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考古之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無論那一種語言,「黃金」都是一個可以引起人類情緒急劇變化的詞彙。
金山更是一座引人遐思的山峰。
阿爾泰山因此聞名天下,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裡說的阿爾泰山其實是阿爾泰山脈中段南坡,整條山脈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至俄羅斯境內,呈西北-東南走向,斜跨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境,綿延2000餘公里。
阿爾泰山南麓墓葬分布
早在唐人令狐德棻主編的《周書》中,阿爾泰山就被稱為「金山」。
大約當時豐富的黃金礦藏,使先民們養成了用黃金裝飾自己的習慣;而阿勒泰地區從遠古以來就是水草豐美、資源富足之地,人們生活得相對安定、富足,手工業也由此得到長足的發展。
公元前5世紀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著作《歷史》中記載的斯奇提亞人及其提到的禿頭者;伊賽多涅斯人說到的獨眼族和看守黃金的格律普斯的事情都似乎跟阿爾泰山有關。
盜墓這個行當起源很早,可能墓葬起源後就有了盜墓的行為,最早的盜墓不一定是盜取財寶,有可能是為了繼承死者的能力或者破壞敵方祖先庇護的基礎。
後來隨著厚葬之風的興起,人們在最初目的之上逐漸向財物轉移,最終變成了單純的盜寶。
黃金考古
阿勒泰山脈地區著名墓葬分布
阿爾泰山古代遺存發現的時間很早,18世紀和19世紀上半葉,俄羅斯一些貴族軍人就曾在這裡廣泛搜集古代珍品,雖有記載,但完全沒有過任何的科學研究,只是搜集和發掘珍寶,今天在俄羅斯博物館裡還能看到標註著彼得大帝珍寶的展品。
這種搜尋珍寶盜掘古代寶物的傳統流轉很久,阿爾泰山南北都遭到了旋風一樣的搜刮。
以至於在後來的考古發掘中,往往「十墓十空」。
只有在一些難以抵達的深山密林中,才會有較好的發現,比如俄羅斯戈爾諾阿爾泰省的南西伯利亞早期鐵器時代巴澤雷克冢墓,這是一個永久凍土墓。
考古隊員用熱水化開凍土,再整塊切割提取,墓中皮膚上紋身清晰,隨葬的包金木器多數保存完整,甫一發現,轟動一時。
巴澤雷克冢墓墓主身上紋身
2000年,亞歐草原上發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
俄羅斯和德國的考古學家在位於阿爾泰山北麓、西薩彥嶺中南麓、俄羅斯圖瓦共和國首府克孜勒西北部阿爾贊村的「國王谷」中發掘。
據當時主持發掘的德國考古學家帕爾青格回憶,在發掘工作進行探到原始地表時,他們發現中間的墓室,清理到底時也沒有出土什麼遺物,但在偏離中央的位置上,又發現了墓葬的痕跡,清理下去,讓現場的考古學家們大吃一驚,這是一座古人挫敗盜墓者而倖存下來的完整古墓!這便是有名的阿爾贊2號墓,古墓出土了數量驚人的項圈、耳環、頭冠、箭箙和各式小飾件等金器共計5700件、總重20公斤,引起考古學界的轟動。
其中的小飾件因裝飾有豐富的動物紋圖案,更被發掘者譽為「斯基泰動物紋百科全書」。
阿爾泰山「金山」一名,至此更添璀璨。
阿爾贊墓地出土衣物金飾復原效果圖
以巴澤雷克和阿爾贊2號墓為代表的倖存古墓,展示了古人高超的手工技藝和追求,不僅是現在、即便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是學術界的焦點。
相比山北的熱鬧,阿爾泰山中國段一直波瀾不興,1963年才首次發掘了克爾木齊墓地,2006年開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設對布爾津縣、阿勒泰市、哈巴河縣、富蘊縣、青河縣進行了多次較小規模的發掘,累計清理髮掘墓葬約600座。
這些墓葬中出土文物不多,大多被擾動過。
東塔勒德墓地
