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之謎——鼎州窯的出生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關專家從其胎胚薄、釉色正、刻花精緻來推斷,這個窯場可能超過陝西銅川耀州窯。

疑似漢磚瓦的存在,有可能證明這個窯場早於著名的耀州窯。

雖經可能長達一千多年的深埋,其色澤仍然鮮亮。

堆積層中,還發現有大量的陶片及破碎陶瓷器皿,該窯年代疑似跨越漢、唐、宋、元等數代。

據文獻記載,鼎州窯在今陝西省涇陽縣內,主要燒青瓷,是唐五代著名窯場。

陸羽《茶經》中有云:「推鼎州瓷碗次于越器,勝於壽洪所陶。

」可知鼎州窯青瓷的瓷質稍遜於越窯。

因陸羽嗜茶,便從「增益茶色」的角度去品其釉色,壽州窯瓷黃,顯得茶色偏紫,洪州窯瓷為褐色,令茶色看起來變黑,皆不適宜作茶具,而鼎州青瓷無此缺陷,釉色仍可稱得上碧綠光潔,所以比壽州、洪州所制瓷要稱意。

民間藏友若有不錯的藏品可交流,現有北京翰海 北京保利 春拍藏品甄選一三一,六七七二,七七六八謝 女士, 以誠相待,方可合作因至今在其境內未發現任何窯址遺蹟,因此它的窯址至今是考古界的一大迷。

2008年8月初,陝西省富平縣縣城東北角華朱鄉鄉政府附近,村民在田間取土時發現大量陶瓷碎片,隨後,當地有關部門在附近發現面積超過1平方公里的窯瓷堆積層。

這次發現的陶瓷類別包括磚瓦瓷等,釉色包括黑、黃、青、白及花釉,涉及瓶、碟等器皿及器械等類型。

有專家初步斷定這個窯場是鼎州窯,而且認為這個窯場的燒成技術很高,已能使窯溫升溫極快,對於氧化還原的控制達到完美境地。

目前富平縣有關部門已對這一窯場採取了保護措施。

通過對該遺址內前期發掘的瓷片,遺址區域內裸露窯址、城址的分布等情況進行細緻查看後,專家組一致認為此處遺址的重要性及其考古價值不容忽視,陶瓷史上的懸案—鼎州窯的確切窯址之謎,或在富平塵埃落定。

在銀溝遺址超過1平方公里的窯瓷堆積層內發現的陶瓷類別包括磚瓦瓷等,釉色包括黑、黃、青、白及花釉,涉及瓶、碟等器皿及器械等類型,從其胎胚薄、釉色正、刻花精緻來推斷,這個窯場或超過銅川耀州窯,歷史沿革跨越漢、唐、宋、元等數代。

在發現的眾多標本中,有一件青釉印花碗出土時只有口沿略殘,碗的內外壁上均上青釉,胎色灰白質地較細,碗心還刻有菊花紋,另有四朵菊花紋纏繞一周分布於碗內壁上,碗外壁上則刻著一圈菊瓣紋,十分精美。

同時發現的還有一隻白瓷蓮瓣紋殘盤,通體飾白釉,白胎。

不僅是精美的瓷器,在出土的遺物中勘探人員還發現了砂陶、紅陶、石臼、模具、坩泥、支架等器物。

富平陶藝村董事長徐都鋒不僅自己燒瓷也是瓷器藏家,他說:「有專家從瓷片胎胚薄、釉色正、刻花精緻來推斷,這個窯場的燒成技術很高,很多殘片雖經可能長達一千多年的深埋,其色澤仍然鮮亮。

我們推測這裡就是一直找不到具體窯址的唐代名窯『鼎州窯』。

」是否唐代名窯「鼎州窯」還需更多考古資料證實

按照上文中以地名給窯址命名的習慣,鼎州窯應位於唐代鼎州所在地。

文獻記載,唐鼎州的設置在陝西有兩處,一處在今涇陽縣內,設於唐武則天時期,一處在今富平縣轄區,設置於唐末五代年間。

那麼位於富平的銀溝遺址是否就是外界一直在尋找的唐代名窯「鼎州窯」窯址?

由於銀溝遺址一直出土瓷片標本,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受到了關注,但因當時考古發掘資料有限,專家們就當時出土的遺物認為,認定其為鼎州窯窯址的依據不足。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王小蒙表示,要確認這一遺蹟是否是鼎州窯需有兩個大前題,首先確認窯址為唐代瓷窯遺址,其次這個窯址需是以生產較高質量的青瓷為主的窯址。

據史料記載,銀溝遺址東北部曾是唐代的義亭城,發掘出土的瓷片堆積究竟是城址堆積還是窯址堆積還需要更多的線索來印證。

所以,銀溝遺址的性質的最後確認,還需進一步擴大考古發掘面積,積累更多的考古資料進行論證。

銀鉤遺址的發現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古時人們陶瓷製作流程、工人住宿、物料堆放、顏料使用及採集等方面的問題都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銀溝遺址在此次調研後有望列入陝西的遺址或窯址發掘規劃,並在年內開始試探性發掘。

銀溝遺址和神秘「鼎州窯」究竟是否存在關聯,未來或許能給世人一個清晰的定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