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沙井:打造深圳西部文化高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閻晶明翻閱《合瀾海》雜誌。

昌建 攝

5月15日,寶安書城開門迎客。

何俊 攝

沙井的文化發展,得到各級領導關心和指導。

昌建 攝

遠遠望去,猶如三本書疊在一起,散發出「學無止境,書無窮盡」的深遠意味;走入其中,方發現這是一個以書為核心的文化大本營。

借鑑法國奧賽博物館大氣磅礴的空間設計,書店、影院、畫廊、多功能大台階組成了一個多元的創意空間;正在打造的創客空間,更讓這裡成為一個充滿遐想的「未來世界」。

這裡,就是5月15日在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中心路開業的深圳書城寶安城(以下簡稱「寶安書城」)。

圍繞著寶安書城,近十家高端文化場所沿著中心路依次鋪開。

往西300米,沙井文化藝術中心即將開門迎客;往東200米,有200多年歷史的清平古墟即將變身文化歷史風情街;不遠處,古色古香的萬景樓給中心路獨添一抹風情;幾百米開外,聚集著一批打工作家的「大道文化公社」,代言著沙井蓬勃發展的民間文學藝術……這些文化場所匯聚在一起,儼然構建起獨具沙井特色的「一公里文化圈」。

不到一公里的範圍內,聚集著如此多的「文化亮點」,在深圳實屬罕見。

更重要的是,這個「一公里文化圈」不僅服務沙井、福永、松崗等深圳西部地區,還輻射西鄰深圳的東莞地區,大大提升深圳文化的影響力。

深圳市第六次黨代會工作報告提出,深圳未來五年要努力建成更具改革開放引領作用的經濟特區,更高水平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更具輻射力帶動力的全國經濟中心城市,更具競爭力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更高質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國務院參事王京生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稱號,寶安書城的建設和開業彰顯了閱讀的神聖性和崇高性;寶安書城是深圳推進「全民閱讀」「文化強市」的大品牌,將為深圳帶來文化新風尚、新形象;書城還展示了深圳「文化惠民」給市民帶來的紅利,展現了全民閱讀在深圳的持續推進成果,見證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

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時也要「走下去」,寶安書城將成為文化「走下去」的典範。

深圳市委常委、寶安區委書記田夫表示,要加快推進寶安「人產城」協調發展,著力增強文化軟實力。

在這些目標的帶動下,寶安區沙井街道以「一公里文化圈」為依託,加快文化事業的轉型和發展,一個新的文化高地正在深圳西部崛起。

現代建築歷史古蹟共築深圳西部「一公里文化圈」

沙井是聞名全國的千年蚝鄉。

在歷史風雲變遷、城市飛速發展之下,古老的蚝鄉實現騰飛,成為深圳西部重要的產業基地,同時也是深圳規劃中的大空港四大區域之一,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在城市建設和經濟建設飛速前進的同時,沙井的文化事業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心路「一公里文化圈」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一公里文化圈」的核心——寶安書城是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旗下的第四座現代大型文化創意綜合體,也是特區一體化後在原特區外規劃建設的第一座公共文化服務創意綜合體。

書城面積3.8萬平方米,跨界組合了書店、影院、培訓部、創意文化用品、畫廊等多種業態,引進近40個項目。

寶安書城還將「創意4.0」的理念貫穿其中,利用多功能大台階,不定期舉辦多種創客課程和創業輔導,並留出專門的空間孵化創客空間,讓寶安書城成為創業青年分享交流、滌盪創意、築夢圓夢的社區和家園。

由於是工業大鎮,很長一段時間裡,沙井都沒有高規格的圖書館和影劇院。

為了引進高端資源,豐富沙井市民的文化生活,2011年,位於中心路的沙井文化藝術中心正式開建,包括影劇院、圖書館和藝術綜合樓三部分。

從外形上看,沙井文化藝術中心就像一個打開的音樂盒,建成後將為沙井市民提供一個完善的大型高雅文化活動場所。

在文化藝術中心即將竣工之際,沙井街道又提出了引入社會機構運營文化藝術中心的構思,希望通過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使文化藝術中心服務更接地氣,打造沙井文化新地標。

