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傳奇的國寶級青銅器,為何都來自這條田間小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57年6月的一天上午,安徽阜南縣農民徐廷蘭在離家幾里地的小潤河裡撒網補魚。

行至潤河拐彎處,徐廷蘭見岸邊水中有一圓形口沿,風吹浪起,時隱時現。

徐廷蘭好奇,就趟水過去看看究竟,發現了一個沉在河底的大傢伙。

用手一提,沒提動;順著口沿向下摸,卻掏出了兩件像喇叭樣的東西,青銅觚。

於是徐廷蘭又借了把鐵鍬使勁挖,不長時間,就把這大口沿的銅器挖出來了。

接著又在下面挖出兩個銅斝,銅斝旁挖出一件饕餮尊,尊腹內又有兩個銅爵。

徐廷蘭樂不可支,用魚網裹起這八件洗凈的青銅器,撿一件小的銅爵送給借鍬人作酬謝,把另外七件青銅器背回家中。

沒幾天,四鄰八鄉都聽說徐廷蘭得了寶,村民、當地官員、文化機構領導都到他家裡看稀奇,並寫信給安徽省文化廳反映這件事。

文化廳將此信轉呈安徽省博物館,省博急派專家赴當地調查,初步判斷這是一套罕見的青銅酒器。

至於什麼年代什麼文物,一時間還無法確定。

省博專家建議儘快上交國家,然而徐廷蘭卻遲遲未交。

後經各級專家溝通,曉以大義,徐廷蘭無奈下用籮筐挑上5件銅器送往文化館,龍虎尊卻沒在此列。

鎮上領導又來催,他才拉著架子車把龍虎尊送到了縣城。

龍虎尊被繩子捆在車子上,土路顛簸,身上的銹皮被磨掉許多,現藏在中國博物館內的龍虎尊,仍能看到被麻繩勒的痕跡。

省博物館給了徐廷蘭200元錢作為獎勵。

當年徐廷蘭送給借鍬人的一件銅爵後也被省博物館追回。

商 青銅龍虎尊 現藏國家博物館

據參與協調此事的專家介紹,我國對文物發現獎勵分主動上交和被動上交。

顯然,徐廷蘭屬於後者。

而在1957年那個時代,省博物館獎勵200元錢是很高的,因為當時物價非常低。

可以這麼說,1957年的200元錢相當於現在的兩三萬元。

▌齊白石+徐悲鴻,2幅大作換回被盜文物?

這樣的故事在建國初期有很多,如果龍虎尊的身世就這樣結束,就遠算不上傳奇了。

當時出土的8件青銅器,分別是龍虎尊1件,饕餮尊1件,銅斝1對,銅觚1對,銅爵1對。

其中成對的各一隻和饕餮尊被留在安徽省博物館,另一套3件和龍虎尊被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前身)調走並存放至今。

商 青銅斝 高46.5厘米,口徑22.2厘米,1957年安徽省阜南縣出土,現藏國家博物館

1989年以前,我國文物被盜情況嚴重,國家主要的博物館中也發生了多起文物被盜案件,丟失珍貴文物多件。

大約在80年代初期安徽省博物館被盜,從小潤河出土的這批青銅器文物被盜。

1987年左右,一位英國人在香港古玩市場買到了兩件青銅器,分別是觚和爵。

據這位英國人自己說,當時在古玩店中看到了4件差不多風格的青銅器,自己僅買了2件。

買到之後發現上面有館藏編號,便不敢自己收藏,於是他找到國家文物局說明情況。

據說這位英國人當時希望能用這兩件文物換齊白石和徐悲鴻兩幅畫。

當時二位大師的畫還不像今天動輒上億,不算特別貴;考慮到商代文物重要性,文物局便答應他的請求。

這兩件青銅器後被國家文物局送到中國歷史博物館。

商 青銅饕餮尊 高47厘米,口徑39.3厘米,1957年安徽省阜南縣月牙河出土

▌精美絕倫的龍虎尊

這件龍虎尊器高50.5厘米,口徑44.9厘米,重約20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寬折肩、深腹、圈足,體形較高大的盛酒器。

