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終身學習的「免費課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物」者,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也,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資源。

作為文物的「家」,各大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

隨著「5·18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關於博物館的話題再度引發社會關注。

博物館裡這一件件凝聚著先民智慧、充滿歷史積澱而又「沉默不語」的文物究竟能影響人們幾何?在博物館公眾服務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善用」博物館?本報今日起推出「5·18國際博物館日·走進人類文明殿堂」系列報導,帶您走進博物館。

參觀博物館 輕覽一城記憶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博物館越來越「親民」,已成為公眾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成分。

在這裡,大家能有什麼收穫呢?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名歷史的『掮客』,不斷地將一段段載滿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風華的記憶傳送給學生們,而通過博物館,可以讓那些停留在紙頁上的文字立體、形象的具化這段記憶,從而吸引孩子們投入進來、銘記過去。

」徐女士是一名中學教師,她總是建議孩子們多到博物館走走,多看、多思、多問。

「博物館就像是一個歷史的見證者,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記載著一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

」從河北來鄭的遊客秦女士說:「外出旅遊時,有人喜歡逛密林小巷,有人喜歡看車水馬龍,但我卻喜歡到當地的博物館走一走,看看這裡的人們都經歷過怎樣的流光歲月。

」採訪時,時值河南博物院推出建院九十周年大型展覽,秦女士告訴記者,她本對這個博物院一無所知,但這一趟走下來,已經對河南的歷史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河南博物院院長田凱表示,博物館文物的作用並不是現學現用的,它們對於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首先,掌握這些知識能提高人的素養,另外,了解古代的文化和文物,對於每個人的創造和創新能力也是一個很大的促進,古代文物堪稱是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儲存庫,了解了這些知識之後,能夠增加本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田凱說,河南處於華夏文明的核心區,也是中國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區,中原文化始終是一個古代先進文化的引領和代表,河南人更應該多到博物館裡看看,了解腳下這片熱土的歷史。

讓更多人了解

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

博物館是收藏、研究、展示和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公共文化機構。

如何利用好博物館,「讓文物活起來」,更好地為公眾服務?如何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這是全省文博系統都在思考的問題。

近年來,省內各大博物館都在為此不懈努力著。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核心工作,提高陳列展覽質量是免費開放工作的重要要求和關鍵內容。

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我省博物館陳列精品不斷湧現。

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鄭州博物館「古都鄭州」、洛陽博物館「河洛文明」和許昌博物館「許之昌」等基本陳列先後獲得「全國十大精品陳列」的殊榮,中國文字博物館基本陳列「中國文字發展史」榮獲「全國十大陳展精品特別獎」。

同時,全省年均舉辦和引進的臨時展覽數量也不斷增加,大大豐富了展覽內容。

為適應博物館發展的新要求,全省各博物館、紀念館著力對服務設施和環境進行改造和整治,給觀眾營造了方便舒適、安全有序的參觀環境。

比如,河南博物院主展館正在閉館提升改造;鄭州博物館新館已正式立項,將在鄭州西區「四個中心」建設功能更加完善、設施更加先進的「文博中心」項目。

這兩個在鄭州最知名的博物館,將以嶄新的面貌來面對公眾。

只是被動地看展覽未免有些不夠過癮,為了讓觀眾體驗到「參與」的樂趣,各大博物館也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探索。

河南博物院的「歷史教室」「暑期少兒活動節」「中原國學講壇」「志願者服務活動」和「國寶講解小明星活動」等,增強了與觀眾的互動,已發展成為受眾群體廣泛的公共服務品牌。

而鄭州博物館也開展了「館長講鄭博」等活動,並加強了新媒體在參觀導覽、宣傳展示和公眾互動中的應用。

中原特色博物館

網絡體系初步形成

河南是我國文物大省,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核心區域,數千年的深厚文化積澱,使這塊土地成為博物館成長的沃土。

從1927年河南博物院建館開始到今天,河南省博物館、紀念館數量已達305多座,其中文化文物系統博物館、紀念館189座,行業博物館、紀念館23座,民辦博物館93座。

全省館藏文物占全國的八分之一,被譽為「天然的中國歷史博物館」。

為了發揮好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積極作用,近年來,我省不斷深化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

據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資料顯示,我省現有博物館中已免費開放267座,未免費開放38座。

去年一年,各大博物館參觀觀眾5066.25萬人次;展覽數量共1613個,實施教育活動數量6534次。

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李霞介紹說,博物館是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河南文物博物館事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省新建、改建和擴建博物館的數量不斷增加,湧現了一批特色鮮明的行業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各級各類博物館辦館質量不斷提升。

目前,一個以河南博物院為龍頭,市級博物館為骨幹,國有博物館為主體,行業和民辦博物館為補充的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館網絡體系初步形成。

鄭州博物館館長張霆說:「很多人過去一提到『博物館』,就覺得高深莫測、文物難懂,只有先引起觀眾的興趣、把他們吸引到博物館看展覽,才能慢慢養成參觀習慣,逐漸了解城市歷史、知曉文物知識,最終讓博物館成為公眾終身學習的『免費課堂』。

」 (記者 秦華 左麗慧 楊麗萍 文 李焱 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化遺產日」活動多

集中展示非遺保護成果本報記者 秦 華6月13日是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記者從昨日省文化廳在我市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屆時全省文博單位將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還將有300餘家博物館、...

中國文物報:充分利用文物切實創新服務

文物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2016年4 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

「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在湖南開展

河南文物網訊4月28日上午九點,由湖南省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在譚國斌藝術館如期開展。 共展出來自河南的文物精品300多件,貫穿了中原地區幾千年歷史文化,特別...

鄭州各家博物館端上「文博盛宴」

今天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是第40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圍繞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河南省和鄭州市各博物館紛紛推出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精品展覽、特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