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越王勾踐劍、雲夢睡虎地秦簡、曾侯乙編鐘的前世今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國家寶藏》第二集,依舊看的人心潮澎湃!

湖北省博物館的三件鎮館之寶,帶給我們的震撼,遠超預期!

下面,我們一起重溫,越王勾踐劍、雲夢睡虎地秦簡、曾侯乙編鐘的前世今生。

《國家寶藏》第二期完整視頻

▲《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 張國立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春秋晚期,1965年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長55.7厘米。

▲越王勾踐劍(局部)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

劍身中脊起棱,飾黑色菱形花紋。

正面近格處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

劍格正面嵌藍色琉璃,背面綠松石。

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

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

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

▲段奕宏化身「劍靈」期盼與越王重逢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人何哉?

願千年輪轉,

越地長歌不散,

我翹首以盼!

段奕宏那一聲吶喊,凝天地靈氣,護三千越甲,鑄就中國劍魂!

守護歷史,守護中國劍魂

——雲夢睡虎地秦簡——

睡虎地秦墓竹簡,又稱睡虎地秦簡、雲夢秦簡,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簡。

這些竹簡長23.1~27.8厘米,寬0.5~0.8厘米,內文為墨書秦篆,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

其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於吉凶時日的占書,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詳實的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2000多年前的夜晚,微弱的燭光下,喜拿著纖細的毛筆,在這筷子粗細的竹簡上工工整整記錄下他當天的工作筆記。

而這一記就是幾十年!一寫就是4萬多字!

▲撒貝寧演繹「前世傳奇」

我們終會一死,

竹簡也必將會腐朽,

但是這些律令背後的精神,

一定會綿延後世千年。

守護歷史,守護法律初心

——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 鍾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

戰國早期。

1978年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

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

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王剛虔誠鞠躬致敬「國之重器」 ——曾侯乙編鐘

守護歷史,守護華夏正音

守護歷史,守護中國劍魂

守護歷史,守護法律初心

守護歷史,守護華夏正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