在這些現代化的藝術場所外,「一公里文化圈」內也不乏歷史古蹟。

沙井風情歷史古墟和清平古墟是堪比大鵬所城、南頭古城、中英街的歷史文化資源集聚地,離中心路不遠的沙井風情歷史古墟約3平方公里的範圍內,100多個大大小小的文物古蹟和老建築星羅棋布;中心路的清平古墟面積約6萬平方米,是一處文物相對集中、空間相對獨立、風貌相對完整的古村落,其中有永興橋、「他時代」糧倉等。

為了保護這些歲月的珍寶,在社會各界的呼籲下,寶安區政府和沙井街道辦計劃在清平古墟區域規劃歷史文化街,項目近期已正式立項,未來將成為體會蚝鄉歷史文化、體驗深圳本土民俗的不二之地。

雜糅明代城牆和蘇州園林風格的萬景樓,內有萬豐粵劇社、萬豐文展館等,矗立在都市中別有一番風情;沙井文化產業孵化基地文化產業創業園,正煥發出青春活力;擁有80多位高端藝術家,立志要打造深圳最大影視、文化創意體的深圳「大道文化公社」,展現了民間文藝的強大力量……「一公里文化圈」照亮了沙井中心路,正在成為深圳西部崛起的一個文化高地。

歷史傳統地理優勢政府助推沙井文化「華麗升級」

和深圳原特區外的大部分地區一樣,沙井街道是靠「三來一補」起家的,轄區產業多以加工製造型企業為主。

近年來,隨著深圳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寶安區加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沙井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一些製造類企業升級成為高新技術企業,一批戰略新興產業載體正在興起。

在一個「工業立街」的區域內,為何會出現中心路「一公里文化藝術圈」這樣獨特的文化現象?業內人士表示,這其中既有沙井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也與寶安區政府、沙井街道辦的政策引導、沙井獨特的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有密切關係。

歷史上,沙井就是文化勝地。

粵劇粵曲、金蚝、舞龍舞獅、宗祠等特色文化都在沙井有著上千年的悠久歷史,本地居民有濃厚的文化情結。

隨著社會發展的日益多元化,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提升居民幸福感成為寶安各級各部門的共識。

寶安區提出,要以事業產業協調為基礎,著力激發文化創造新活力,繁榮公共文體事業。

在此方面,沙井街道不遺餘力,圍繞轄區內外來勞務工多的現狀,沙井街道多年來堅持「文化立街」,聯合企業、社區等多元主體共建文體設施,共辦文化活動;大力扶持青工文化、打工文學等發展,提升外來勞務工對城市的認可度和融合度;以「粵劇文化節」「金蚝節」等節慶活動的開展以及深圳優秀文學內刊《合瀾海》雜誌的興辦、蚝鄉作家群落的扶持、粵劇小梅花的培養等形式,扶持本地傳統文化,繁榮轄區文化事業。

近年來,寶安區開始著力推進城市轉型、產業轉型、社會轉型,城區結構日益優化,跟隨著寶安的發展步伐,沙井現代化城市的格局初步形成,京基百納、華潤萬家、天虹等紛紛進駐,商業氛圍日益濃厚,大大推動了「文化沙井」同步走向高端化。

在原有的文化事業基礎之外,寶安書城、沙井文化藝術中心等高端文化項目在沙井最繁華的中心路拔地而起,最終帶動了「一公里文化圈」的形成。

沙井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是推動各項文化事業繁榮和「一公里文化圈」出現的重要原因。

沙井素有「特區西大門」之稱,海陸空四通八達,寶安大道、107國道和廣深高速公路貫穿其中,比鄰東莞長安鎮,距深圳國際機場和福永碼頭不到10公里。

寶安書城董事長朱永峰就向筆者表示,沙井的文化設施和文化氛圍不僅影響深圳,還可以藉助便利的交通輻射東莞等相鄰城市,甚至整個珠三角,這成為吸引寶安書城落戶沙井的重要原因之一。

