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國學之國家政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學】國學之國家政治

由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提出中國早期六大文化區系:

  • 北方新石器文化,以遼寧西部和內蒙古中南部為核心區;
  • 東方新石器文化,以山東為中心;
  • 中原新石器文化,即被視為中國母體文化的黃河流域文化圈,以關中、晉南、豫西為中心地帶:東南地區新石器文化,以太湖為中心,吳越文化由此發端;
  • 西南地區的新石器文化,以環洞庭湖和四川盆地為中心;
  • 南方新石器文化,以潘陽湖-珠江三角洲一線為主軸,具有濃厚海洋風味。

  • 其中,北方區系、中原區系以及東方區系匯流構成了夏商周三代的黃河文明,而西南、南方和東南三區系則最後匯成長江文明。

天下的範圍

古人對世界的籠統說法,該詞最早出現在先秦古籍中,比如《詩經•小雅•北山》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莊子》中還有一篇文章取名為「天下」。

這時的天下實際上並不大,具體而言,大概指的便是夏商周三代王權所統治的範圍。

夏商時主要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周代則包括了長江流域的湖北以及江浙等地。

另外,周邊的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雖未被「王化」,但因其沒有形成穩定的國家,所以其所居住之地一向被視為王權之下的暫時未開墾之地。

因此其時君王一旦南面稱孤,也就是「王天下」、「得天下」了。

但先秦的一些哲學家則對「天下」的範圍存在不同的理解,比如莊子認為「天下」比人們想像的要大得多,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也認為儒家所說的「天下」實際上只占真正的天下的1/80,但這些觀點多被當時的人們視為無稽之談。

到秦代,隨著郡縣制的設立,中國的國土得到極大擴張,「天下」的概念也隨之擴大。

西漢時期,絲綢之路開通,中國開始和西亞、歐洲等國家來往。

2世紀中葉,羅馬皇帝派使者給漢桓帝送來禮物。

因此漢代時人們開始認識到真正的「天下」比自己想像的要的大得多。

但由於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所以直到清代中期,人們還是習慣地以中國文化圈以內的日本、朝鮮等國在內的區域稱之為「天下」。

因此這裡的天下已經是一種政治意義上的概念,而不是地理意義。

「中國」一詞的由來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朝,當時的華夏民族因為擁有了相對先進的農耕文明,又在周公的領導下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禮樂制度。

他們看周圍的四夷仍裹著樹皮以打獵為生,於是產生一種優越感,開始熱衷於將自己和他們區分開。

故將華夏民族所居住的區域稱為「中國」,意即為中央之國,只是一種地理與文化概念。

「中國」在古典文獻中有時還被用作諸如京城、中原地區、天子直接統治地區、國內等意。

「華夏」代指中國的緣由

「華夏」的說法源於夏朝,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於是形成「夏族」的概念,也稱「華族」、「華夏族」。

「夏」是廣大的意思;「華」是「花」的衍變,與古人對花的崇拜有關,為美麗之意。

「華夏」即為廣大而美麗的地方。

「華夏」在當時除了作為中原民族與四夷在民族上的區分之外,還包含了一種區分吸納進文化與落後文化的內涵。

事實上,整個春秋時期,四夷的華夏化是整個時代的基本旋律之一。

因此可以說華夏族就是中原民族和四周少數民族不斷融合形成。

因為漢族的強盛,人們便將華夏民族稱為漢族。

但在古代早期文獻中,經常以「華夏」代指「中國」。

四夷

「四夷」是早期的華夏族人對周邊民族的稱呼。

夷者,帶弓之人也,具體分為「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又具體分為「赤狄」、「白狄」、「驪戎」、「東胡」等名目繁多的稱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