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首飾工藝及文化意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首飾品及其工藝在埃及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首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埃及人的思維特徵、民俗審美、價值趨向,其中包含著埃及文明豐富的文化蘊涵。
古埃及的首飾工藝,折射出古埃及的物質文明與精神生活。
雖然我國學術界一些學者對古埃及首飾藝術進行了一定探討,但這些探討存在簡單化傾向,〔1〕而蘊涵在首飾中的文化意蘊沒有得到深刻的發掘。
本文針對學界的薄弱點,擬在古埃及首飾工藝及文化意蘊方面做些探索,意在補苴罅漏,拋磚引玉。
一、首飾工藝的歷史演變
首飾及加工技藝在古埃及源遠流長,其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多年以前埃及早期的文明。
在巴達里文化時期的墓葬中,發現埃及人開始使用首飾。
他們將成串的光滑念珠綴在他們佩帶的腰帶或皮帶上。
一些念珠是用真正的綠松石製成的,而大多數是用藍色凍石製成的綠松石的仿製品。
在當時的墓葬中已經出現了小護身符,有河馬、羚羊等動物造型。
還有用象牙、動物骨或角製成的手鐲。
許多用於個人裝飾的貝殼來自紅海和波斯灣。
當時埃及人加工首飾主要採取打磨、穿孔等技術。
到涅伽達文化時期,出現了燧石採礦業,裝飾品除了貝殼、骨和象牙等臂飾外,出現了銅、黃金等金屬首飾。
一些貴重的寶石如綠松石、玻璃珠、青金石等需要從國外交換獲得。
在涅伽達文化後期的墓葬中,如在巴拉斯和馬哈斯納出土了金薄片的兩個耳環。
〔2〕
在早王朝初期(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就掌握了金屬加工的基本技術,如鍛、錘、鑄、壓模、焊和鉚等等,並把這些技術首先運用於銅的製作。
在早期馬斯塔巴的繪畫描述了若干工場把金銀合金鑄成首飾的情景。
黃金的加工從前王朝時代(公元前4500前3150年)已經開始,在早王朝(公元前3150~前2700年)時期的墓中發現了小金塊、鐲子和哈塞海姆威的金權標。
《巴勒莫石碑》(Palermo
Stone)從第2王朝(公元前2925~前2700年)末開始報導清查「黃金和土地」。
在古王國時代(公元前2700年前2190年),黃金常常被用於製作首飾品。
在胡夫的母親海泰斐麗絲(Hetepheres,她死於公元前2550年前後)的墳墓中曾發現隨葬品中有一個箱子,裡面裝著大約20個銀或象牙的手鐲,鐲子上面的裝飾物是蝴蝶,是一種用綠松石、青金石和瑪瑙鑲拼而成的極其美麗的物件。
另外還有金戒指、金床,甚至廁所的座便都是金子做的。
古王國時期的金匠們已懂得如何製作金箔,並用金箔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首飾,只是當時的金箔比現在的要厚上幾百倍。
與黃金相比,埃及的白銀比較稀缺,主要從西亞進口,所以比黃金珍貴,一般是與黃金混合,製成合金首飾,同時也能達到使首飾更加耐磨的效果。
古埃及人已經可以鍛造金塊。
從薩卡拉(Saqqara)的烏納斯(Unas)金字塔堤道上的浮雕我們可以了解到,古王國時期埃及金匠店的場景。
最初是在「黃金屋監督」或「計量監察員」監管下運送和稱量金塊。
從古埃及的壁畫中,我們了解到他們把鑄塊轉交到熔礦工的手中經過去污,然後把金屬放入坩堝,架在火上,並用兩根蘆葦管子使勁地向爐中鼓風添柴。
