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皇帝不容易——笑看古規古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河南永城縣之北芒碭山裡的梁孝王王后墓是「天下石室第一陵」。

「斬山為廓,穿石為藏」,那是由2個墓道3個甬道,前庭、前室、後室、及34個側室組成的龐大的地下建築群,建築面積居然有1600多平方米。

陰間起居的格局與陽間相仿,也要有車馬室、儲藏室、庖廚室、洗浴間、廁所……。

廁所里居然也有「座便器」,便池、靠背、扶手一應俱全。

然而,最能打動人的還是那條「黃泉道」。

此道從李王后的地宮之一側鑿石穿山,不屈不撓地前行,直接通連了梁孝王的地宮。

哦,生前為夫妻,死後還要與夫君在地下幽會,梁孝王對李王后的此情此愛,何其深也!

能讓一個女人對自己如此鍾情,我想那梁孝王必是一位懂愛會愛的情種。

梁孝王劉武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漢景帝劉啟的胞弟,竇太后平時最疼愛他。

劉武又最得景帝劉啟的恩寵,他每次入朝,景帝劉啟都要與之同乘車、同飲宴、同遊獵。

在正史中,劉武被寫成是一個財大氣粗、恃寵驕橫的花花公子;一個剌殺朝臣,欲謀篡權奪位的叛逆。


話語權總是掌握在統治者的手裡,正史傳出的都是統治者的聲音。

其實只要逆向地思索一番,便不難看出事實的真像完全有另一種可能:

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反叛,以吳王濞為首的七國叛軍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挺進長安,意圖推翻景帝,自登皇位。

平庸的景帝張皇失措,多虧劉武親率軍士死守睢陽,使吳楚大軍不能過梁一步,才最終使七國之亂得以平息。

由此可知,劉武其實是一位有膽有識,挽狂瀾於既倒的英雄。

西漢諸王之中,唯梁王身邊擁有眾多的文人墨客。

以《七發》俊出的枚乘,以《獄中上樑王書》聞名的鄒陽,以《子虛》傳世的司馬相如……。

這些名動一時的辭賦大家們齊聚劉武門下絕非偶然,它足以表明劉武不是那種粗莽的一介武夫,劉武乃是一位文治武功兼具的帝王之材。

劉武想必是一位極重情義的男兒,西漢諸多的王兄王弟們入拜長安,唯有劉武能得到景帝特別的恩寵享受皇帝的待遇,哥倆同車同宴同遊獵,足見二人手足情深。

這也應該是危難之時劉武不惜以死與吳楚大軍相拼的原因之一。

景帝劉啟曾說過:「千秋萬代後傳於王」,允諾自己死後把皇位傳於弟弟梁王,我想這絕非酒後戲言,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聲音。

景帝明白他的這個弟弟其實比他更有能力治理天下。

知子莫如父母,兩位胞兄弟的生母竇太后深知弟弟比哥哥強,從一開始就主張劉武繼文帝坐皇位。

及至景帝廢栗太子後,竇太后更是力推劉武承繼。

朝廷內袁盎之類的重臣堅決地抵制劉武繼位是必然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袁盎他們要捍衛的不過是自己的位置和權力罷了。

我至今不能理解梁王緣何要剌殺袁盎,那是一個過於明顯的惡行,對於梁王繼位是有害而無益的。

我倒更願意相信袁盎這些重臣被剌是景帝讓人下的手。

其時景帝重病在身兒尚年幼,一旦仙去只怕會重臣擅政皇權旁落。

如此看來,翦除袁盎嫁禍梁王,便不失為一石兩鳥的上策了。

梁王后來是「暴卒」的。

弟弟梁王「暴卒」之後不久,哥哥景帝也終於咽了氣。

梁王的「暴卒」據說是中暑,這暑也中的太巧太狠了一點。

此時登基的是一位孩子,這孩子漸漸長大,長大後將國家弄得不錯,他便是漢武帝。

我有時會想,倘若當初文帝傳位給幼子而非長子:倘若景帝之後繼位的不是幼稚的孩子而是成熟的梁王,這大漢或許會雄起的更早一些吧?

挑選皇帝其實也是一種幹部選拔,也是有政策有規則的。

政策必須有,規則必須定,否則就亂了套。

雖然依據這些政策這些規則而把屁股坐上去的,往往並非是最合適的人。

(作者楊東明,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作家協會顧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