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迴的守衛者——孟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孟婆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常駐在奈何橋邊。

孟婆是地府中專司掌管將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於孟婆的由來,民間出現最多的通常有三種說法:



說法一:

鴻蒙初開,世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間即所謂的陽世,地即為陰曹地府。

三界劃定,無論天上地下,神仙陰官,俱都各司其職。

孟婆從三界分開時便已在世上,她本為天界的一個散官。

後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無數,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來到了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在奈何橋的橋頭立起一口大鍋,將世人放不下的思緒煉化成了孟婆湯讓陰魂喝下,便忘記了生前的愛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個輪迴。

這種說法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道家典籍里,頗有中國傳統思想中「人死如雲散」,「一死百了」,「莫記已死之人恩怨」之類的意味。

說法二:

所謂的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後,眼見長城之下屍骸無數,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屍骨。

為了能忘記這些痛苦萬分的記憶,就熬制了能使人忘記記憶的孟婆湯。

後來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動地,就免了她的輪迴之苦。

讓她在奈何橋畔熬制孟婆湯,讓參與輪迴的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

即所謂:「前世已了,今生善惡唯本心所念。

」之意。

這一說從元朝開始廣為流傳,到明清時期多見於文人筆記之中,亦是至今民間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

在關於孟婆的諸多傳說中,倒是這個說法頗具某種現實主義色彩。

說法三:

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念誦佛經。

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只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

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

她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稱她為「孟婆老奶」。

後來,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後漢。

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為幽冥之神,並為她造築驅忘台。

在這個傳說里,孟婆其實不是什麼老奶奶一類的人物,是一位絕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湯的原因是為了忘記自己的過去,孟婆的唯一記憶是給在奈何橋上來來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湯。

相傳過了鬼門關便上一條路叫黃泉路,路上盛開著只見花、不見葉的彼岸花。

「花葉生生兩不見,相念相惜永相失」,路盡頭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

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

望鄉台邊有個亭子叫孟婆亭,有個叫孟婆的女人守候在那裡,給每個經過的路人遞上一碗孟婆湯。

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

喝下孟婆湯讓人忘了一切。

三生石記載著前世今生來世。



黃泉路  

黃泉路在中國,傳說人死後,會有陰間的捕快黑白無常來捉拿人的魂魄,把他們帶到陰曹地府去接受陰間大法官閻羅王的審判,以決定他們是升天做神仙;或再次投胎做人;還是打入十八層地獄去受苦。

人的魂魄到陰間報到要走很長一段路,過很多的關;黃泉路一是對這些關和路程的總稱;另一種是專指這一路程中的一段叫黃泉路的路。

有人認為,人的陽壽到了就會死,這是正常的死亡,正常死亡的人首先要過鬼門關,過了這一關人的魂魄就變成了鬼,接下來就是黃泉路,是接引之路。

在黃泉路上還有很多孤魂野鬼,他們是那些陽壽未盡而非正常死亡的,他們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陰間,只能再黃泉路上遊蕩,等待壽陽到了後才能到陰間報到,聽候閻羅王的發落。

在黃泉路上有火紅的彼岸花。

彼岸花是一般認為是生長在三途河邊的接引之花。

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 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花香傳說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接下來還要過忘川河,奈何橋,跨過三生石,喝孟婆湯等等

忘川河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人死之後要過鬼門關,經黃泉路,在黃泉路和冥府之間,由忘川河劃之為分界。

忘川河水呈血黃色,裡面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

忘川河上有奈何橋,奈何橋邊坐著一個老婆婆,她叫孟婆,要過忘川河,必過奈何橋,要過奈何橋,就要喝孟婆湯,不喝孟婆湯,就過不得奈何橋,過不得奈何橋,就不得投生轉世。



奈何橋

從漢族民間文化的層面看來,橋樑及其象徵性甚至更多地被人們用來在人與鬼、生與死之間建立聯繫或形成過渡與中介。

與「神話」與「仙話」相映成趣的是,中國漢族民間口碑文學中,另有一類獨特的「鬼話」。

雖然我們常用「鬼話連篇」,來形容某人所言荒誕不經或不足為信,可是在民間「鬼話」里反覆出現的「橋」,卻不是偶然的,在我們看來,它並不荒誕。

在中國漢族民間信仰里,「鬼」是由於死亡而產生的一類消極的超自然存在。

中國各地流傳的許多鬼話中,橋樑往往是鬼,尤其是溺死者的鬼魂出沒之所。

那些水死或從橋上跌落水中而死者的鬼魂,總是在橋樑上下或左右橋頭,為自己尋找替身者,以便使自己能夠托生而轉世。

在這個意義上,橋樑既是死者的鬼魂脫離陰間,轉生到陽世的所在,又是新的死者不斷續出,由陽間去冥途的所在,生命與死亡的交替和轉化,是以橋為中介而實現的。

約到南宋時,漢族民間的地府傳說,逐漸將冥府鬼都確定在四川省的豐都縣。

此後,歷代在豐都鬼府均有營建,其中包括人們常說的陰陽界與奈何橋。

豐都鬼府的奈何橋,大概算得上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座了。

在豐都鬼府,通過山門即為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橋稱作奈何橋,橋下一個石池即為血河池。