坩堝一側被穿了洞,當金塊熔化時就從孔中流出。
首飾是通過冷錘鍛打和石錘擊打製成的。
在第12王朝時期,出現了黃金鑲嵌技術。
他們用黃金線在首飾上鑲上各種圖案,如動物活動和植物圖案,這樣的首飾富有活力,動植物圖案栩栩如生。
這種技術在比布盧斯(Byblos)地區得到廣泛傳播。
首飾因鑲嵌了次寶石(瑪瑙、綠松石)彩陶、水晶而顯得很上檔次,富貴而華麗,這使珠寶的切割和搪瓷技藝得到發展。
法老時代的埃及人還不知道珍稀寶石,如鑽石和紅寶石,所以他們大量使用次寶石。
這充分反映了當時埃及高超的制金工藝。
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40~前1674年)埃及的珠寶首飾工藝達到了新的水平,製造工藝大大超過了他們的前輩。
精工細作的項鍊用黃金、天青石(紫色帶有金色斑點)、肉紅玉髓(紅色)及綠松石(淺藍色至泛暗綠色)製成。
如第12王朝(公元前1991~前1785年)的一塊黃金胸飾,堪稱埃及黃金珠寶方面的傑作。
上面鑲嵌有綠長石、天青石和肉紅玉髓。
其構圖是這樣的:中央是聖甲蟲在推著太陽的圖案,兩邊是相互面對的兩隻獵鷹,象徵著天神荷露斯,而中間下方跪立的女孩代表接納者。
這是賽索特里斯二世(Sesostris
II,前1897-前1878年在位)法老贈給她的禮物。
傑出的裝飾品如這一時期的滴狀珠和圓珠項鍊,大約公元前1880年完成,它的成分有黃金、肉紅玉髓、天青石、綠松石、綠長石、紫水晶、石榴石等,製作工藝相當考究,其長度為32英寸(80厘米),反映了當時高超的工藝和製作水平。
另外,這一時期的金質景泰藍紙草結,作為垂飾懸掛在一條項圈上。
項圈上鑲嵌著排列規則的青金石、長石和紅玉髓。
這件項圈和垂飾出土於達荷舒爾(Dahshur)的梅內特(Merit)墓葬,現存於開羅博物館。
出土於拉琿(Lahun)現保存於開羅博物館的12王朝的金質王冠,造型獨特大方。
王冠是一個圈帶壯的物件,上面除了標誌王權的蛇標外,還有一圈碩大的菊花裝飾,向下有三條帶子便於佩帶,向上有一個高高聳立的羽毛壯裝飾,顯得威武高貴。
新王國時期,埃及首飾的工藝達到了一個顛峰時期。
製作首飾的材料有金、銀、寶石、玉石、銅、貝殼等。
用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飾包括:護身符、頭帶、耳墜、耳環、戒指、項圈、項鍊等。
在各種首飾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製作景泰藍方法加工成的首飾,將黃金與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寶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斕的貴重首飾。
最流行的首飾是耳環,其次是手鐲、戒指、項鍊。
從第18王朝起,埃及境內戴耳環成為一種風尚,無論老少,不分男女,通常都戴上一雙耳環。
埃及男性喜愛首飾幾乎可以和女性並駕齊驅。
他們也喜歡戴戒指、手鐲、項鍊。
法老時期的珠寶商還不知道珍稀寶石,例如鑽石和紅寶石,但他們大量使用次寶石,如金、長石、玉青石、綠松石、紫品和光玉髓等,生產出精美雅致且色彩多樣的首飾。
首飾不僅活人佩帶,死者也需要佩帶首飾,因為埃及人認為死後的世界比現世更為重要,是永生的世界,所以為死者提供首飾就很容易理解了。
古埃及人熱愛生活,喜歡打扮。
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人們都喜歡佩帶首飾,甚至在繪畫中給動物也戴上首飾。
出土於王陵谷的一對耳飾,精美而獨特。
