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敦煌展,請先學好文化 這些生僻字你都認識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王玲)12月29日報導「這個是什麼?玉琮(zong)?」記者今天在成都博物館發現了尷尬的一幕,兩位前來逛展的阿姨饒有興致的對著絲路特展中展出的文物玉琮(cong)念出了玉zong二字。

粗略一逛發現,這次的敦煌藝術大展中還真有不少生僻字,看著眼熟但就是不認識。

逛敦煌展也要先學文化,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今天專門來給各位網友「掃盲」,整理出了大展中不認識的生僻字,逛展前請收好這份「生僻字清單」。

玉琮(cóng),出自南京博物院,展出位置在成都博物館3號展廳、絲路特展部分。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筒型玉器,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

饕餮(tāo tiè)紋方座簋(gui三聲),出自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饕餮: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

簋(guǐ ):古代盛食物器具,圓口,雙耳。

龜茲(qiū cí)

這兩個字念gui zi?當然不是!念qiū cí,因為龜茲石窟是建造在古龜茲(qiū cí)國的境內,是龜茲國境內石窟的總稱,包括有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石窟,森木塞姆石窟,克孜尕哈石窟,瑪扎伯哈,托乎拉克埃肯石窟等六處主要石窟以及台台兒石窟,亞吐爾石窟等小石窟。

黃地刺繡寶相花紋鞍韉(jian),出自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韉(jiān):墊馬鞍的東西

武曌(zhào)金簡,出自河南博物院。

曌:同「照」,是宗秦客在武則天稱帝前一年多選的字,意指日月凌空,普照大地。

玉梁金筐寶鈿(diàn )珍珠裝蹀躞(dié xiè)帶,出自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鈿:把金屬寶石等鑲嵌在器物上作裝飾:寶鈿。

螺鈿。

金鈿。

翠鈿。

蹀躞:是隋唐出現的一種功能型腰帶。

「蹀躞」一詞,其本意是小步疾走的意思。

蹀躞帶是在每塊玉帶板的下方,帶有能掛載小物品的小勾的玉帶。

燹(xiǎn)公盨(xǔ),出自保利藝術博物館,據考這件文物跟大禹治水有關。

燹:多指兵亂中縱火焚燒

盨:用來盛黍稷的禮器,從簋變化而來,西周中期偏晚的時候開始流行。

亞醜(chǒu)鉞(yuè),出自山東博物館。

是商代的亞醜鉞,是一件青銅器作品。

在文物的正背口部兩側各有銘文「亞醜」二字,器身通雕人面紋,猙獰中透出威嚴。

鉞是古代的兵器或刑具,如此巨大之鉞,乃權力的象徵。

婦好鴞(xiāo)尊,來自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安陽市婦好墓出土。

婦好鴞尊是作為容酒器的尊,從上可分為有肩大口尊、觚形尊、鳥獸尊三類。

鳥獸尊因造型具有雕塑特點,身兼實用、美觀兩職,故備受人們青睞。

殷墟曾出土過大量精美絕倫的青銅器,1976年婦好墓出土的鴞尊更是為世人所矚目。

此尊以鴞作生活原型,寬喙高冠,圓眼豎耳,頭部略揚,挺胸直立,雙翅斂羽,兩足粗壯有力,同垂地的寬尾構成一個平面,給人沉穩之感。

鴞首後部有一呈半圓形的蓋子,其上飾以立鳥及龍形鈕。

裝飾著獸首的鋬(即把手)安在鴞背。

蛇頭銎( qióng)銅叉,來自雲南李家山青銅器博物

銎:斧頭上裝柄的孔

鎏(liú)金阿嵯( cuó)耶觀音立像,來自雲南省博物館。

鎏:成色好的黃金

嵯:山勢高峻的樣子

虎紋銅鐃(náo ),出自河南省博物館。

鐃:1.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比鈸大。

2.古代軍中樂器,像鈴鐺,但沒有中間的錘。

須達拏( ná)太子本身故事,出自莫高窟第419窟,由敦煌研究院第二任院長段文杰臨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