自2008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起,我一直在阿勒泰做考古調查,並從2011年起到2014年,連續主持了在阿勒泰地區的考古發掘。
2011年在哈巴河縣東塔勒德墓地共發掘61座墓葬,研究發現,東塔勒德墓所體現的考古學文化與東哈薩克斯坦、阿爾贊2號墓、巴澤雷克墓地以及蒙古等周邊地域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相似之處。
這些或明或暗的聯繫,似暗示著史前時期,南西伯利亞與阿爾泰山、天山間已有南來北往的文化交流。
儘管屢遭盜掘,東塔勒德墓地仍出土了25種大約800件金器,是出土文物中數量以及種類都最為繁多的一種,可謂金光閃耀。
緣何墓主人對「黃金」這樣情有獨鍾?東塔勒德墓地所在的阿爾泰山豐富的黃金礦藏,可能使先民們養成了用黃金裝飾自己的習慣;而阿勒泰地區從遠久以來就是水草豐美、資源富足之地,人們生活得相對安定、富足,手工業也由此得到長足的發展。
東塔勒德墓地所發現的包括金飾件在內的各種文物的做工精美程度來推測,當時的人們已經具有了高超的手工藝水平。
二區3號墓出土的金指環,指環以較粗的金絲彎成環狀,環上焊接有戒托,以鑲嵌其他物品,戒托周邊焊接有金珠,並以金絲做成波折三角,內嵌有綠松石。
環上有鏨刻的紋飾,變形的4隻羊首尾相連,羊前、後肢蜷縮在一起,角緊貼脊背,極為生動。
僅這一件金器上就集中體現了拉拔、鑲嵌、鏨刻、炸珠等金器製作技藝。
炸珠作為金銀器裝飾工藝方法之一,在金器加工技術方面具有特殊的意義,一般認為,最早出現在距今2600多年。
它是將融化的金液投入炭灰或水中,使金液冷凝成金珠,再用金珠裝飾於金銀器物之上的一種制金工藝。
東塔勒德墓地出土的金珠飾件,是這一工藝的最好體現,將五顆金珠焊接成中間空的五邊形,三層五邊形疊焊在一起,形成玉米棒狀金珠柱。
這些金飾件,纖巧不過幾毫米,能夠將如這樣的裝飾件焊接起來,還要力求造型精巧,足可見當時的冶金技術已相當發達。
而依據碳十四數據以及器物、墓葬結構對比來看,這些金器所使用的炸珠工藝應該距今在2800多年以前。
古代遊牧人群使用金器主要用於裝飾,它們可能是佩戴的首飾或者衣服上的配飾,東塔勒德墓地出土的金器也不例外。
圓形金箔片出土最多,金箔片上都有小孔,有的是一個,位於中間或邊緣處;有的兩個,對稱分布在邊緣;有的三個,分布在圓片一半的區域。
這也許是出於不同裝飾位置的需要而專門製作的,如一個孔在邊緣的,可用於肩部或者類似位置的裝飾,使其易於迎風飄動,增加炫目效果;多孔的可以固定在統一位置,組成不同圖案。
還有剪刻或者鏨刻成動物形狀,或用事先做好的模子壓印成動物圖案,是這一時期金器製作的重要特色,常見的動物形象有羊、鹿、狼等,製作得生動逼真,準確抓住了動物的特徵。
不妨來欣賞幾件東塔勒德墓地出土的動物紋金飾。
獨特的金箔臥虎飾件,用模具把金箔壓成浮雕臥虎狀,為達到虎首昂起的效果,相應部位的金箔剪開,再模壓成立體虎首;金鹿飾件,以金箔剪鏨成回頭臥鹿的形象,四肢屈臥,鹿首回望,鹿角形狀與一些鹿石中的幾乎相同;金狼飾件,以金箔剪鏨成狼的形象,狼首低伏,吻部微微向上。
造型盡皆簡潔有力,富於質樸之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獨具地方特色的回首金鹿飾件,東塔勒德墓地出土的25種金器中,與鹿直接相關的有2種,這與古代遊牧民族對鹿的崇拜一脈相承。
由於鹿對人不具威脅性,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好感,更重要的是,鹿不但是古代牧業人群主要的食物來源,並以其迅捷、靈敏的特性,被古人視為具有神奇力量的動物,進而將其視為部落圖騰。
亞歐草原上分布較多的鹿石應該是這一崇拜現象的物化表現,鹿石上鹿嘴常呈現類似水鳥的尖喙狀,此種鳥喙造型的鹿,被認為具有引領死者靈魂脫離肉身抵達天堂的神力。
在薩滿宗教里,鹿也同時與「優良的軍馬」、「種馬」等概念相關,此種文化甚至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
在巴澤雷克2號墓墓主是一位遊牧部落首領,他的屍體因長期封凍保存完好,甚至連皮膚上的刺青都清晰如新,而鹿正是這位首領身上刺青圖案的主要母題。
