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專家、政協委員疾呼:黃石多處「文物」風吹雨打盼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楚天時報記者 王煥冬/文 李維富/圖 通訊員 朱俊峰

「楓林陳光亨故居多次失竊,靈鄉『民國縣衙』搖搖欲墜,黃石港醉吟窩石刻藏在某國有企業的堆貨場廁所旁邊……」4月27日,在黃石政協組織的全市文化(文物)資源管理、保護和利用月度協商會上,文史專家劉遠芳大聲疾呼,期盼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留住黃石的歷史和根脈。

多處「文物」風吹雨打

四安亭

劉遠芳說,近年來黃石市的文物保護工作成績顯著,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他介紹,在黃石市境域內,有不少重要文物史跡未納入保護範圍,現狀不容樂觀。

針對該問題,劉遠芳列舉了醉吟窩石刻、講堂廟碑刻、四安亭、老下陸火車站樓、原源華煤礦辦公樓、源華煤礦東井口、袁倉煤礦機電車間等7個例子。

其中,四安亭是位於黃荊山中段(李家坊南面)山間的一座古涼亭,也是古代的郵舍。

亭外牆和室內,共有17塊碑刻,年代最遠的碑刻距今394年。

有一塊碑刻記述了康熙年間老僧克符行善20餘年的動人事跡,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和存史意義。

劉遠芳介紹,四安亭實為石屋,屋頂由木質檁條、桁條和灰瓦覆蓋。

年深月久風吹雨打,致使屋瓦殘破、碑刻磨蝕嚴重、屋基遭雨水侵蝕。

「如今,四安亭孤立荒野,瓦破樹爛,古碑刻東倒西歪,無人問津,其命運令人擔憂。

同時,民國建築原源華煤礦辦公樓,現在是某物業公司辦公處;袁倉煤礦機電車間2014年停產後,使用百年以上的小鐵軌和運礦運人小車廂,隨意堆放在廠區內……「這些都是黃石工人運動和工業文明的重要見證,卻未能得到妥善保護。

劉遠芳說,此外還有石龍頭遺址、陽新半壁山摩崖石刻、陽新龍王洞太平天國軍遺址、富水水庫鳳棲洞宋明石刻、大冶陳貴柯瑾故居、金牛柯逢時故居、陽新大王殿清康熙年間碑刻、牛湖洞石刻等重要文物未納入保護範圍。

留住根脈,別留惋惜

即使是重要文化遺存,也會遭到破壞,而且近在眼前。

劉遠芳回憶,黃石實驗高中兩棟蘇聯專家樓,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調查中被列為重要文化遺存,「但未列入文物保護清單。

因該地處於核心商圈,早有多家企業有意開發。

2015年3月,兩棟專家樓被拆除。

協商會上,針對紅色文化資源、古村落、古民居、古籍、民俗等文化文物資源的保護利用發表了建議。

黃石市政協委員劉麗霞介紹,全國古村落陽新闞家塘,目前許多房屋破爛嚴重,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古村落水南灣村後有一座大型的採石場,幾乎每天都在爆破炸山;大冶項谷文村村民盲目衝動,將原來的舊祠堂拆毀,耗費巨資修建了一所新祠堂,「老祠堂內部的古戲台在鄂東祠堂建築中具有代表性,也被拆毀,等我們去考察的時候,剩下的是只是深深的惋惜。

黃石市政協委員呂永超建議,除加強重要文化遺存的保護外,也要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工藝傳承人的保護,「布雕大師王分忠去年去世,享年63歲;西塞神舟扎匠傳承人游仁喜去世時,只有40多歲,他們一手絕活在世時我們應該加強口傳心授、存錄研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