兩隻耳飾的造型為下垂的7個小石榴,這樣一束小石榴嵌在刻有塞提二世(Sety
II)名字的金槽里,上面是小螺絲形狀,穿在耳孔。
與它相配的是用小石榴狀的飾品穿起來的一個項圈。
實在令人嘆為觀止!拉美西斯九世(公元前1140前1121年在位)在紙草文書中,記錄的8名盜墓者受審時的供詞:「我們打開了棺材,揭去了覆蓋的東西,看到法老那莊嚴的木乃伊……脖子上戴著一串黃金做的護身符和好多飾物,頭上戴著金面罩,法老莊嚴的木乃伊通身蓋著黃金。
覆蓋的東西里外都是金銀編制的,還鑲嵌著各種寶石。
我們剝下他身上的金衣,取下他脖子上的金護身符和飾物,揭走蓋在身上的金被子。
我們還找到了法老的妻子,把她的木乃伊身上的東西照樣剝光。
」從上述供詞中可以看出首飾對死者的重要性。
在圖坦卡蒙(Tutankhamun,公元前1336~前1327年)陵墓里共發現了3500多件文物,金銀首飾占據很大比例。
此外有金制的護身符,黃金顏面肖像人形棺等。
後王國時期,埃及的首飾工藝仍然保持著相當優異的成就。
此時仍以黃金工藝為主,首飾品種多樣化。
精緻的手鐲、胸飾,以及頭飾等都是王公貴族們的寵愛物品,它們充滿了享樂主義色彩和宮廷藝術的氣息。
第21王朝時期製作的黃金手鐲上鑲嵌寶石,構成一個「荷露斯之眼」,這是古埃及常見的辟邪圖案。
第21王朝的金質面具,造型逼真,楚楚動人。
第21王朝的「有翼聖甲蟲形的胸飾」和第22王朝的「手鐲」等作品,是這類首飾工藝品的精華之作。
出土於坦尼斯(Tanis)的第22王朝的一塊胸飾,現存於開羅博物館,上面雕刻有兩位對稱的長著翅膀的瑪阿特女神,中間是戴王冠的法老,雕刻工藝精美,排列有序,埃及古風尚存。
後王國末期,古代埃及的首飾工藝隨著國勢的衰落而步入低潮,昔日的那種豪華而精緻的製品日趨漸少,特別是貴金屬首飾一落千丈,再也看不到以往的那般輝煌了。
但我們仍能從神廟的一些雕像中看到僅存的餘暉。
卡爾納克(Karnak)神廟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廟,修建開始於古王國時期,一直持續到公元前1世紀的托勒密時代。
從該神廟的一幅浮雕上我們看到,有兩位阿蒙荷泰普神廟的高等祭司,光著上身,但勃頸上戴這項圈。
說明項圈等首飾對埃及人的重要性,埃及人可以不穿衣服,但不能不戴首飾。
現存於大英博物館屬第30王朝奈克塔內博一世(Nectanebo
I)的肖像,幾乎全身裸露,但身上的黃金腰帶和戴在頭上的蛇標表明了他的王者身份。
國王、祭司尚且如此,何況一般老百姓。
的確,首飾是埃及人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
綜上所述,古埃及首飾工藝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緣起、高潮和衰落的歷史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古埃及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的繁榮是這一演變背後的推動力,但政治和宗教是埃及藝術的靈魂,主導著首飾藝術的風格。
二、首飾的文化意蘊
古埃及之所以盛行佩戴首飾,是他們相信飾物與貴金屬、寶石具有象徵繁殖、生育與賦予生命的意義;同時貴金屬、寶石又是積累財富、美化自身的一種手段。
首飾本身的物質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重要的是蘊涵在首飾品中的文化意蘊。
首先,首飾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審美價值趨向。
追求美是人類最基本的欲求。
