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發掘戰國古墓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前建昌縣鹼廠鄉東大杖子村戰國古墓群的勘探挖掘工作有了新進展。

有關專家和考古工作者經過對古墓研究,認為此次發掘的戰國大墓具有重要考古價值與歷史意義,把建昌演變和發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而且將改寫考古界「考古不出關」的傳統說法,目前他們正在申報其為2011年國內考古十大發現。

揭開戰國古墓的面紗

從2000年起,遼寧省文物考古所會同葫蘆島市博物館、建昌縣文物管理所對東大杖子墓葬群進行了多次勘探,並做了5次搶救性挖掘,共清理出墓葬42座,出土了精美的燕文化銅禮器、銅車馬器、銅兵器等。

省、市有關領導也高度重視建昌古墓群,提出了以「展示、利用、挖掘」的思路對古墓群進行勘探挖掘。

從今年9月起,考古隊對東大杖子村進行了為期48天的勘探。

截至目前,考古隊已經探明了137座墓葬,而保守估計,這片墓葬區可能存在200座古墓。

11月16日下午,一座距地面5.5米的大墓的內棺被開啟。

棺內沒有發現屍骨,只有殘存的幾顆墓主人牙齒。

內棺陪葬品現已發掘出土的有一把小環首刀、一個暗紅色的瑪瑙環,還有兩個帶鉤。

在對大墓上層的清理中,發現大量陪葬的家畜頭骨,包括五頭牛、兩匹馬、豬羊狗等在內的大量家畜頭骨。

最令考古人員興奮的是,在此之前,「五牲俱全」的陪葬規格在北方地區還從未發現。

經探測,這個墓室應為戰國中晚期墓葬,距今應有2300年的歷史。

[pagebreak]

「考古不出關」被改寫

早年,考古界曾經流傳著一個說法,叫「考古不出關」。

而今這個說法將隨著東大杖子墓葬群的發現不攻自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華玉冰興奮地表示,此次墓葬的發現和挖掘,反映了當時大量的社會、歷史、文化信息,是一個重大的考古發現。

精美的青銅器、陶器,高規格的陪葬品都向人們展示著,這裡曾經有著燦爛的文明,是華夏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專家認為,在東北能發現2000多年前如此規模的古墓群實屬罕見,這一發現將改寫「考古不出關」的說法和東北古代文明的歷史,更打破了「山海關外無春秋戰國時期古蹟」的傳統說法。

考古和文化價值幾何

11月17日下午,眾多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考察東大杖子戰國大墓現場後舉行座談會,對該大墓所具有的重要考古價值與歷史意義給予了宏觀的高度評價。

經考古專家反覆研究論證,此次選定發掘的古墓從墓葬的棺槨來看,棺槨屬於中原地區禮制的一部分,一同出土的還有成套的中原禮器,這說明當地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開始接受中原的制度特色,對於研究民族融合有著極大的歷史價值。

從目前挖掘的進展來看,這是一座中原墓葬風俗與當地少數民族墓葬特點相結合的墓葬群。

在墓葬中同樣出土了一些陶器,這些陶器卻帶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徵。

而且墓葬的規模、方式方法,屬於中原文化和土著文化的結合點。

大家一致支持東大杖子村墓葬群申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有關單位正在積極爭取申報2011年國內考古十大發現。

[pagebreak]

「戰國時期的東北,這一次算是抓到一個龍頭了,點到穴位了。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著名考古學家張忠培在座談會上說:「這個墓是在東北發現的同時代的最大的一座墓,即使把這個墓放到戰國燕文化裡面,也是規模比較大的土葬墓。

」省著名考古學家郭大順表示,這是東北地區同時代(戰國中期)最大的墓葬,也可能是長城以北自寧夏向東至張家口、承德這一帶,目前為止同時代規模最大的。

而且東大杖子村古墓群是一處在遼寧乃至東北地區前所未見的等級高且完整保存下來的戰國時期墓地,這也是我省近年發現的與牛河梁、姜女石比肩的一處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文化遺產。

對於研究那一時期東北有關民族的活動、燕文化與當地乃至東北以及東北亞民族文化的融合、東北亞古代民族的文化關係與統一的多民族秦漢帝國的形成均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專家還建議,應該從國家大遺址保護的角度的需要,在此建遺址公園或遺址博物館。

不僅讓人領略這裡2000多年前的文化風貌,更能喚醒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廣元昭化古城 秦漢時就成川北中心

天府早報記者鄭其去年,廣元昭化古城邊發現一座秦漢古墓群。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對這一古墓群進行了長達5個多月的考古發掘。今日,省考古院將首次披露此次發掘的結果。據介紹,該古墓群是一座秦漢時期的墓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