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趣談|你以為墳墓封土都是圓形嗎?錯!東漢之前帝陵以方為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絕大部分墳墓都是圓形,但你據此認為歷史上一直都是這樣,那就錯了!河南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完成的一項考古研究證明,土丘狀的圓形墳墓是從東漢帝陵才開始的。

而此前一直以覆斗狀的方形為貴。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是通過對邙山帝陵群東漢帝陵歷時15年的諸多發掘考古,獲得上述結論。

當然,發現東漢帝陵的形制,包括墓冢封土的圓丘形特徵,僅僅是其中的考古成果之一。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漢魏室主任嚴輝4月5日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作為中國古代墓葬禮制最高等級表現,歷代帝陵的葬俗變化都深刻凝聚著時代文化基因。

東漢帝陵一改之前帝陵普遍採用的覆斗形封土,修造為圓丘形,成為中國帝陵建造史上尤為重要的變革,影響至今。

考古發掘證明歷史文獻記載有誤

文獻記載,除煬帝康陵和安帝恭陵為「山周」的記述外,東漢帝陵其餘均為「山方」,加之根據西漢帝陵長期沿襲覆斗形封土的慣例,歷史上一直認為東漢帝陵封土應是繼承前制,同為覆斗形。

比如,按照《古今注》記載,「光武原陵,山方三百二十三步,高六丈六尺」;「明帝限節陵,山方三百步,高八丈」。

而在現實的考古發現面前,這些帝陵封土卻不是方形。

東漢帝陵的圓丘形封土,有點像饅頭,但與早期一些地區的圓形封土是有明顯區別的,「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高度小而直徑大,外觀呈低矮的山丘狀」。

嚴輝說,新的考古發掘,與文獻記載並不相符,甚至可以說是推翻了部分文獻記載。

在西漢時期,帝陵最大的墓冢底邊邊長229米,高達46.5米,最小的邊長也有150米,高26米,完全是「高作山陵」。

而邙山東漢帝陵,墓冢直徑只有70米到130米,高度不足20米。

位於孟津縣邙山陵墓群中的大漢冢、二漢冢、三漢冢等大墓,均被確認為東漢帝陵,其中包括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順帝憲陵、沖帝懷陵和靈帝文陵,共5座東漢帝陵。

在洛陽邙山和洛南伊濱區數量龐大的東漢陵區中,絕少有屬於東漢時期的覆斗形墓冢。

考古人員認為:「東漢時期對之前覆斗形封土葬制的變化,迅速又徹底」。

東漢帝陵墓狀顛覆傳統的原因有兩個

東漢帝陵配圖

對於東漢帝陵封土由方變圓巨大轉變的原因,參與東漢帝陵發掘考古的鄭州大學副校長,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韓國河認為,這首先在於劉秀對祖根地葬俗的推崇。

劉秀看重老家,讓帝陵建造遵從自己的祖先,封土改方為圓。

同時,兩漢時期提倡「天人合一」,風水術中推崇「天圓地方」原則,封土為圓可能是東漢時期對宇宙觀的一種特殊理解。

劉秀原陵「顛覆傳統」之舉,終結了從東周到西漢的傳統覆斗形陵冢形制,也奠定了東漢帝陵的形制基礎,影響至今。

根據歷史典籍,自秦至宋代的帝陵,多是在墓室之上劃出一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基址,然後層層夯築黃土,下大上小,直到一定的高度,封土堆的頂端仍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平面。

陝西臨潼的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個帝陵,不僅陵園平面呈長方形,位於陵園南部的墳丘,平面也呈方形。

西漢的帝陵,除文帝的霸陵系「因山為藏」以外,都築有覆斗式的方形墳丘,位置在陵園的中央。

不少考古人員認為,如今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土葬習俗,應該是受到了東漢帝陵的深刻影響,與東漢帝陵的葬制傳承密切相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