會對他不利,於是他決定再施一計,於是便有了「繩斷下葬」這一計!因為諸葛亮都不知道繩會什麼時候斷,所以司馬懿就更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對自己死後如何下葬?他聰明在哪裡?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生為了蜀漢事業,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死於建興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34年,從諸葛亮對自己死後如何下葬的安排上,可以看出諸葛亮聰明在哪裡?

揭秘:中國古代帝王死後下葬的玄機

導讀:曹操的所謂「七十二疑冢」,無疑是一種防盜手段,而朱元璋死後的下葬方式也充滿了反盜墓玄機。朱元璋下葬那天「而發引,各門下葬」,即南京民間至今流傳的朱元璋下葬那天,十三座城門同時出棺的說法,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