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錢的國家公共博物館,你想去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英國國家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英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

由於空間的限制,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

主要館藏

館藏品最初來源於英王喬治二世的御醫、古玩家漢斯·斯隆爵士收藏的8萬餘件文物和標本。

1823 年,英王喬治九世捐贈了他父親的大量藏書。

開館以後的200多年間,繼續收集了英國本國及埃及、巴比倫、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古老國家的文物。

古埃及藝術品是英國國家博物館最富盛名的收藏,。

英國國家博物館裡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東方藝術文物館。

該館有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

其中,中國陳列室就占了好幾個大廳,展品從商周的青銅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製品。

僅來自中國的歷代稀世珍寶就達2萬多件,其中絕大多數為無價之寶。

如中國各朝代的繪畫、刺繡,各個時期的出土文物、唐宋的書畫、明清的瓷器等等,其中最名貴的為《女史箴圖》、宋羅漢三彩像、敦煌經卷和宋、明名畫。

商朝銅尊為兩隻連體的綿羊,中間馱著一個圓形的尊筒,造型非常美觀、精巧。

還有一隻宋朝的瓷酒壺,底座和責周圍是一朵荷花,壺蓋上坐著一隻獅子,更是難得的珍品。

博物館後門的兩隻大石獅也是從中國運去的。

鎮館之寶

羅塞塔石碑

1798年到1801年,拿破崙征戰埃及,隨軍帶了100多名研究埃及文化的科學家和考古學家。

1799年,在尼羅河三角洲的一個名叫羅塞塔的小村莊裡,士兵們在修築工事的時候,無意中挖出了一個高1.14米,寬0.73米的黑色斷碑。

石碑上的字清晰可見,是三段分別以不同的文字刻下來的話。

隨軍的考古學家斷定,這塊石碑不同尋常,準備運回法國慢慢研究。

但法國人還沒來得及動手,拿破崙的軍隊就被英軍打敗了。

根據戰爭協議,法國無條件交出了在埃及發掘的所有文物。

最終,羅塞塔石碑被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至今,石碑的題簽上還寫著「不列顛軍隊的戰利品」的字樣。

中國館

英國國家博物館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

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一言以蔽之,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瓷器等標刻著中國歷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這裡皆可見到,且可謂門類齊全,美不勝收。

然而,這僅僅是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2萬3千件中國歷代稀世珍寶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得到特別許可,一般遊客是無緣謀面的。

某些藏品,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只有特別的專家才可獲得機會一飽眼福。

《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作品之一,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直是歷代宮廷收藏的珍品。

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筆意色彩皆非上品。

另一幅就是英國國家博物館中的這件摹本。

它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並攜往國外。

1903年被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稱之為「鎮館之寶」毫不為過。

該摹本存放於館內的斯坦因密室,據報導,南京師範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藝術研究室主任謝成水2002年曾偶然在該密室看過這幅摹本,當時在登記冊上只有上個世紀20年代兩個日本人來現場臨摹過的記錄。

在中國廳中央牆上有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其割痕雖猶可見,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濃麗豐肥」菩薩的雍容華貴。

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國寶級敦煌畫卷及經卷多以萬計,除了這幅壁畫,其他藏品在中國廳內卻難覓蹤跡。

1856年到1932年間,多個所謂的「西方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為名深入中國西北地區達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獻文物。

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國人伯希在敦煌藏經洞劫掠的文物最多。

英國國家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

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成為今天的英國國家博物館。

英國國家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

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

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

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一部分。

英國國家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尤其是埃及最珍貴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英國國家博物館中。

這是世界唯一的一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

由於英國國家博物館建得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為博物館的標準模式,後來者競相效法。

其中兩部分展品格外吸引人,一是中國瓷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

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奪天工。

英國國家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英國國家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

這裡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大型歷史文物博物館。

位於倫敦魯塞爾大街。

主要建築物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其中6萬平方米為展廳,4萬平方米為圖書館。

建立於1753年 ,開放於1759年。

館舍是一座17世紀建築——蒙塔古宮。

館藏品最初來源於英王喬治二世的御醫、古玩家漢斯·斯龍爵士收藏的8萬餘件文物和標本。

1823 年,英王喬治九世捐贈了他父親的大量藏書。

開館以後的 200多年間。

1880年,自然部分分出,建成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1973年,圖書館分出,建成不列顛圖書館。

該館設古代埃及部,書籍、抄本部,東方書籍、抄本部,古代英國及中世紀部,古代西亞藝術部,東方藝術部,古代希臘、羅馬部,人種志部,版畫素描部 ,貨幣 、紀念章部。

古代埃及部收藏文物達7 萬餘件,僅次於開羅的埃及博物館,藏品中有大型人獸石雕和為數眾多的木乃伊,聞名於世的羅塞塔碑石,多種碑刻、壁畫、金玉首飾、鐫石器皿以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模型。

年代可追溯到5000年前。

古代希臘、羅馬部,展出有古羅馬歷代皇帝的半身雕像,雅典衛城出土的雕塑、粘土版文書、陶壺、金器,以及額爾金雕刻群內的一組帕特農神廟雕刻。

帕特農神廟雕刻是該院展品中的佼佼者,原是古希臘雅典衛城中的一座主廟,是歐洲古典主義建築的典範,19世紀初,博物館以 3.5萬英鎊把雕刻買了過來。

古代西亞藝術部展出有烏爾王墓出土的金製品、豎琴,亞述時期的浮雕、尼姆魯王宮的城門、人面獸身有翼像以及工藝品等。

東方藝術部,除少量中亞、南亞和日本文物外,大部分為中國稀世珍品,為數達 2萬餘件。

斯坦因從中國敦煌掠走的壁畫和經卷,也收藏在這裡 ,都是 5~ 11 世紀的作品。

經卷中除佛經以外,還有拜火教、摩尼教、景教的經典。

在中國文物陳列室內展出的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玉琮、玉刀、玉斧,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秦漢的銅鏡,漢代的漆器,北朝的造像,南朝的青瓷,唐三彩及經卷、絲綢、繪畫,宋代的官窯、哥窯、定窯、鈞窯瓷器,元代的青花花瓶、釉里紅瓷器,明代的掐絲琺瑯等。

東晉畫家顧愷之《女史箴圖》唐(宋)摹本,也在這裡陳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

英國國家博物館(俗稱: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起對公眾開放。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目前,大英博物館對公眾開放的藏品大約有5萬件。據館...

環遊世界-英國篇-英國國家博物館(8)

作者:W_xian第1天 2016-11-16翹首以盼的英倫之行轉眼已經結束,回味這八天的行程,總感到沒有過癮,還有很多值得回味和深思。 英國給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倫敦的霧氣和大本鐘的鐘聲;迄今...

帶你逛博物館|英國國家博物館

英國國家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