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次文物浩劫,導致幾百萬件文物流失海外,回歸困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歷史上最不幸的那個年代,中華民族遭遇了很多不幸,其中有一些到今天依然在延續。
例如,大量的中國古代珍貴文物,很多今天都在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博物館裡。
其中有不少都是絕無僅有的珍品,從雕塑、字畫、壁畫、青銅器到古代孤本書籍等等。
中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在有些研究活動中,不得不到外國的博物館、圖書館去查詢中國的古代資料。
這種情況並非只有中國存在。
埃及吉薩大金字塔前的斯芬克斯雕像實在是太大了,當年西方人沒辦法整個搬走,只好把雕像的鬍子切下來帶回國,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斯芬克斯像是沒有鬍子的。
希臘出土的維納斯也沒能留在希臘,而是在法國羅浮宮。
其他如印度、墨西哥、秘魯等,都有大量本國、本民族的文物流失國外。
西方國家當年獲得這些文物的手段很多都不是正大光明的,有些就是搶劫。
鴉片戰爭後,洋人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占領北京,當年在北京的大街上,洋人士兵隨便就可以開一個中國文物的拍賣會,當然,文物都是搶來的,參加的對象都是各國洋人。
在埃及、印度等其他國家,西方人掠奪當地文物的手段都差不多。
按照西方人的觀念,有些文物的獲得確實不太道德,因此,有一部分文物後來歸還給原來的國家,但只是象徵性的,數量極其有限。
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認為自己所獲得的文物絕大多數是「合法」的,是依據所謂「誰發現誰擁有」的觀念。
其實,這種觀念也沒什麼道理,比如新疆某地的古代壁畫,當地人伴隨它無數年了,德國人來了之後,說是他們發現的,然後就把壁畫揭下來帶回國。
所以,這種觀念很多時候就沒把當地人當人看。
西方獲得這些文物的手段大多都難以逃脫道德的譴責。
今天,像中國一樣,很多國家都有明文規定,本國境內所有已出土、未出土的文物都歸本國所有,因此,當今世界,除了走私之外,各國文物已經很少再流失海外。
但是,依然有大量的文物今天大多還都在西方國家的博物館、圖書館裡。
前不久有報導說,在大英博物館裡,很多中國文物的保存情況令人擔憂。
那很可能是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太多了,而且英國人對於某些中國文物的真正價值缺乏準確的了解。
很久以來,埃及、希臘、印度等文明古國就有一種聲音,要求西方國家無償歸還各國的古代文物。
然而,這種聲音很弱,西方國家基本上都置之不理,因為,他們難以鬆口,一旦還了一個,從理論上說就必須統統歸還,那樣的話,西方的很多博物館將立即暗淡下去。
150多年來,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
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流失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
據我國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在全球47個國家200多座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而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它們大多是在舊中國時流失海外的。
加上建國以後,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盜掘走私出境的文物,可以推測,在全球,我國至少有數百萬件文物流落異域。
舊中國文物流失海外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是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列強從中國搶走的;二是當時有一些來華的外國人從中國偷走的;三是外國人勾結當時的反動軍閥和姦商以極低的價格買下偷運出境的。
早在1840年,列強就把中國文物列為文化侵略的重要內容,拉開了中國近代文物大流失的序幕。
1860年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了野蠻的劫掠和焚燒。
圓明園園內四五十處殿堂內裝飾了難以計數的紫檀家具,陳設了大量的國內外珍奇寶貝,有家具、錦緞、氈毯、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瑪瑙、琥珀、水晶、木雕玉器、寶石、書畫、鐘錶、歷代典籍應有盡有。
當時的法國文豪雨果說過:「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但是,這座藝術寶庫被徹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寶,包括《永樂大典》,被掠走海外,為英、法、美、日、西歐諸國博物館和私家所收藏,其中尤以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宮最多。
英軍劫走的圓明園珍寶除部分被拍賣外,其餘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存放在大英博物館。
現在大英博物館中中國歷代珍稀之品多達3萬多件,包括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早募本。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收藏了中國歷代名畫、金玉首飾、瓷器、香爐、編鐘、寶石和金銀器等3萬多件。
