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台家寺遺址解碼:商朝重要戰略據點模樣逐漸顯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阜陽新聞網消息 在阜南縣朱寨鎮三河村白莊自然村,台家寺遺址靜靜地坐落在那裡。

而如果按下時光機的返回鍵,回到3000多年前,那裡漸漸地顯現出一個商朝重要戰略據點的模樣:成熟的鑄銅作坊里,工匠們忙活著製作一件件重器;貴族們在自己的大型建築里休閒娛樂……

而這些神秘面紗的揭開,是台家寺遺址考古隊通過對考古發掘出的眾多器物、墓葬「解碼」所得。

20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阜南台家寺遺址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

相關專家稱,此次發掘為重大發現,基本確定1957年出土的青銅龍虎尊為「阜陽鑄造」,打破了銅容器在夏商時期不能在都城以外製作的觀點。

重大發現

歷時3年,發掘出16座商代房屋、273個商代灰坑、7座商代墓葬

流經台家寺遺址的潤河河道內,曾出土兩批商代青銅器,其中,1957年出土的青銅龍虎尊(現藏國家博物館)和饕餮紋尊(現藏安徽博物院)是中國青銅時代的瑰寶。

2012年,台家寺遺址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歷史原因,該處淤沙嚴重,很多中古以前的遺址難以進行考古工作。

好在,2014年,該處遺址迎來新的春天。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在安徽省文物局指導和阜南縣政府、阜陽市文廣新體局、阜南縣文廣新局、朱寨鎮政府的支持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漢大學歷史學院考古系組成台家寺考古隊,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至今,考古隊已完成了3個年度的工作,發現了完整的方形圍溝、大型建築、鑄造遺存、奠基坑、祭祀坑、貴族墓葬等重要遺蹟,出土大量文物。

揭示了商代高等級貴族在淮河流域的生產、生活、埋葬的場景,填補了一系列空白,是近30年來省考古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之一。

台家寺遺址考古隊負責人、武漢大學博士何曉琳介紹,考古隊共發掘了16座商代房屋,273個商代灰坑,7座商代墓葬,確定了以台家寺遺址為代表的淮河流域的商文化屬於中原商文化系統。

「台家寺商代遺址的年代自早商時代晚期延續到晚商時代早期,其中在洹北商城時期是其最為發達的時間段。

台家寺遺址目前發掘確認有5個台墩,其中貴族居住區的台墩有方形圍溝圍繞。

3個面積較小、堆積不豐富的一般居住區,分布在距離貴族居住區台墩500-700米的外圍。

貴族居住區上存在平面大體呈方形的大型圍溝設施,東西長約105米、南北長約85米,圍溝寬度為13-15米。

圍溝內的北部和東部建有大型建築,中部的空場上設有祭祀坑。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高崇文日前在考察台家寺遺址時指出,雖然遺址面積不大,但內容非常豐富,「文化內涵涉及方方面面,此次發掘屬於重大發現」。

歷史地位

相關專家:3000多年前的台家寺相當於現在的省會合肥

目前,考古人員揭示出屬於高級貴族的大型建築主要為北部的一組和東部的一組。

北部的一組台基建築包括了大型宮殿建築、專用儲藏室、大型倉庫和青銅器鑄造作坊,屬於省內第一次發掘出商代大型建築。

在整個南方地區,台家寺大型宮殿建築僅次於三星堆和盤龍城的大型宮殿建築。

東部的大型建築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很有自己的特點,是在商文化中首次發現。

同時,此次還發現了與建築相關的不少祭祀坑,體現了商代貴族的生活情況。

日前,中國考古學會夏商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劉緒在考察台家寺遺址時指出,台家寺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已知的第二處發現商代大型建築的地點。

他介紹,第一個是湖北的盤龍城,是世界公認的商王朝最南面的重要據點,「而台家寺發現了與盤龍城體量相當的建築,從出土的器物看,都屬於商文化系統。

由此判斷,台家寺應該是商王朝在東南方一個重要的戰略據點」。

關於台家寺在商代的地位,武漢大學考古系教授陳冰白曾打了個比方:在3300年前,台家寺相當於現在的省會合肥。

工匠精神

發現鑄銅作坊遺址,專家稱基本確定龍虎尊為「阜陽鑄造」

劉緒介紹,台家寺遺址除了發現有大型建築,另一個重要的發現是,發掘出了商代中期的鑄銅作坊,還有鑄青銅容器所用的陶范。

「台家寺遺址是商代中期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目前已知唯一的、最豐富的鑄造青銅容器遺址,以此可以證明當時這裡可以鑄造青銅容器,這在以前是不清楚的」。

「以前,關於龍虎尊是不是在台家寺鑄造的,學術界有疑問。

」劉緒說,現在台家寺發現青銅鑄造作坊,基本可以確定龍虎尊就是在台家寺鑄造的。

「這也解決了學術界一個重要的問題:除了商王朝的都城,其他地方也可以鑄造青銅容器。

」 據了解,此為商代都城以外首次確認鑄造銅容器的鑄造作坊,改寫了中國青銅鑄造手工業歷史,陶範數量和可以鑄造的器類也僅次於都城。

高崇文認為,此次發掘出的鑄銅作坊里,發現了很多陶范,而且發掘出來的器物的工藝、顏色與龍虎尊基本是一致的,說明這些就是在台家寺鑄造出來的。

此外,他認為在這裡出土了一批重器,說明歷史上這裡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同時,此次還發現了一批商代鑄銅廢棄物填埋坑,共出土了1174塊商代陶范,其中半數以上可以確定是容器陶范;這些陶范涵蓋了這一時期主要的商代銅容器類,填補了早商和晚商之間銅容器鑄造的空白。

省文物局局長何長風在發布會上指出,目前都在倡導「工匠精神」,而在3000多年前,阜陽這片大地上的工匠,已經掌握了當時最尖端的青銅器鑄造工藝,值得研究。

開發保護

將申請遺址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台家寺遺址還發現了商代墓地,墓地所在的台墩與潤河河道相鄰,證明其北部部分墓葬是被潤河沖毀的,龍虎尊很可能屬於被潤河改道破壞的商代墓葬。

此次發掘過程中一共發現了7座商墓,均屬於小貴族墓葬,出土了銅器、玉器、漆器等隨葬品。

據了解,這些考古出土的銅觚、銅爵、銅戈,都是省內第一次通過考古發掘出土的商代青銅器。

台家寺遺址發掘取得豐碩成果,引來各界關注。

阜南縣縣長李雲川在發布會上表示,縣裡將積極籌備申報台家寺遺址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力爭實現阜陽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零突破。

劉緒、高崇文等專家對申報充滿信心。

李雲川說,成功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將立即開展國家大遺址公園立項申報工作,並參照半坡遺址、殷墟考古公園規劃建設管理經驗,結合當地濕地保護開發和美麗鄉村建設,著力將台家寺打造成集休閒旅遊、文化傳播為一體的「淮河青銅文化之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