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歷代皇帝陵墓只有他的沒有被盜 內部藏大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58年「大躍進」時期,西蘭公路復修需大量石料,乾陵附近農民便到梁山上放炮炸石。

11月27日下午,農民賀某又點了一炮,這一炮正好是在乾陵墓道金剛牆外三四米處,「轟」的一聲,半空中飛出幾個石條。

只見這些石條為人工打造,上面有字,還連著像鋼筋一樣的鐵條,就連忙向乾縣政府辦公室報告:一不小心將姑婆(武則天)的陵墓炸開了!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建成於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龍二年(706年)加蓋,採用「因山為陵」的建造方式,陵區仿京師長安城建制。

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

那麼我們要問,為什麼歷經千年,古往今來這麼多盜墓「俠客」,就沒有人惦記過這座被稱為「中華盛世」時期的帝王墓?還是得到了它的主人武則天庇佑?那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我們還是要回到文章的開頭。

乾縣縣委、縣政府得知將武則天的陵墓炸開了,對此十分重視,立即向省文物主管部門報告,省文管會楊正興、雒仲儒等人隨即進駐乾陵勘查。

1960年4月3日,考古工作者終於在梁山主峰的南面中腰處找到了通往乾陵地宮的大門──乾陵隧道之門。

這隧道也叫「羨道」或「誕道」,在這條長約63米、寬近4米的隧道里,共選砌了39層、約4000餘塊大小不同、重達1噸至2噸的石條,在每塊石條上面還鑿出燕尾凹槽,用鐵質燕尾板鑲嵌在其中,縫隙之間,再澆築鐵錫漿液,從而使石條上下渾然一體,說乾陵固若金湯,一點也不過分。

在經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噸!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各有4間石洞,洞裡裝滿了盛唐時期的最值錢的寶貝。

在通向金剛牆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了各種金銀祭器。

如此豐厚的寶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樣吸引著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農民起義軍,紛紛抄著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

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

黃巢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開始挖掘。

不久,就把半座梁山剷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

但是,乾陵就像根本沒有入口一樣,後來,唐王朝軍隊集結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空手而逃,原來他挖錯了方向。

向乾陵伸出罪惡之手的第二個人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

此人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皇陵,只剩下乾陵。

和黃巢一樣,他也行數萬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3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遂絕了繼續挖下去的念頭。

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最危險的是第三次,這次出動的不是40萬大軍,而是一個現代化的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菜的機槍大炮。

主謀就是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

他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營紮寨,用軍事演習做幌子,黑色炸藥炸開3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捲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7個山西籍士兵首當其衝,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裡還敢再向前,全跑了出來。

據說孫將軍的一個團生還者寥寥。

當地人流傳,因武則天是山西人,他最怕老家的人來掘她的墓,所以那7個山西兵必死無疑。

就這樣,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

最後一次就是文章開始建國後地宮被無意炸開,陝西發現乾陵隧道,引起上上下下的關注。

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史學家、大文豪郭沫若1960年提議發掘乾陵。

然而,周恩來總理權衡利弊,思之再三,在《乾陵發掘計劃》上提筆批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

」所以至今這座地宮的大門再也沒人打開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武則天乾陵地宮堅固無比數遭挖掘而未開之謎

武則天的陵墓乾陵地宮為何從古至今都沒被人盜過,難道是武則天連死了都讓人害怕?其實都是在機緣巧合之下,數次遭盜墓卻都沒有盜成,這與乾陵地宮的構造和位置有關,也與盜墓時的天時有關,但在科技發達的今天...

千年沒被盜的武則天陵 究竟神在哪裡?

武則天確實十分受上天的垂愛,活著的時候他是中國皇帝中活的時間最長的皇帝,死後她的皇陵又是中國唯一沒有被盜過的皇陵。武則天的皇陵到底有什麼秘密,能讓它從盜墓賊的手中逃脫呢?武則天的陵墓在1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