增強居民幸福感提升城區品牌和文化軟實力

對於一個城區來說,一個有特色的城市空間可以完善城區功能、突出城區特色、延續城區歷史、繁榮城區經濟、弘揚城區文化、塑造城區品牌,城區的歷史和未來、時尚和風格、氣質和氣度,都能夠在這個空間得到體現。

於沙井而言,「一公里文化藝術街」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幾個文化綜合體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一公里文化圈」,整個深圳西部片區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將大大提升,深圳西部居民的幸福指數將進一步提高,寶安的「三個轉型」將進一步加速。

寶安是以加工製造業起步的深圳工業大區,雖然近幾年城市迅猛發展,但由於歷史原因,西部福永、沙井、松崗歷史欠帳依然較多,城市基礎配套設施較為落後,加快完善城市建設,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乃當務之急。

寶安書城開業、沙井文化藝術中心市場化運作,以及未來「清平古墟歷史文化風情街區」的規劃,無疑為福永、沙井、松崗的居民提供了大批休閒文化娛樂的場所,提高他們的生活幸福感,大大提高深圳、寶安的「文化軟實力」。

數據顯示,寶安書城開業一周內,日均客流量就超過2000人,足見高端文化載體對居民的吸引力。

寶安、沙井的文化品位、城市形象將在「一公里文化圈」的拉動下得到提升。

寶安書城開業後,不僅畫廊、創客空間一應俱全,還配備了智能售書機、開通了微信支付買書的渠道,星巴克也即將進駐其中;沙井文化藝術中心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養事不養人」,提升服務效益;萬景樓內不僅有博物館,還有書畫店、樂器店、曲藝社,旁邊還有市民廣場、體育公園、圖書館、「沙井小搗蛋」家族等,這一切讓沙井在「經濟強街」的傳統形象外,更充滿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通過一系列文化品牌的塑造,沙井成為深圳對外展示的一張全新的「文化名片」。

緣於地理位置,沙井歷來是深圳對外的一扇窗口。

如果說,以前沙井對外展示的是深圳、寶安強大的生產製造能力和產業鏈配套優勢,那麼,今日的沙井,對外展示的還有深圳、寶安城市軟實力的快速提升。

「我們希望通過中心路『一公里文化圈』的打造,讓寶安這個曾經的工業大區煥發出新的文化色彩;同時,我們將依託『一公里文化圈』,繼續推進沙井蚝文化、粵劇粵曲等傳統文化建設,把沙井打造成為深圳西部的文化高地。

」沙井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趙俊如是表示。

堅持「文化立街」

打造「文化沙井」

寶安沙井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和傳統文化。

多年來,沙井街道一面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一面將文化建設與社會建設有機結合,堅持「文化立街」,打造「文化沙井」,在以文化建設引領促進社會建設上做出一系列探索,培育了一批文化品牌,推動了社會和諧與文化繁榮同步發展。

金蚝節

以蚝為媒共享文化盛宴

沙井蚝,亮晶晶。

冬至到清明,蚝香正濃時。

每年的冬至,深圳都會有一樣美食牽動無數人的心,這就是沙井蚝。

一年一度的寶安區「沙井金蚝節」,更是品嘗沙井蚝、探尋蚝文化的最佳平台,已成為沙井最閃亮的文化活動品牌。

沙井是國內外聞名的「千年蚝鄉」。

這裡從宋代開始就插杆養蚝,如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還曾得到國務院的嘉獎,沙井蚝民曾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

