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發現張獻忠千船沉銀,文物超10000件,包括大元帥金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在兩個多月後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冊、銀冊,以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銀錠,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和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據介紹,僅帶銘文銀錠上的地名就涉及明代的20餘府、州、縣。
這是中國傳說中的、記載的幾處皇家藏寶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機構科學發掘出的批量寶藏;出水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種類之豐富,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和生活史等具有重要意義,可謂展開了一幅中國明朝晚期的社會歷史畫卷。
長沙府天啟元年伍拾兩金錠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江口沉銀遺址」位於四川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道內,2010年被公布為眉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布面積100萬平方米,清代以來的文獻中多記載明末大西軍領袖張獻忠曾沉銀於此。
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人,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是大西開國也是唯一的皇帝。
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
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
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
崇禎年間,組織農民軍起義,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
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其起事後,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連連。
崇禎十六年克武昌,稱大西王,次年,建大西於成都,即帝位,年號大順。
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擊中而死。
張獻忠多有奇聞異事流傳,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寶、掩旗息鼓等。
對此史學界也一直存在爭議。
過去封建統治階級把張獻忠誣衊為「殺人狂」、「殺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廣且深,特別在四川留下的惡劣影響更不容忽視。
至今大多數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過所謂「八大王剿四川」的傳說影響。
2015年年底,相關機構專家對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文物進行了鑑定,最後達成了一致意見,基本確認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最為珍貴的是發現了張獻忠的金封冊,經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張獻忠「大西國」秘寶浮出水面
俗語有云:「湖廣填四川」。而這句話之前卻跟著一段沉重的歷史。史料記載,明末清初農民起義,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嚴刑峻法,更在兵敗時屠城,致四川人口銳減。關於張獻忠,民間多有奇聞逸事流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