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逸之談玉(四)——隋唐遼金美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隋唐遼金四個時期的玉雕風格均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有別於其前後的漢玉和明清玉器。

隋朝享國時間較短,與秦國類似,出現了白玉釵,強調了中國古典的對稱美。

唐代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其玉器首推玉帶。

區別於蹀躞,造型受到佛教飛天文化的影響,形象溫柔飄逸。

遼金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題材多為動物。

如金代的春水秋山玉,是最重要最典型的一種玉器題材,往後一直影響到元,明。

金代的春水秋山生活氣息非常濃,是一種粗狂自由的狀態,而明之後稍經修飾,缺少了金代的原汁原味。

幾百年的演變帶來玉器文化的微妙差異。

總的來說,隋唐遼金時期,少數民族風情突顯,祭祀禮儀性明顯下降,生活氣息明顯增加。

唐代商業的繁華,使得玉器有了商品的特質,開始向世俗低頭。

在中國玉器工藝史上,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發達的漢唐玉雕間的低潮,出土玉器極少,而且都具漢代遺韻,有所創新者,唯有玉環和玉盞。

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盛行吃玉。

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

早期玉器的美術價值的禮儀觀念,這時消失殆盡。

隋代著名玉器有李靜訓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盞,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互為襯托,富麗高雅。

唐代玉器數量雖不多,但所見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藝極佳。

唐代玉匠從繪畫、雕塑及西域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琢磨具有盛唐風格的玉器。

八瓣花紋玉杯,獸首形瑪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藝術的真實寫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魏晉南北朝時期:玉雕業發展受到當時政治、經濟的嚴重影響,幾有被取代之勢,但也有一些較好的作品。

唐五代時:玉器品種較前代有較大改變,受西域文化影響的藝術品成為玉器發展主流。

總體特點:

一是重視選材,如廣泛採用和闐玉;

二是工藝美術效果上,注重揭示對象的精神世界;

三是裝飾設計主要依賴紋飾的變化與表現,並追求造型、色彩搭配的完美結合。

魏晉南北朝因受亂世薄葬的影響,向來玉器出土極少,所以其發展面貌不甚明朗。

從零星出土的玉器如玉琀、玉璧、玉帶鉤來看,與漢代沒有多少變化,幾乎難以鑑別。

其雕工有的尚精,有的顯得粗放,玉質更不及兩漢那樣瑩潤。

隋唐時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對外交往密切,長安成為國際性都市。

這時的手工業極其興隆,手工藝品也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

但此期玉器出土甚少,現在知道的不過玉杯、佩飾、帶扣、帶板、玉簪、袞冊等很少幾種。

唐代玉器和器形與漢代和魏晉南北朝的風格不同,大量出現花鳥、人物飾紋,器物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有實用價值的杯碗增多,並出現新型飾件和表示官階高下的玉帶飾物等。

(本文連載,下一篇《明清玉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