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女兒」樊錦詩:四川人有眼福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日,「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在成都博物館與公眾見面。

昨日一早,展廳里來了一位特殊的參觀者,她就是守護國寶52年,最早提出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敦煌壁畫、彩塑藝術永久保存,被譽為「敦煌女兒」的樊錦詩。

今日,她還將在現場為市民講解《敦煌莫高窟及其文化價值》。

昨日一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身穿黑色外套,繫著紅色絲巾,出現在成都博物館門口,她看上去精神抖擻,堅持不要任何人的攙扶。

「我慢慢走,不用扶。

」今年78歲高齡的樊錦詩,在25歲那年前往大漠深處,守護國寶52年,從青春年少到滿頭華發。

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讓樊錦詩在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樊錦詩是最早提出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敦煌壁畫、彩塑藝術永久保存的人,也是她首次將莫高窟用多媒體及智能技術展現在人們面前。

樊錦詩對敦煌的感情可想而知。

此次在每一個展廳,對每一件文物,她都看得格外仔細。

在工作人員陪同下,樊錦詩對這次「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進行了逐一的瀏覽,並不時提出自己的看法。

「這裡燈光太暗了,市民看得清嗎?」樊錦詩說話率直爽朗,「我們看了很多年的可能沒事,但是普通的觀眾(在這樣的燈光下)是看不明白的。

」直到一旁的工作人員表示正式展覽時會加大燈光亮度,樊錦詩才舒了一口氣。

得知這次展覽用的是最好的一款專業照明燈後,樊錦詩認可地點了點頭。

「這些臨(摹)本很多都是老先生們留下來的,臨(摹)起來可麻煩了,現在他們中很多人都已經過世了,這些(臨本)本身就是文物,很多都是你們四川人臨摹的。

」樊錦詩感慨,有些觀眾看見臨本就覺得不是真跡,好像意義就不大,但實際上,對於莫高窟的文物而言,這些臨本已經成為文物,擁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您看這兩個東西,太相像了。

我們成都金沙遺址出土了1000年前的兩組玉琮,4300年前,良渚人就到成都來了,所以說啊,古代這種文明交流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成都博物館館長王毅的介紹讓樊錦詩興趣大增,滿頭銀髮都快碰觸到了展柜上。

在王毅陪同講解下,樊錦詩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展廳流連忘返。

當得知本次展覽搜羅了全國28個省市的200多件文物,其中還包括不少「鎮館之寶」時,樊錦詩一下子興奮起來,豎起拇指露出了難得的微笑:「四川人有眼福啊!」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文物,吸引著老人一上午走遍了整個展館,沒有一絲倦意,欣喜的笑容像是找到玩具寶貝的孩子。

本報記者 衛昕 王嘉 實習記者 李雪艷 攝影 張青青 劉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物作證 成都串聯起三大絲綢之路

成都最大規模「絲綢之路」相關藝術大展展覽地點:成都博物館成都將迎來國內迄今最大規模的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文物藝術大展。「絲路之魂 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將於明日對公眾開放,...

記者探館走進成博 彩塑壁畫還原敦煌之美

上午十點,記者跟隨成都博物館工作人員,走進「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的布展現場,壁畫,彩塑,擺放整齊,布展工作已基本完成,工作人員正在做最 後的燈光調試 據了解,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