據長期從事晚清史研究的中國人民大學何瑜教授的研究,八國聯軍縱兵三日為所欲為,北京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
不管是皇宮禁苑還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鋪都沒有能夠倖免。
紫禁城遭洗劫後,宮內收藏損失過半,貴重物品被劫掠一空。
「三海」——南海、中海和北海被劫後,收藏所剩無幾。
皇家行宮頤和園內陳設的珍寶幾乎劫掠殆盡。
經過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寶奇珍,掃地遂盡」,所失「已數十萬不止」。
同時,一些外國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的名義掠去的中國文物也不計其數。
據統計,1856~1932年間,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國等國曾考察我國西北地區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了大量中國文物。
歷次考察中,尤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經洞掠走的文物最多。
斯坦因竊取的9000多個卷子和500多幅繪畫,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館,一部分在大英圖書館,一部分在印度事物部圖書館。
伯希和竊取的6000餘種經書和一些畫卷,主要收藏在法國國立圖書館。
歷年的劫掠,加上國內某些軍閥、奸商及無知國民的盜賣,中國文物被大量偷運出境,國外的中國文物日見豐盈。
1899年左右,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甲骨文。
甲骨文自出土之日起就處在不斷流失之中,先是被當作藥材販賣,後又被西方列強的文化掮客以各種名目大量收購而去。
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近20萬片甲骨,有近3萬片流失海外,被12個國家和地區收藏。
1911年辛亥革命後,內憂外患,各地盜掘成風,文物如潮水般地湧出國門。
1922年,末代皇帝溥儀「監守自盜」,將六大箱共計1200餘件書畫精品盜運出宮,經變賣、哄搶,絕大部分已流失海外。
1928年,清東陵慈禧太后陵寢被軍閥孫殿英野蠻盜掘,墓中所藏國之瑰寶被洗劫一空,絕大部分因被變賣購買軍火而散失。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人對我東北、華北、華中、華東等地文物進行了大規模地盜掘,大量文物被劫走。
其間,美國人利用中國社會動盪之機對中國文物大肆收購。
1949年解放以後,我國一度告別了大量文物外流的歷史。
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非法利潤的刺激下,國內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掀起了一波波盜竊、走私文物的狂潮。
曾有人統計,從1982年起,江西餘干縣800多座古墓被盜;1987年1~6月僅半年時間,青海就有1700多村民盜掘古墓2000餘座,搶走文物一萬餘件;1990年四川省有23952座古墓被盜;湖南邵陽市某縣在二三年內被盜古墓的面積近全縣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
我國文物資源豐富的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一度竟成為海內外走私者買賣文物的金三角又據海關總署統計,1991~2000年,全國海關緝獲走私文物10多萬件。
1997年5月,天津海關查獲一起用貨櫃偷運文物案,貨櫃內共有文物5000餘件。
據公安部不完全統計,1993~1997年,公安機關偵破文物案4943起,繳獲文物5萬餘件。
近20年來,中國文物走私海外形成高潮,僅從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像。
有報導稱,香港做貯裝文物匣盆的師傅忙得不亦樂乎,有時一個月掙五六十萬港元不止。
繼倫敦、紐約之後,香港在80年代以後,憑藉大陸大量的走私文物,迅速成為世界第三大文物藝術品中心。
結合我國20年大規模的文物盜掘、走私活動,如果以查一漏九來估算,近20年中,外流文物至少有幾十萬件,甚至接近百萬件。
據有關資料表明:僅就繪畫而言,美國收藏最多,僅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就有1200餘幅;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近500幅;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
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吉美博物館收藏最佳,館裡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
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國最多,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4000多種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占3成;藏於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國、瑞典、奧地利、韓國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難道就眼看著本國的珍貴文物永遠「合法」地留在海外嗎?