近年來,沙井蚝被評為「國家馳名商標」產品,全國蚝產品的等級、價格一直以沙井蚝為標準。

從2004年開始,深圳寶安區創辦了「沙井金蚝節」,每年一屆,在千年蚝鄉沙井舉行。

金蚝節以蚝為媒,廣邀四海賓朋共品蚝鄉文化盛宴,活動囊括金蚝美食節、蚝產品展銷、蚝文化展播、蚝文化景點一日游等各項活動,成為廣東省國際旅遊節的重要活動。

隨著沙井現代商業的崛起,2014年舉辦的第十一屆「沙井金蚝節」還把商業元素融入其中,舉辦了首屆購物嘉年華活動,打造了一台「經貿+旅遊+文化」相融合的金蚝節大餐。

粵劇粵曲

政府引導扶持打造粵劇之鄉

沙井還是粵劇之鄉。

粵劇粵曲是沙井最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和「非遺」項目之一。

沙井現有粵劇「梅花獎」得主卓佩麗的工作室、蚝鄉粵劇團以及凱聲、壆崗、萬豐3個民間粵曲社;榮根學校、蚝業小學、壆崗小學、萬豐小學、黃埔小學等5所學校組建了學生粵劇社團,榮根學校排演的《春草闖堂》獲「第十七屆全國戲曲小梅花」金獎。

為了更好地傳承粵劇粵曲文化,去年,沙井街道制定了「扶持粵劇粵曲發展專項工作三年行動方案」,計劃每年拿出100萬元專項基金,通過五項措施引導並扶持粵劇粵曲事業發展。

五項措施分別是:組建粵劇粵曲協會、開設周末粵劇茶座、推進粵劇進校園、每年舉辦一次「沙井粵劇粵曲文化節」、扶持鼓勵創作粵劇粵曲精品。

希望通過這些扶持和引導措施,培育出幾個技藝較高的劇團、曲藝社;湧現一批粵劇粵曲人才;粵劇氛圍在沙井更濃厚,吸引更多人了解粵劇、喜愛粵劇、參與粵劇;增強粵劇粵曲自身發展能力,在市場上自行運作和發展,使沙井成為名副其實的粵劇之鄉。

打工文學

沙井成打工作家「精神樂園」

寶安素有「重文」傳統,打工文學蜚聲國際,沙井更是打工作家們創作的首選之地。

目前,已有100餘名文學創作者在沙井紮根,沙井街道出台了一系列文學扶持措施,辦有《合瀾海》雜誌、《沙井消息》及網站、政府微博等作品發表展示平台,還出版了《守望合瀾海——沙井蚝民口述史》和《水上見炊煙——沙井基圍人口述史》等「沙井記憶」系列叢書。

沙井還創新打工文學的發展形式,實現「以文養文」,「一公里文化圈」內的「大道文化公社」就是例證。

「大道文化公社」是一個非贏利性的文學藝術團體,有隊員80餘名,有深圳市伶仃洋詩社、寶安區評論家學會等文藝創作組織,舉辦了全國打工文學論壇、深圳中秋詩會、唐小林作品研討會等文學藝術活動。

為讓打工作家和文藝愛好者「更有尊嚴」地生活,「大道文化公社」把業務範圍由原來單純的期刊編輯等擴延到拍微電影、文化活動策劃、文學培訓等,實現「以文化服務養文學創作」。

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閻晶明來到沙井指導「蚝鄉作家群落」的創作時,充分肯定了文學跨界發展的「沙井思路」。

體育公園

政府社區共建服務群眾需求

2014年6月25日,沙井步涌體育公園開園迎客。

2013年7月24日,沙井體育公園開園,為沙井居民提供了休閒健身的好場所。

這兩處體育公園都是沙井街道創新服務理念,探索「街道與文化合作共建」的成果。

由於城市基礎建設不完善,總人口150萬的沙井,很長時間內都沒有一個像樣的體育公園,2013年,沙井街道打破公共體育設施由政府大包大攬的做法,利用社區、社會力量建設文體設施,與上星社區合作,由社區出資400萬元,街道提供土地和60萬元綠化資金,短短4個月就建起了擁有1個七人足球場、3個網球場、1個籃球場、1個健身休閒園林區的沙井體育公園;2014年,又與步涌社區合作,由社區提供用地,街道給予一定經費支持,共同建起了沙井步涌體育公園,由社區負責運營管理。

沙井體育公園和步涌體育公園建設,是寶安區乃至深圳市探索引入社會資本共建文化設施的有益嘗試和成功典範。

未來,沙井街道還將與和一、衙邊、新橋、壆崗等社區規劃建設體育公園,讓百姓享受更多文體事業發展帶來的福利。

本版撰文:黃曉瑜 崔潔 唐成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