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漢學家孔飛力辭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財新網】(記者 謝海濤)北京時間2016年2月15日17:40左右,漢學家魏希德(Hilde De Weerdt)在推特上發布信息稱,美國漢學家、哈佛大學希根森歷史講座教授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逝世。
孔飛力以研究晚清以來的中國社會史、政治史著稱。
他1933年生於英國倫敦,1954年哈佛大學畢業後,赴英國倫敦大學學習日語與日本歷史。
1955年回國後,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軍隊語言學校學習中國語言文字,由此與中國文化與中國歷史結下不解之緣。
1959年,孔飛力在喬治城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此後入哈佛大學,師從費正清教授、史華慈教授學習中國歷史,1964年獲得哈佛大學歷史與遠東語言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目為《中國太平叛亂時期的民兵:團練的理論與實踐》。
1963年起,孔飛力執教芝加哥大學。
1978年,由史華慈教授鼎力推薦,回母校哈佛大學任教,接替老師費正清教授,任希根森(Francis Lee Higginson’s)歷史講座教授。
1980年至1986年,擔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在學術研究方面,孔飛力跨越社會科學、歷史學、人類學,將社會科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引入歷史研究中。
在中國學研究方面,他精於概念分析,重視運用中國原始檔案,注意從新的理論視角解釋過去被簡單理解為「西方衝擊」下發生的中國重大事件。
孔飛力出版著作不多,但每一本都引起轟動。
其中,他於1970年出版的《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出版的著作,為其學術奠基之作。
他於1990年出版的《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為其學術生涯的重要代表作。
該書一出版,即獲當年的美國亞洲研究學會最高學術獎之一一「列文森」(Joseph K. levenson)獎,廣獲好評。
出版於2002年的《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被認為是孔飛力有關中國現代政治變遷的集大成之作,概括了他對於中國現代社會政治轉型這一重大問題的看法。
從90年代中期開始,孔飛力把海外華人移民史作為研究新重點,出版《故鄉:海外華人歷史的思考》。
此外,他還參加過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和《劍橋中華民國史》若干章節的編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