喀拉蘇墓地
2014年喀拉蘇墓地的發掘本來應該是平淡無奇的,只是M13、M15的發現凸顯了這次發掘的不一樣。
我們到達發掘現場的時候,哈巴河縣正是風多的季節,每天從早刮到晚,墓葬處在已被開墾的沙漠化草場中,前一年這裡已經種植過向日葵,大風一起,風沙漫天。
逐漸出頭的玉米苗還壓不住沙塵。
M13是一座被盜擾過的墓葬,墓底東側有木棺,西側殉葬7匹馬,木棺部分被嚴重破壞,屍骨凌亂不全,殉馬倒是沒有被擾動,身上的佩飾還在,多銅器、金箔,木棺與殉馬之間有陶壺,木棺與墓坑北壁之間隨葬有陶器、銅器等,木棺使用了較大的棺釘。
為了確保殉馬身上佩飾的搭配情況及其完整性,專門邀請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專家來幫助整體提取。
在清理M13的時候,我們同時對M15進行發掘,M15的封堆下發現墓口,顯示墓葬早已被盜擾了,沒有想到的是,清理到M15墓室的時候,考古隊員發現豎直下挖沒有探及墓室。
隨即考古隊員調整方向才探及了木棺,木棺東、南、西三遍有環繞岩石壘起的石槨。
木棺北側殉葬了13匹馬,分為疊壓著兩層完整的馬骨架。
上層11匹馬每匹馬身上都有完整的佩飾,銅飾、骨器、金箔數量很多,還有漆皮,下層兩匹馬頭部佩飾豐富,與上層不同的是,馬銜和身上的佩飾都不在,馬銜集中放在馬的南側。
喀拉蘇M15墓底石槨木棺和隨葬的馬匹
木棺使用了較大的銅棺釘,但朽壞嚴重,棺內葬有兩名死者,均頭東腳西,骨架基本不存,殘留部分腿骨。
南側死者頭部左陪葬有陶壺、直柄銅鏡及一些包金銅器,二者頭骨旁發現有羊骶骨和鐵刀。
腰部位置發現包金虎頭牌飾、金牌飾、多種紋飾的金箔,腰左發現較長的漆器,腿部金箔、包金銅飾件較多,並發現有皮革、皮囊、銅杯,西北角發現另一面直柄銅鏡。
為了更好地保護研究這座墓葬中的遺物,將木棺部分整體提取,以便室內修復研究。
另外,喀拉蘇墓地還出土了保存較好的箭箙,這些箭箙都用樺樹皮和木板製作,上面有較多的銅飾,根據同時出土的馬鐙及其他遺物和墓葬結構分析,屬於公元7世紀前後。
黃金之外
黃金之外的阿勒泰考古,又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經過三次文物普查,我們發現這裡最多的古代遺存是墓葬,還有岩畫、鹿石、石人……岩畫告訴我們一萬多年前古人滑雪的姿勢,告訴我們他們對待羊、牛、鳥雀、馬、野豬、狼……各種動物的態度和理念,還告訴我們他們豐富的精神生活,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崇拜。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阿勒泰是滑雪的起源地,即使不是唯一的,至少也是之一。
在古人認知掌握材料稀少的情況下,他們把有限的材料發揮到了極致,所以我們發現了製作精細的石葉、石鏃、石罐、石人、鹿石……有的器皿上雕飾了反覆的花紋,有的上面還有紅色的、白色的彩繪,神秘而別致,令人無限遐思。
留下如此精彩遺蹟、製作這些器物的人是誰呢?他們從哪裡來?又去了哪裡?這樣的問題從遺物被發現之日起,一直困擾了一代又一代的有識之士。
考古學家結合一年又一年的調查和發掘研究告訴我們,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蹟,洞穴彩繪岩畫(也叫岩棚岩畫)既有當時生活場景的描繪,也有精神領域的想像。
採集狩獵的生活一直貫穿到早期鐵器時代,甚至到漢晉。
採集狩獵、畜牧、遊牧經濟方式成就了牧業文明。
亞歐草原上遊牧的出現,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馴化馬,二是掌握騎馬的技術。
最初面對廣闊無際的草原時,人類是茫然無措的,因為草原中間是豺狼等肉食動物的天下,只有掌握了騎馬技術,人類才能馳騁草原,來去如風。
最初的遊牧人在放牧過程中,與豺狼猛獸鬥爭的過程中,軍事技能與相關發明層出不窮,這培養了遊牧人強大的作戰能力,使其隨之在與農業人群的衝突中,很快占據了上風。