德國著名藝術史家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中說:「喜歡裝飾是人類最早也是最強烈的欲求,也許在結成部落之前這種意識就一直存在,它已流行很久了。
」〔3〕雖然對人體進行裝飾是人類自古就有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追求,但宗教是埃及首飾工藝審美的原動力。
從埃及原始宗教中我們看出,它幾乎完全展現了「萬物有靈觀」支配下的系列崇拜:從對無機生命的太陽、月亮、光、尼羅河、礦物(種種貴金屬)的崇拜到多種植物、動物,再到法老與亡靈的崇拜,構成較典型的生命一體化的完整系列。
正是這種萬物有靈觀的思維模式,決定了埃及宗教意識和審美思維的鏈式結構。
被神化了的陽光在古埃及人那裡經常被崇尚為最高的福和最高的美。
神靈美的本原往往歸結為光輝。
在新王國時期《獻給阿吞的簡短頌歌》中,一開頭就這樣頌揚阿吞的升起:「光輝燦爛的你升起,啊,活的阿吞,不朽之主!你是光輝的、美麗的、強大的。
」在《獻給阿吞的大頌歌》中也有類似的讚美詞:「光輝燦爛的你升起在天國的光明境界,啊,活的阿吞,生命的創造者!你是美麗的、偉大的、輝煌的」。
這一時期的愛情詩「切斯特·貝蒂紙草1」中這樣描寫美女的嬌艷動人:「筆直的項頸,光彩的乳房,頭髮如真正的青金石天藍石;雙臂勝於黃金,手指宛如蓮芽。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前43年)認為,「美存在於簡單的事物中。
他舉例說道,金子是美的,並不是因為它的比例而是因為它的顏色。
」早期希臘教父聖巴賽爾(SaintBasil of
Caesaria,約公元329-379年)也認為,「美存在於外在事物中,如光、顏色和形式,但美必須被主體感知才可稱為美。
」具體到古埃及來說,用金銀珠寶和耀眼色彩的材料製作首飾,其中的光澤、顏色和造型中存在著巨大美感。
而虔誠信仰宗教的埃及人,對這種美感的體會更加深切。
所以貴金屬、寶石、具有耀眼色彩的材料,是埃及人製作首飾的首選材料。
埃及人認為,存在著一個美的本原,這就是太陽(神),它創造了世間萬物之美,賦予一切事物以美的色彩、美的形體和生命力。
埃及人把具有生命力的東西看作美的延伸。
如果用一個專業詞彙來表達,就是生命的「張力」美。
在這個世界上,有生命力的東西是動物和植物(當然還有微生物,當時的埃及人對微生物認識比較膚淺)。
所以,在埃及人看來,蔬菜、水果、草、田野里生長的一切,都是美的。
埃及當地常見的植物有紙莎草、百合花、睡蓮、棕櫚樹、燈心草;動物有甲蟲、蜜蜂、蛇、鷹、鱷魚、虎、獅、河馬、牛、羊、胡狼等。
這些都是美的表現形式。
所以古埃及人的髮式頭飾多是模仿動植物的形式,或用它們的形狀來裝飾。
王后的頭飾是用塗金的皮革製作的,金色的眼鏡蛇標記安裝在束髮帶上。
法老的頭飾是藍白條紋王冠上裝有鷹頭和眼鏡蛇王徽。
另外,王冠有鷂鷹式、樹蜂式、鷹蛇式等等。
古埃及人的頭飾,用料講究,做工精細。
形象有鳥、禽、鱷魚等動物圖案、字母符號,或用寶石堆積成精巧的蜻蜓、小蟲之類的紋樣,這些都是具有高度工藝價值的工藝珍品。
頭飾的種類有頭箍、耳環、項圈等。
此外也用一些植物,如荷花、荷花梗、葉作裝飾。
香果球則是一種特殊的時髦的飾品。
尤其是第13王朝的奈夫爾霍特普一世(Neferhotep
I,公元前1741-前1730年)的祖母塞內布提斯(Senebtisi)的游隼護頸,造型別致的是用游隼的頭作為護頸的兩端,既顯得對稱,又很精美。
古埃及人的審美價值趨向在首飾作品中得到充分反映。
其次,首飾反映了古埃及人象徵性的思維特徵。
黑格爾認為「象徵首先是一種符號。