我提出一個方案,也許對解決那些海外文物的最終命運能有所幫助。
第一,發起組織民間機構,明確要求西方國家無償歸還本國文物。
這個民間機構同時與其它國家的類似機構組成國際性的共同組織,例如希臘、埃及、印度、墨西哥、秘魯、中國等,制定共同目標和綱領,在各國文物的所有權上,共同發出立場鮮明的聲音,制定相關的規則,明確定義流失文物的所有權。
這個國際性組織舉辦經常性的交流活動,擴大影響,造成聲勢。
第二,在具體歸還的手段上可以採取靈活的方針。
例如,建立一個文物「委託保管」的概念,也就是說,目前保存在西方國家的各國文物,其法律身份是:來源國擁有所有權,西方國家只是受源頭國的委託,代為保管而已,保管的期限可以模糊一點。
並且盡最大力量,利用各種手段,使得整個概念成為世界性的共識。
這個概念的建立有以下幾個明顯的好處:
1、避免西方國家迴避所有權問題,避免他們一旦承認各國文物的所有權便要立即歸還的難堪。
如此一來,西方國家既能挽回一點道德形象,又不至於產生太大的現實衝擊。
2、有些國家自身的技術手段目前可能還不利於某些文物的保管,將文物暫時留在西方國家,也是一件好事。
3、利用這樣一種狀況,也有利於向西方國家宣傳本國的歷史和文化。
如果將海外的文物統統收回來,西方的參觀者數量肯定大為減少,各國的獨特文化難以擴大影響。
建立這樣一種觀念和關係,還可以促進已開發國家與欠發達的文明古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文物所有國可以參與在西方的文物展示、維護、研究、宣傳等工作,更容易使這些文物的真正價值得到體現。
第三,共同開展文物的複製工作,分期分批歸還文物時,給西方國家博物館留下最逼真的、唯一的仿製品,免得歸還之後空空蕩蕩,原先的博物館價值頓時下降。
對於文物所有國來說,同時還可以起到長期宣傳的目的。
我相信,西方國家歸還文物是未來的一個必然趨勢,但是,對於中國這樣的文物原所有國來說,處理這個問題也不能感情用事,操之過急。
最合適的做法是,利用西方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的道德缺陷,既滿足一些西方國家的面子,也能滿足本國的民族文化感情,爭取達到雙方共贏的局面。
遺失海外的中國文物 你們何時才能「回家」
《天下鑒寶》訊:150多年來,中國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於流失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條件的限制,這項調查工作還遠未達...
圓明園流失文物,只追討決不能買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時下,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回歸,一定程度上比古代穿行蜀道更難。山高水迢,可以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而那些流散在海外、數以萬計的國寶級圓明園文物,如何回歸祖國,著實令很多人傷透了心。
國之殤 揭開近代中國文物流失去向
眾所周知,由於近代清朝的腐敗統治,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 國家,割地賠款,國土喪失,百姓水深火熱,當然還有就是由於國家衰落,加上不重視,中國大量的古代文物流失海外,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
中國流失海外的文物:為何多是頂級的文物?
來源:華夏第一收藏(BCB10086)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現存何處?這些確切的數字恐怕永遠是個謎。我國政府、學者和有識之士一直致力于海外文物的調查工作,但由於受到條件的限制,...
西方博物館的中國文物,為防止我國索回,老外們採取了一項措施
我國古代屬於典型的農耕文明,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在文化領域也取得了與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是世界少有的文物大國。提起古老的東方文明,西方人及周邊的部族都景仰不已,因此,當近代中國國門洞開後,中國的...
10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未來中國還有什麼|走尋
走尋作者:文胡 [ 本文共計3807字 · 建議閱讀時間 8分鐘 ]19世紀以來,大量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包括很多精品。無論是中國文物學會的統計,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都顯示了一個觸目驚...
哪些年流失到海外國寶級文物,你能讓其回家,你就是民族英雄!
隨著越多越多的中國文物出現在藝術拍賣市場。人們不得不直面一個問題:我們的國寶是怎樣流失到海外的?一件文物的流失往往比想像中複雜。收藏家、博物館研究員、古董商以及文物所在地管理者、官員無不牽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