阿勒泰地區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之間,除了岩畫之外,還發現了一些遺存,如齊德哈仁遺址、額德克遺址等,這些遺址都分布在額爾齊斯河流域,有的是在支流源頭。
齊德哈仁遺址位於哈巴河縣西南額爾齊斯河岸邊,是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的,在遺址上發現了大量的石葉、石核、石鏃,近年在遺址上也發現有早期陶片。
額德克遺址位於哈巴河縣西北額爾齊斯河一條支流的源頭附近,沙丘地貌,額德克為哈語,意為「被遺棄之地」,現在這裡的地貌確實像被放棄了的,沙丘裡面又埋葬著大量的陶片、石葉、石核、石鏃、骨骼和灰土,大風吹過,就會暴露出很多遺物,附近村民在這裡撿到完整的陶器。
距今4000多年的青銅時代,因青銅被認識冶煉以致較大規模的生產,是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2013年我們發掘了托干拜二號墓地,經過碳十四數據測定,墓地距今4200年,這是北疆地區最早的古代遺存。
這次發掘,揭示了青銅時代石人、墓葬之間的關係,確定了這一時期石人的特徵,在史前考古研究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可以確認,阿勒泰地區的青銅時代,以切木爾切克文化為主,並於周邊之間存在著頻繁的聯繫,阿爾泰山南麓中國段,也發現了北面青銅時代阿凡納謝沃文化的遺蹟。
切木爾切克文化的分布與傳播
早期鐵器時代的遺存很多,這一時期,好像進入文化的繁榮期,古人的生產力得到了充分釋放,物質豐富,創造力充沛,今天我們發現這時候的遺物種類繁多,製作精巧,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阿勒泰地區的史前考古文化都是建立在對古代墓葬發掘的基礎上的,墓葬僅僅反映了古人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僅僅反映了古代對於死亡的態度以及生死的理念,相比整個社會,還是片面的,這是目前研究的先天不足,需要通過對其他遺存的研究來彌補,尤其是古代遺址的發現發掘。
這在以後的考古工作中十分重要。
從最早的黃金守護者,到傳說中的獨目人,再比如塞人,匈奴、呼揭、突厥……廣闊的阿爾泰山南麓,曾經都有這些人群活動的身影,關於他們與古代遺存之間的關係,殊難研究,需要結合人類學、生物基因技術、民族學等多學科綜合研究,才會取得相對可靠的成果。
對於古人,對於考古,從來謹慎敬畏,我們可以提供給公眾的也許只是最接近於真實的一種可能,史海浩瀚,古蹟茫茫,我們的發現與研究,尚不及其冰山一角,遑論人群與古蹟一一對應?這需要幾代人甚至更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提供出最接近真實的可能。
展 望
對比周邊,阿勒泰的考古發掘研究工作還是薄弱的,研究層面也不如周邊地區,有高原,無高峰,雖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卻又落後於周邊。
近年來持續不斷在阿勒泰地區的考古工作,正在縮小這一差距,新的考古發現也會不斷推動各方面研究縱深發展。
隨著亞歐草原早期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得到不同以往的重視,特別是對於其中發現的金屬器的研究最為突出。
阿勒泰地區的考古發現,讓我們有機會使這些研究變得豐滿起來,借著這些或清晰或隱約的線索,我們得以深入探索阿爾泰地區古代遊牧民族的日常生活,解開亞歐草原早期文化的眾多謎團,或許有一天,我們還將會藉此追尋到阿爾泰山的黃金之路。
(作者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於建軍)
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今日看點」《探索發現》:穿越2000年的琅琊漢墓,隱藏著墓主人的身世……
《探索發現》cctv1022:48琅琊漢墓發掘記2017年6月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張家樓鎮土山屯村一處漢代家族墓地正在發掘