」與單純的符號不同的是象徵「更多地使人想起一種本來外在於它的內容意義。
」〔4〕埃及首飾作品普遍具有象徵性。
第一,首飾的象徵性首先體現在材料與質地的選擇上。
在埃及文化中,不同的顏色蘊含著不同的象徵意義。
如黃金為太陽的顏色,具有帶來生命的特性;白銀是月亮的象徵,主要製作神明的骨骼;綠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羅河的顏色,它「賦予」萬物以生命;東部沙漠中出產的碧玉和紅玉髓,分別象徵著植物和鮮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
首飾品的材料和質地也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
史前時期,一般用骨頭、貝殼、河馬牙齒、象牙、鱷魚齒、石頭、彩釉等製作首飾。
隨著黃金珠寶的發現和開採,首飾的製作材料逐漸轉向黃金與珠寶。
在古埃及,黃金開採於東部沙漠和努比亞,被認為是神的一種恩賜,從而成為偉大人物的特權,用來裝飾法老和他的朝臣的頭頸和手臂。
法老時期的珠寶商還不知道珍稀寶石,例如鑽石和紅寶石,但他們大量使用次寶石,如金、長石、玉青石、綠松石、紫品和光玉髓等,生產出精美雅致且色彩多樣的首飾。
在紅海之濱,人們還採集那些色彩斑斕的珍珠母的貝殼。
用於首飾材料的顏色往往賦予宗教意義。
第二,首飾工藝所具有的象徵性體現在項飾和胸飾上。
在古王國期間,一種用幾排藍色和綠色彩釉的圓柱形珠子製成的大烏塞克領圈,迅速成為大眾時尚。
王子、公主們佩戴「胸披」——一種裝飾胸部的大的長方形的匾,上面可以看到一個多彩的鏤雕裝飾圖案,把象形文字、植物與各種顏色的材料製成的王室象徵結合在一起。
在圖坦卡蒙王朝,當時最流行的是在衣服上刺繡或佩戴各種貴重的飾物。
項飾是古埃及人的重要裝飾之一,用寶石成串排列而成,或用彩釉、陶器的瓷片組成。
出土於中王國時期的賽特-哈托爾(Sat-
Hathor)胸飾,是一件梯形純金透雕飾品。
由一根用瑪瑙珠、綠寶石珠和青金石珠串成的項鍊吊著,珠子之間夾著黃金珠子。
裝飾圖案精雕細鏤,圖案中央是一個聖甲蟲推著太陽圓盤,兩邊對稱地站立著兩隻戴王冠的荷露斯,具有祈求神靈保佑、除災避邪的含義,象徵著生命的符號。
第三,首飾工藝的象徵性還體現在埃及人製作的護身符上。
閃光的黑鐵礦、赤鐵礦(即雞血石,因為它的粉末是血紅色的)是古埃及護身符受歡迎的材料,幾乎占全部女性護身符的絕大多數。
另一頻繁使用的是水蒼石(綠色、黃色、棕色或紅色),有超過1/3的寶石用這種材料雕刻而成。
埃及人認為不同的寶石有不同的魔力。
〔5〕古埃及人的首飾之所以多選用貴金屬(金、銀)、祖母綠、瑪瑙、土耳其玉、紫水晶、青金石、綠寶石等閃光耀眼的材料製作,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這些材料易於表達埃及人的上述美學思想與審美觀念。
其三,首飾具有取悅神靈的功效,可以達到「辟邪」的目的。
首飾既可作為裝飾品,又可作為避邪物,從而成為尼羅河畔男男女女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首飾不僅用來表達感情,給人帶來愉悅和美感,還有取悅神靈的功效,從而得到神靈的保佑,避免災禍的發生。
人們身上最常見的首飾是領圈、手鐲和腳鐲,到公元前29世紀初期已得到廣泛使用。
即使下地耕作時,古埃及人也不願取下那些色彩斑斕的珠子及皮革帶子所製成的簡樸的神聖裝飾物。
幸運符附在手鐲、墜子或戒指上,從出生時起就保護著古埃及的孩子們。
一般來講,它們由單個的象形字符組成,材料是石頭或者翡翠,象徵著「生命」、「健康」、「耐力」、「青春」、「穩定」或者「興旺」。
