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養心殿今起動工修繕 2020年開放面積將超8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李潔)在經過兩年多的文物記錄、撤陳,文物殘損病害的修復,古建築勘察測繪、匠人培訓選拔等工作後,今天下午,養心殿正式動工修繕,涉及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築。
待2020年修繕完工後,其開放面積將擴大至8成兒以上。
觀眾可走進室內,獲得身臨其境的參觀感受。
2018年9月3日午,「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修繕開工儀式」在養心門前舉行。
隨著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請出養心殿正脊內的寶匣,養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築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請出養心殿正脊內的寶匣。
攝影/記者 劉暢
本次修繕範圍占地面積約7707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40平方米。
根據養心殿區域現狀和保護計劃,修繕內容包括遵義門內的養心殿、工字廊、後殿、梅塢等13座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的琉璃門、木照壁等。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項目目標是既要減少對古建築不必要的擾動,又要保持該建築完整和健康的狀態;既要滿足對外開放的要求,又要使建築的歷史性、真實性得到充分體現。
故宮博物院力求通過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嘗試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古建築維修保護工程管理與技藝傳承之路,為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研究提供典型範例。
修繕最大限度保留古建歷史信息
此次修繕,故宮博物院將始終堅持「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築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築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築傳統修繕技藝傳承」的三大原則。
將研究精神貫穿始終,專家指導貫穿始終,人才培養貫穿始終。
在施工方的選擇上,故宮博物院未使用一般建設工程招投標的形式,而是通過競爭性磋商,選擇了北京國文琰園林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在修繕過程中,所有工人均經過嚴格培訓後上崗,並擇優聘用經過故宮博物院培訓的優秀工匠參與修繕工作和技藝傳承,以保證修繕工作的質量。
養心殿各類古建將建「病歷」
修繕過程中,將對養心殿各類古建築都將建立「病歷」。
包括文物建築、影壁、牆、門、院落地面與排水系統等的空間特徵、材料、結構、構造、歷史文獻、營造技藝都將進行完整的記錄、系統研究和科學修復。
同時,將通過專業的古建築修繕管理人員對項目進行精細化管理,使修繕工作科學、合理、有序地進行;利用多學科研究方法,科學真實地揭示古建築歷史信息,並嚴格以歷史信息為修繕依據,對建築進行病害去除和結構加固;建立優秀工匠檔案,彌補古建築修繕、管理人才的缺失和傳承斷檔問題;利用古老技藝和現代科技的結合,增強古建築的預防性保護;對修繕過程進行全方位、科學的記錄,為後續研究和今後的古建築保護工作提供真實、詳細的歷史資料。
養心殿2020年開放面積將超8成
2020年6月,作為故宮歷時十八年的文物古建修繕工程的重要部分,養心殿修繕項目將與平安故宮同時竣工。
據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透露,屆時養心殿的開放面積將從過去的30%達到80%以上,參觀面積增加了近兩倍。
中間的殿堂將仍然進行原狀陳列,兩邊的展室將用於與養心殿相關的文物的專題陳列。
此外,諸如御膳房這樣從未開放過的神秘區域也將與觀眾見面。
不僅如此,過去觀眾只能趴在玻璃上向內張望的養心殿,將開放室內參觀路線,為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參觀體驗。
「閉關」兩年 養心殿「秘密」曝光
在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修繕開工之際,故宮永壽宮舉辦了《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展》,通過對研究過程的展示,回饋社會關注,接受社會監督,並宣傳古建築研究性保護的理念與實踐。
據介紹,此次展覽特殊之處,是集中展示了兩年來故宮博物院對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所做的工作。
展覽分為學術先行、格物篤行、護寶延年、修葺有道、勘察設計、精「藝」求精、數字展示等部分,通過展示研究階段的內容和階段性成果,述說故宮人對文物保護、文化傳承所做的思考和實踐。
展覽內容涉及養心殿研究的古建築勘察、宮廷文化研究、文物科技修復及藏品研究等多方面,由故宮博物院7個相關部處,百餘位科研人員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組成。
附:養心殿歷史沿革
養心殿,始建於明嘉靖十六年六月。
萬曆二十二年曾修葺養心殿(文秉《定陵注略》)。
清初沿用明代養心殿,順治朝曾做為皇帝的寢宮之一。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順治皇帝因患天花崩於養心殿。
康熙朝以後,養心殿的功能有了變化,康熙初年於此設養心殿造辦處,康熙三十年造辦處始遷往慈寧宮南面之茶飯房,康熙四十七年全部遷出。
除此之外,據《康熙時期的養心殿》一文,養心殿還曾作為皇帝日常學習、接見臣工的場所,御膳房曾設於此處。
康熙五十六年曾對養心殿進行修繕。
自雍正元年,養心殿成為了皇帝的寢宮和日常理政的中心。
養心殿更取代內廷乾清宮的地位,成為清代宮廷政治活動的中心,見證了清代歷次內政外交、帝王崩逝、權利易主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
來源:法制晚報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