中國「古代第一豪車」亮相,出土地就在天水,車主或為義渠王!
小天說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中,羋月與義渠王的情感糾葛成一大看點。而在歷史上,秦國與包括義渠在內的西戎(古代華夏人對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關係也錯綜複雜。1月7日,甘肅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向...
澄城發現周代封國或封地遺蹟 出土300餘件精美文物
12月12日,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日前在我省考古專家的努力下,一個淹沒千年的周代封國或封地重見天日。其中發現了大規模的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夯土牆、壕溝、陶窯等豐富遺蹟,同時還出土了鑄銅的陶范、...
全國第一!江西因為它又登上頭條,原來江西一直這麼牛
昨天江西拿下「全國第一」好!消!息!大!好!消!息!「海昏侯」拿下考古界「奧斯卡」海昏侯墓過去一年讓江西人倍感自豪的一個發現近段時間它也迎來了一次大考5月15日至1
新疆發現2000前人面像彩棺 乾屍戴花環蒙口罩
新疆和田地區自古以產玉聞名,和田玉更是享譽國內外的寶玉,但多年來新疆的考古發掘卻鮮有和田玉出土。近日,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傳來消息:考古人員在和田地區洛浦縣比孜里墓地發掘時,發現一枚拇指大小的和...
楊官寨遺址發現大量史前墓葬 或超2000座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溫琳 記者 趙爭耀)楊官寨遺址位於高陵縣姬家鄉楊官寨村四組東側涇河左岸的一級階地上,這個相當於40 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聚落,也許是中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1月18日,記...
新疆喀拉蘇墓地入圍"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
新疆都市報訊(記者溫麗娜報導)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辦公室2月10日公布了「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共有43個考古項目成功入圍,其中,哈巴河喀拉蘇墓地是新疆唯一入圍的考古項...
新疆和布克賽爾縣發現距今約2500年文化遺存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 (記者白帆)近日,距今約兩千年的陶器、鐵器、金器在考古過程中露出真容。20日,記者了解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布克賽爾縣文廣局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在和布克賽爾縣進行搶救性考古...
哪一顆才是中國最早的天珠呢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珠是哪一顆呢?這是一個問題。2014年6月至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區聯合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在兩處象雄時期墓地共發現並清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