這些都是人們期望通過佩戴這些小聖物而獲得的品質。
根據護身符的作用和形狀來分,古埃及的護身符多達275種。
在眾多的護身符中,被稱為「荷露斯之眼」的護身符最常見。
「荷露斯之眼」在古埃及語言中被稱為「瓦德吉特(Wadjit)」,意為「完整的、未損傷的眼睛」。
它的來歷與荷露斯神為父報仇有關。
奧西里斯與伊西斯之子荷露斯長大成人後,在與殺父仇人塞特神的搏鬥中,荷露斯的左眼被塞特奪走了。
他的眼睛可非同尋常,因為他的左眼代表的是月亮,右眼代表的是太陽。
現在左眼被奪走了,月亮神騷特自然要出手相助。
在一個月圓之時,荷露斯在月亮神的幫助下,經過殊死搏鬥,終於打敗了塞特,將左眼奪回。
後來,荷露斯將這隻失而復得的眼睛獻給了父親、冥神奧西里斯。
此後,眼睛的造型就成了獻給死者的重要祭品之一,祈求亡靈保佑活著的親人。
此外,一些婦女用神像的造型來做頭飾,如王后頭頂上的兀鷲頭飾流行於整個古埃及歷史中。
據說戴上它,能保佑戰場上的法老不受魔鬼的傷害而得到永生。
一些婦女的頭飾上還飾有阿蒙神的兩片羽毛和象徵太陽神的太陽球。
伊西斯女神頭上兩隻哈瑟聖牛的尖角,呈環狀圍繞著圓圓的明月也是受婦女青睞的裝飾,這些用首飾製作的頭飾顯然具有乞求神靈保護的象徵意義。
其四,首飾折射出古埃及的藝術風格。
古埃及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地區相對隔絕,處於半封閉狀態,導致埃及文明的單一發展。
再加上古埃及社會等級制度與宗教制度的嚴格限制,決定了古埃及藝術的特殊風格和緩慢變化。
古埃及藝術在表現手法上注重寫實和秩序美感,並有獨特的裝飾趣味。
例如在項飾和手鐲上經常使用排列整齊的幾何圖案,圖案由排列整齊的各色寶石組成,圖案之間由金絲或銀絲相隔。
著名的是中王國12王朝的兩快景泰藍胸飾。
這兩件胸飾出土於達荷舒爾(Dahshur)的梅內特(Merit)墓葬,現存於開羅博物館。
上面分別刻有賽索特里斯三世(公元前1978-前1942年)和阿蒙內姆赫特二世(公元前1928-前1895年)的名字,鑲嵌有天青石、長石和紅玉髓。
一塊上雕刻有禿鷲在最上面,兩隻翅膀展開呈對稱狀,下面是兩之對稱的鳥頭獸身的動物,頭戴羽毛冠,可能代表荷露斯神。
再下面是兩個被踐踏的敵人。
中間的王名圈內刻著法老名字;另一塊最上面同樣是展翅的禿鷲,下面中間是兩個對稱的王名圈,左右各有一個人高舉棒槌做出擊打狀,下方各有一個跪在地上的求饒敵人。
整個布局對稱、和諧,排列有序。
這種圖案在古埃及首飾中極具代表性,其排列方式也使得首飾的色彩秩序化。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宗教文化影響著古埃及首飾在色彩上的取捨。
在沙漠占全國面積90%以上的國度里,滿眼都是漫漫黃沙,顏色極為單調,所以首飾大量運用具有象徵繁榮與生命力的綠色,還有一部分採用紅、黃、藍3種醒目的顏色為基本色調,這是由埃及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決定的。
古埃及首飾在表現內容上突出階層和貴賤之分。
地位高的階層運用黃金、白銀、以及貴重的寶石製作首飾,而老百姓首飾的材質要次一些,用銅、皮革和瓷釉等。
在紋飾和裝潢上,皇家首飾往往用統治者推崇的某個神靈為主題,放在首飾的中心位置,其他的裝飾都圍繞這個中心,對中心起到烘托和美化作用。
這種首飾大多色彩艷麗,裝飾華貴,設計精巧,能夠體現佩帶者高貴的身份。
首飾做為古埃及藝術的一個分支,同其他藝術品一樣,是為統治者和宗教服務的,從而造就了古埃及首飾獨特的藝術風格。
