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必讀歷史著作 讓你了解關於逝去的日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諾斯》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的代表作,也是斯式《全球通史》的最新版本,也是其最後版本。
斯塔夫里阿諾斯已於2004年3月23日在美國加州拉荷亞逝世。
全球通史全書材料新、範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並吸收了20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有強烈的現實感。
自問世以來,被譯成多種語言流傳於世。
這部通史被認為是第一部由歷史學家運用全球觀點囊括全球文明而編寫的世界歷史。
2.阿諾德・湯因比 《歷史研究》
《歷史研究》是英國史學家阿諾德·約瑟夫·湯因比著圖書。
在《歷史研究》中,湯因比列舉了世界歷史上的二十餘種存活或已經死亡的文明形態,並對它們的各自發展作了綜合比較,他認為,文化是通過對環境的「挑戰」的應戰所遭受的考驗而產生的;文化的生長是由那些「退隱」和「復出」的少數偉大人物的歷史活動所決定的;文化的衰落來自於少數創造者喪失了創造能力,多數人相應地不再支持與模仿,整個社會失去了新的應戰能力;文明的解體在於社會體系和靈魂的分裂。
《歷史研究(套裝上下冊)》破除了西方中心論和單一歷史線性發展的史觀,在西方歷史哲學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3.《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
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4.《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5.《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6.《晚清七十年》唐德剛
《晚清七十年》,是由嶽麓書店出版社於1998年6月1日出版發行的一本歷史類圖書,該書的作者是海外史學家、胡適先生的高徒唐德剛教授。
原是唐德剛用英文寫成的中國近代史的一個「導論篇」,後經不斷增刪和改寫而成一部中國近代史著作。
7.《羅馬帝國衰亡史》
羅馬帝國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是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創作的一部歷史著作。
全書共有六卷,分期出版。
第一卷出版於1776年,第二、三卷出版於1781年,第四、五、六卷出版於1788年。
全書包括羅馬帝國後期和整個拜占庭帝國的歷史事件。
8.希羅多德《歷史》
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被西方人稱為「歷史之父」。
他出生於奴隸主貴族家庭,自幼學習勤奮,長大後遊歷歐、非、亞的廣大地區,記錄了大量民間歷史故事。
來到文化昌盛的雅典後,他結識了不少文化名流,聽到很多關於希波戰爭的傳說。
晚年,希羅多德集中精力創作《歷史》,可惜生前未能完成。
9.《西方的沒落》
《西方的沒落》是一部深刻、豐富的書,它不僅包含著對歷史深刻的洞見,而且在社會學、人類學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在現代西方產生了複雜、廣泛的影響。
10.《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古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創作的歷史著作,全書講述了伯羅奔尼撒戰爭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與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之間的一場戰爭,幾乎涉及了當時整個希臘世界。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整個結構合理緊湊,文字簡潔流暢,富有哲理和感染力,顯示了作者的史才和文化素養。
11.《國史大綱》
《國史大綱》是中國近代歷史學家錢穆所撰寫的一本通史性論著,著於抗日戰爭時期。
錢穆當時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在戰火紛飛中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輾轉大半個中國。
在雲南昆明岩泉寺,錢穆開始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國通史的考證與寫作之上。
當時生活的窘困、物資的緊缺以及內憂外患的狀況都使錢穆將對中國命運的思考貫穿於了全書始末。
錢穆指出,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要務,在於能在國家民族內部自身求得其獨特精神之所在。
他希望作為抗戰中流的精英分子能夠從這樣一部張揚士之人力的史綱里汲取力量前行。
12.《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的一部重磅作品。
從十萬年前有生命跡象開始到21世紀資本、科技交織的人類發展史。
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為何今天卻只剩下了我們自己?我們曾經只是非洲角落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上生態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者水母相差無幾。
為何我們能登上生物鏈的頂端,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