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第四期好多人都沒看懂的國寶 已經快看不到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6年入選中國建築學會、中國文物學會主辦的「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其建築外觀突現了盛唐風采,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國家寶藏》第四期展出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三件國寶,小編之前已經介紹過杜虎符、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這一次小編重點講講懿德太子墓《闕樓儀仗圖》壁畫。

這幅壁畫也是小編看到以後最震撼的藏品,看到的時候小編熱淚盈眶,仿佛看到大唐盛世在現,小編作為中國人感覺到特別自豪!

郭濤作為地道的陝西人,成為這件國寶的護寶明星。

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位於唐高宗和武則天乾陵的東南,是乾陵陪葬墓之一,在今乾縣縣城西北約3公里,1971年7月發掘,陵園南北長256.5、東西寬214米,主要遺存分為地面和地下兩個部分。

地面封土堆南北長56.7米、東西寬55米、高17.92米。

下圖是墓穴的剖面圖。

懿德太子李重潤,原名重照,因避武則天名曌諱,改名重潤,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孫子,中宗李顯的長子,為韋皇后所生,滿月時大赦天下,並立為皇太孫。

公元701年,因和妹妹議論朝政被仗殺於洛陽,年僅19歲。

公元706年,中宗復位,陪葬於乾陵,並號墓為陵。

在懿德墓墓道東西兩側有一幅巨大的闕樓儀仗圖,長15米,高3米。

儀仗圖場面宏大,人物多達196人,以城垣、闕樓、山巒為背景,構成完美的畫面,是古代建築藝術傑出的寫實作品。

它把建築外觀的結構,乃至每一構件的交接點,都依比例準確無誤地描繪出來。

尤為珍貴的是畫面上的'三出闕',是20世紀研究唐代建築的重大發現之一。

闕樓是其中的主體建築,各以母闕一 座和子闕兩座排列成'三出闕」。

子闕又與宮恆樓鄰接,每闕都由一座高大挺拔的梯形磚台作基台。

至頂有挑出檐外的木構平座及雋秀工巧的勾欄;上起觀宇,為單檐廡殿頂,面闊三間,周圍有迴廊。

其中母闕特高,勢若高屋建瓴,堅不可摧。

闕後壁緊接著出現的是軍容嚴整的儀仗,一直排列至過洞門前,並有若隱若現的城堞和起伏的林木、山巒作背景,象徵宮內規模的宏敞博大。

儀仗隊分為步隊、騎隊和車隊,侍臣列前,旌旗迎風招展,陣容威嚴,傘扇伴隨著華麗的車輦,更顯示了磅礴的氣勢,充分再現了太子大朝時煊赫的場面。

目前已發掘有壁畫的唐代墓葬達一百二十多座,其中百分之八十集中於陝西關中唐代京畿地區,這些墓葬中的壁畫大多經揭取後異地保存,以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最多,所藏壁畫達五百餘幅,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僅一級品就有一百餘幅,壁畫數量之多,等級之高,保存狀況之好,時間序列之完整,世所罕見,只是因為光線、溫濕度、空氣品質、微環境等條件限制,墓葬壁畫只能深藏庫房,幾十年里外人幾乎無緣得見。

2011年,陝歷博利用義大利貸款和原來預留的地下展廳建成唐墓壁畫珍品館,至此,這些珍貴的唐墓壁畫才得以重見天日。

儘管採用了現代科技手段儘量保護壁畫,但是時間的摧殘是無情的,壁畫出圖以後慢慢變色、變淡,也不知道還能保存多久。

唐代的墓室壁畫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的風俗世情、典章制度、思想觀念、科技工程,在證實文獻的同時,更具有「補史」、「糾史」的功用,這些壁畫未必是大唐一代最頂尖和優秀的繪畫作品,但仍有一部分是無與倫比的傑出之作,是繪畫史,藝術史上的無價文物,世人動用一切方式竭盡所能想要保護和保存,然而,這些瑰寶已在慢慢地和我們說再見,能夠目睹細識這樣的經歷,是何等幸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唐墓壁畫講的是什麼故事?

壁畫,從廣義上說,是泛指用繪製、雕刻和其他造型、工藝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地面上或地下建築物內外表面)上,製作的各種繪畫形式。從狹義上說,是專指人工繪畫於人工建築壁面的一種藝術形式。從廣...

古玩詳談:唐墓壁畫講的究竟是什麼?

壁畫,從廣義上說,是泛指用繪製、雕刻和其他造型、工藝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地面上或地下建築物內外表面)上,製作的各種繪畫形式。從狹義上說,是專指人工繪畫於人工建築壁面的一種藝術形式。從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