三、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古埃及首飾工藝及作品,既反映了古埃及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工藝水平,也是古埃及社會文明的體現。
程式化的設計風格、形式的多種多樣、工藝的精湛、裝飾紋樣中蘊涵的神學思想及民族審美文化象徵等,都是古埃及首飾的重要特徵。
第二,古埃及首飾工藝雖然歷史悠久,但許多作品在造型設計、裝飾技藝及材料應用和整體表現手法上,蘊涵著某些當代人認為的現代審美意識和現代觀念的要素。
如在造型上偏愛幾何與動植物圖案;在裝飾技藝上採取鑲嵌與金工相結合;在主題上突出地位尊卑和宗教信仰;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採取象徵與寫實相結合,同時突出秩序美感。
這些審美意識和要素都被現代首飾設計所繼承和吸鈉。
當我們走進首飾市場,會發現古埃及首飾藝術風格回歸的趨向。
第三,古埃及通過首飾詮釋生命本原的再現,其中蘊藏的巨大的張力美。
這一點已經作為現代元素融入到現代的設計語言之中。
所以說現代新潮的首飾,並不能說是全新的,而是在繼承和延續了幾千年的生命張力基礎上的發展。
總之,透過古埃及的首飾,可以使我們對古埃及人的美學觀念、思維特徵、民族心理、宗教寓意等方方面面的情況有所了解。
首飾及工藝作為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是解讀埃及文明的一把鑰匙。
作者:趙克仁
原載《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參考文獻〕
〔1〕如趙瑩.古埃及首飾淺析,寶石和寶石學雜誌〔J〕. 2005,(3):34- 36;張穎.淺析古埃及首飾藝術,華商〔J〕. 2008,(11): 88;趙暉.古埃及首飾,上海工藝美術〔J〕. 2008,(4).
〔2〕劉文鵬.古代埃及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57.
〔3〕[德]格羅塞.藝術的起源〔 M〕.蔡慕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60.
〔4〕[德]黑格爾.美學〔M〕.第二卷,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0.
〔5〕[英]J. R.哈里斯.埃及的遺產〔M〕.田明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7.
由《新木乃伊》的寶石看古埃及首飾
小編:劉富康《新木乃伊》近期在國內上映,不少人因為對《木乃伊》系列影片的熱愛而去影院增加票房。但是不少看過的人並不買帳,對此影片的評價也是一般般。可是對於珠寶愛好者來說,影片質量的吸引力貌似並不...
埃及法老的千年寶藏之一-----古埃及首飾之謎
埃及,一個充滿神秘和誘惑的國度,一條尼羅河流淌著埃及千年的文明。每一個手鐲、戒指、項圈都仿佛在述說一段傳奇的歷史。古埃及首飾的種類主要有項飾、耳環、頭冠、手鐲、手鍊、指環、腰帶、護身符及項飾平衡...
記憶失落的文明:古埃及首飾寓意解說
喜歡收集各類首飾素材以及首飾工藝作為靈感。獨樂不如眾樂,我會及時更新我的分享,請大家關注我,謝謝!首飾在古埃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財富地位的象徵。佩戴首飾不僅僅出於人類追求美的天性在古埃及首飾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