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遷墳挖出20餘具清代石棺 展現本地墓葬習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墓主後人在南寧市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挖掘清理石棺內的物品

石棺墓位於一片山坡上的墳墓群里,墓碑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不清

12月29日、30日,青秀區仙葫管委會五合社區牛灣高坡村民在挖土遷祖墳時,意外地挖出20餘具石棺和三合土棺。

據相關家屬介紹,這些祖墳是清朝年間下葬的,已有數百年歷史。

石棺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30日中午,在考古專家的配合指導下,陳五新和家屬打開石棺一探究竟。

村民遷祖墳挖出多具古石棺

為配合附近的水利工程項目建設,29日上午,五合社區牛灣高坡村民陳五新和家屬開始動工挖掘遷墳。

剛動手挖掘第一座祖墳,他們就發現了一具石棺,墓碑上刻有「咸豐二年二月十九日未時在家內寢,距生嘉慶庚生年十一月十五日卯時」等字樣。

從墓碑上的碑文判斷,是清朝一七品官員的元配夫人莫氏之墓。

陳五新等村民一直挖到當天傍晚6時,挖掘過程中發現有十幾具石棺或三合土棺,還有用石板、青磚等砌成的石棺,場面罕見。

透過一具被破壞的石棺,眾人看到裡面有枕頭、衣物等。

因擔心古物被氧化,大家不敢隨意打開。

出於安全考慮,他們還請人整夜進行看守。

30日上午,記者來到了牛灣高坡。

有工人正在現場挖掘,周圍一片施工的場面。

有幾具石棺已經清晰地展現在眼前,目測長約2米、寬1米。

而墓碑上的字跡已經被風雨侵蝕,辨認不清。

石棺密封性好骨骸保存完整

村民們測量了其中3座被挖掘出來的石棺墓,其中一座是合葬,另兩座是單首葬。

合葬石棺的長度是2.3米、寬1.5米、高1米,石板縫隙用石灰黏合。

那麼,這些石棺裡面有什麼秘密呢?南寧市博物館考古隊副隊長黎文宗表示,因為石棺墓的家族成員在現場挖掘,是有主人的墳墓,所以開棺工作需要經過家族成員商量才能打開。

當天,在考古隊員的指導下,陳五新及家屬自己動手打開了其中一具石棺。

記者看到,安置在石棺裡面的骨骸保存完整,身上覆蓋有紡織物,兩條腿骨依稀可辨,石棺內還有衣物、其他陪葬品等。

黎文宗分析認為,「它是以石板、三合土作為外槨,裡面再套一個木的棺材,所以它的密封性非常好,空氣和其他細菌不容易侵入到裡面,儘管裡面的木棺材已經腐朽完了,但人骨保存完好。

清代家族墓葬展現墓葬習俗

據陳五新等家屬介紹,這些祖墳是清朝年間下葬的,如嘉慶、咸豐年間等,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

陳五新說,根據族譜記載,由於其祖上較為富裕,便在此處購置了一塊地,專門用於安葬家族中過世的族人。

經初步考察,黎文宗表示,這次的發現基本上是一個清代的家族墓葬,其中有兩座墳的年代稍早一點,是明末清初,這對於研究南寧本地的墓葬習俗有一定的幫助。

隨墓葬出土的物品均屬墓主後人所有,建議可以將一些有歷史研究價值的物品捐贈給文物部門進行研究。

陳五新和家人表示,如果確有歷史研究價值,他們會考慮捐贈出土物品。

據了解,在明末清初時期,南寧周邊的下葬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一次葬的,就像村民發現的這具石棺;另一種方式是二次葬,類似瓮罐安葬的方式。

這兩天,村民們共挖掘出石棺或青磚石板、三合土棺20多座。

目前挖掘工作還在進行中,具體情況有待考古專家進一步論證。

(記者 趙敏/文 劉增璇/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