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奔馬為漢末張天師的陪葬品,武威雷台漢墓之謎,上海學者有新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匹神奇的駿馬,它昂首嘶鳴,逸足奔騰,瞬間一足便從飛鳥身上掠過……這個既帶著幾分神話味道,也帶著些許幻想的情形,被一千多年前的工匠,用他們智慧完美展現了出來。

這件力學和藝術完美結合的國寶就是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的銅奔馬。

銅奔馬,1969年9月,出土於武威雷台漢墓。

如今作為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已經成為東西方文化交往的象徵。

武威雷台在武威城北一公里處。

這裡是塊高處地面二三十米的平台,面積達到數千平方米。

我們穿過仿古的大門,經過銅車馬陣營,順著一級級台階而上,眼前出現了一座古建築。

這就是雷台了。

站在雷台之上,將四周一覽無餘。

那座出土了銅奔馬的墓葬就在雷台下面,沿著雷台外圍,來到墓地的入口處。

墓內極其陰涼,磚砌就的墓道,呈拱形狀。

墓內早已被人們清理過很多次了,如今為了遊客的安全的還專門加裝了防護鋼架。

穿過甬道,我們直奔銅奔馬的發現地,原來這是個非常小的墓室,極其狹小。

人們擺放了一組複製的銅車馬,展現了當時的情形。

數十年來,人們關於武威雷台漢墓的墓主、銅奔馬名稱、來歷,人們作出了種種推測。

上海學者尹國興,積二十餘年之積累,在深入研究雷台漢墓的歷史和文化的基礎上,先後發表了《從出土「馬踏飛燕」和成組車馬俑看甘肅武威雷台漢墓墓主之身份》、《揭秘雷台漢墓》、《雷台漢墓民俗典故》等論著。

近幾年,他在長期研究雷台漢墓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全新解讀。

他認為,武威雷台漢墓墓主是安葬漢末天師張道陵的,銅奔馬無疑就是張天師的陪葬品了。

山東齊魯書社出版了他的專著《揭秘雷台漢墓》。

讓我們來看看《揭秘雷台漢墓》一書中,他是怎麼論述的:他從墓中玄井、出土「將軍」銀印、「冀張君」銘文、葬制等級、張道陵及張良的銅像、銅奔馬的歷史稱謂、武威雷台漢墓與邯鄲張莊橋漢墓出土文物之對比,出土銅瓚、銅熏爐、蜀漢釦器、帶鉤等等,進行了綜合分析,得出這個結論。

張道陵(34—156),名陵,字輔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西漢留侯張良八世孫,漢末大儒,傑出的科學家、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中國道教祖師。

去過武威雷台的人都知道,墓道入口處有一口漢代的古井。

這井在古籍中有「玄井」、「天師井」、「冢井」、「陵井」、「鎮妖井」等多種稱謂。

大凡與道家有關的墓葬都有玄井。

「天師井」,其直接以「天師」為名,無疑是一件與張天師直接相關的歷史遺存。

而出土的器物,多與張氏有關。

其中3件涉及了「冀張君」的銘文。

明代天師張正常所撰《漢天師世家》記載,張道陵漢時曾為「冀縣侯」,可知冀縣為張道陵的封邑。

一件刻銘為「臣李鐘」的銅壺。

李鐘為張天師晚年弟子,一作「李忠」,《漢天師世家》有記載。

當然,還有大量的資料和研究論證,比如以九十九件器物組成了銅車馬儀仗隊,是墓主身份的重要體現。

九十九的禮數,為道教至尊,與道教祖師的身份相符合。

種種證據表明武威雷台漢墓的主人,只有東漢張道陵與之相配,漢魏六朝時期的其他人皆與之不配。

很有趣吧?更多的有趣考證、故事書里多得很!好讀有趣的書不可錯過。

尹國興的系列著作:《揭秘雷台漢墓》、《老子秘語》、《西高穴密碼》、《紅山密碼》、《雷台漢墓民俗典故》均由齊魯書社出版。

《揭秘雷台漢墓》

內容簡介:本書以甘肅雷台漢墓的文化考古為闡發原點,通過對雷台漢墓發現、發掘及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旨在揭示該墓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考古發現意義,同時挖掘道教文化與中華文明的血脈關係,全書以一問一答形式結構而成,通俗易懂,且圖文並茂簡潔明確,不失為普及性與學術性俱佳的力作。

《雷台漢墓民俗典故》(齊魯書社,2010年9月第1版)

內容簡介:本書以甘肅武威雷台漢墓為研究對象,將與雷台漢墓相關的民俗典故進行搜羅整理,同時介紹該墓的歷史文化內涵及其與道教文化的聯繫,內容翔實,雅俗共賞。

感興趣的朋友,研究武威雷台漢墓的朋友,這書或許能給你帶了更多的啟發。

作者介紹:

尹國興 男,1972年12月2日生,吉林省蛟河市人。

1998年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研部助教,甘肅省青年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委員(1999)。

民俗學者,歷史地理學、天文地理學與山川地理學家,提出了將天文、地理、民俗、文獻、文物資料綜合研究歷史文化問題的方法,即「四重證據法」,是「二重證據法」和「三重證據法」的有益補充,先後在安陽西高穴大墓、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研究論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尹國興為史前人形山研究專家,20年來在國內30多個省市先後發現人形山和人頭山2萬座,對其神主身份、歷史地位及其文化衍生物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研究和分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