此奈何橋東首為地藏殿,西首為血河將軍殿,相傳奈河是鬼魂要過的第一道關。

為了附會這一類的「鬼話」,明代蜀獻王朱椿曾在豐都平都山,建造過三座連拱石橋,並稱之為奈何橋。

據說,舊時香客在渡過這裡的奈何橋之前,必先燃香、化紙,求神保佑:而廟內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橋面塗以桐油,使過橋者經常滑倒,嚇個半死,從而可獲得更多的香火之錢。



孟婆湯

孟婆湯又稱忘情水或忘憂散,一喝便忘前世今生。

一生愛恨情仇,一世浮沉得失,都隨這碗孟婆湯遺忘得乾乾淨淨。

今生牽掛之人,今生痛恨之人,來生都形同陌路,相見不識。

陽間的每個人在這裡都有自己的一隻碗,碗裡的孟婆湯,其實就是活著的人一生所流的淚。

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會落淚: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愛。

孟婆將他們一滴一滴的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在他們離開人間,走上奈何橋頭的時候,讓他們喝下去,忘卻活著時的愛恨情愁,乾乾淨淨,重新進入六道,或為仙,或為人,或為畜。

不是每個人都會心甘情願地喝下孟婆湯。

因為這一生,總會有愛過的人不想忘卻。

孟婆會告訴他:你為她一生所流的淚都熬成了這碗湯,喝下它,就是喝下了你對她的愛。

來的人眼中最後的一抹記憶便是他今生摯愛的人,喝下湯,眼裡的人影慢慢淡去,眸子如初生嬰兒般清徹。

那些愛過的人,那些無法放下的事,那些滾滾紅塵中數不清的悲歡離合都只會隨著「孟婆湯」的緩緩入喉,永遠凝固於走在奈何橋上那欲言又止、充盈淚水的黯然回眸間,化做縹緲雲煙,淡然散去。

是一世匆匆的悔恨?是陰陽永隔的遺憾?還是揮刀斬袖的決別?……都已然不再重要了。

因為在飲過這孟婆湯後,一切都已淡然。

為了來生再見今生最愛,你可以不喝孟婆湯,那便須跳入忘川河,等上千年才能投胎。

千年之中,你或許會看到橋上走過今生最愛的人,但是言語不能相通,你看得見她,她看不見你。

千年之後若心念不滅,還能記得前生事,便可重入人間,去尋前生最愛的人。

千年之中,你看見她走過一遍又一遍奈何橋,喝過一碗又一碗孟婆湯,你盼她不喝孟婆湯,又怕她受不得忘川河中千年煎熬之苦。

孟婆湯的做法

傳說中孟婆湯的做法是先取在十殿判定要發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采自俗世的藥材,調合成如酒一般的湯,分成甘、苦、辛、酸、咸五種口味。

凡是預備投生的鬼魂都得飲下孟婆的迷魂湯,如有刁鑽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鉤刀絆住雙腳,並有尖銳銅管刺穿喉嚨,強迫性的灌下,沒有任何鬼魂可以倖免。

另一說,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會落淚: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愛。

孟婆將他們一滴一滴的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



三生石

奈何橋邊有塊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記載著每個人的前世今生,石身上的字鮮紅如血,最上面刻著四個大字「早登彼岸」。

今生已知前生事,三生石上留姓氏,

不知來生他是誰,飲湯便忘三生事。

三生石中的 「三生」源於佛教的因果輪迴學說。

佛教認為,眾生因其造作的善惡等業力,在六道中死此生彼,循環不已。

眾生前世的生存為前生,現世的生存為今生,來世的生存為來生,總稱「三生」。

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上面有今生前世的糾纏!很多人的愛情是從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開始的,而相愛之後我們一定會期待能夠再有一個相愛的來生。

在有過似曾相識感動的愛情中,相信這輩子的姻緣其實上輩子早已註定。

「三生石」一直是中國極有名的石頭,可以和女媧補天所剩下的那一塊頑石相媲美,後來發展成中國人對生前與後世的信念,不但許多朋友以三生石作為肝膽相照的依據,更多的情侶則在三生石上寫下他們的誓言,「緣訂三生」的俗話就是這樣來的。

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

千百年來,它見證了芸芸眾生的苦與樂、悲與歡、笑與淚。

該了的債,該還的情,三生石前,一筆勾銷。



史料記載

《宣室志》第四卷對此有所記載:「行十餘里,至一水,廣不數尺,流而西南。

觀問習,習曰:『此俗所謂奈河,其源出地府』。

觀即視,其水皆血,而腥穢不可近。

」因河上有橋,故名「奈河橋」。

橋險窄光滑,有日游神、夜遊神日夜把守。

橋下血河裡蟲蛇滿布,波濤翻滾,腥風撲面。

惡人鬼魂墮入河中,就好似《西遊記》第十回中的描寫:「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

不由讓人想到陰間奈河的恐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死後去陰間經歷的七大關

這裡多說菊花,鬼門關,奈何橋,黃泉路,土地廟,大家 早有耳聞,有人說是神話故事,有人說親眼所見,但是無論你查審什麼資料,聽誰說,都是完全重合的。如果你認為是故事,就當故事聽吧。【人死後去陰間的過...

死後的輪迴之路

第一站:鬼門關相傳人去世後,先由陰間快捕黑白無常帶走三魂六魄,交由牛頭馬面帶至鬼門關----是也就鬼國的必經關卡。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