因其主題紋飾有龍虎而著名。

鑄工極精,整體形成三層花紋。

龍首尊肩部細節

肩部以圓雕和浮雕相結合,塑造3條生動的蟠龍形象,龍身蜿蜒,龍首探出,額有雙角,闊吻巨口,兩眼大睜。

腹部以三道扉棱為界,分隔3組相同紋飾,皆雙虎食人之狀。

虎頭居中,為高浮雕,左右兩側是虎身,為淺浮雕。

裸體人頭已被老虎含噬口中。

圈足平雕饕餮紋飾,饕餮紋也稱獸面紋。

這種紋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凶獸饕餮的面形。

龍虎尊的肩部飾以三條蜿蜒向前的龍,龍頭突出肩外。

腹部紋飾為一個虎頭兩個虎身,虎口之下蹲一雙臂屈舉的人,神情悲懼。

人頭銜於虎口之中。

虎身下方以扉棱為界,飾兩夔龍相對組成的獸面。

圈足上部有弦紋,並開有十字形鏤孔。

龍虎尊底足

整個器物,紋飾精美,絢麗多彩。

集平雕、淺浮雕和高浮雕於一身,尊的內壁隨器表的浮雕而凹凸,做到了器壁厚薄均勻。

而所有這些,又都是通過鑄造工藝表現出來的。

這種具有獨特風格的鑄造技藝,即使用現代的精密鑄造技術,也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

像這件精美絕倫的龍虎尊,目前在我國也就只有這麼一件,無疑屬國寶重器。

另一件出土文物饕餮紋尊也是商代大型青銅盛酒器,因腹部主要紋飾為饕餮紋而得名。

雖比龍虎尊稍差,但也是尊中的上乘精品。

該尊高47厘米,口徑39.3厘米,重16.6公斤,屬國家一級文物,和龍虎尊基本構成一對。

小潤河出水的其他3對即6件青銅器,分別為:獸面紋斝(音甲),商代青銅溫酒器;獸面紋觚,商代青銅飲酒器;獸面紋爵;器形皆雄偉有力,紋飾剛勁富麗。

「龍虎尊」的鑄造工藝極為複雜尖端,是用十八塊母範經兩次焊接而成的,塑之渾然一體,毫無痕跡。

商 獸面紋觚

▌「虎口銜人」,神秘的殷商

龍虎尊的時代相當於殷早期,埋藏地下數千年,不僅完好無損,而且光彩熠熠。

特別是尊上的猛虎噬人紋,也引起中外歷史學家的關注。

虎口銜人曾認為是用來威嚇奴隸、壓制反抗,或認為奴隸主吃飽喝足之後,用欣賞虎食人的可怕場面來尋開心猶如古羅馬奴隸主觀賞奴隸鬥獸一樣,用來表現奴隸制社會的恐怖和壓迫。

對於這種傳統的解釋,另外一些考古學家則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這應該是在表現一種巫術主題。

從主體花紋看,龍、虎、人造型莊嚴穩重、奇特神秘。

圓形大口表示上天,肩部神龍遊蕩於空中;尊腹表示大地,有神虎張牙舞爪。

特別是龍頭和虎頭用澆鑄法從外壁突兀凸起,雄健粗獷,比起用高浮雕法更具有一種威武逼人的悍氣。

這種手法既適應尊的特定造型,又表現出纖柔親和之意,似乎在呵護著蛙形裸人,折射出神秘莫測的魅力。

這樣的紋飾應是巫師作法的情景紀實。

張開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兩界的象徵,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師,巫師在祭祀中通過老虎的幫助而表現出一種能夠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

據專家介紹,前些年浙江省餘姚等遺址出土一批原始社會進入文明時代初期的文物,在幾件玉琮、玉鉞上,用微雕刻畫有帶冠神人蹲抱在虎頭上的圖案。

這些形象應該說都是氏族的保護神。

▌驚人的「巧合」:10年前,這裡還出土過13件青銅器

在出土龍虎尊的小潤河月牙灣處,10年前還出土過13件青銅器,而且有一件巨大的四方銅鼎,重達400多公斤。

這是當年省博物館專家來到阜南鑑定龍虎尊時,從群眾中意外了解到的。

那是在解放戰爭時期,時間大約是在1947年左右,也是4、5月份,白莊農民張殿春在月牙灣處挖出一個大如司母戊鼎的長方形四足銅鼎,鼎里又掏出12個銅鬲。

也不知道張殿春是用什麼方法,把這重達400多公斤的青銅器悄悄運回家的,而沒有像徐廷蘭那樣「驚天動地」,家喻戶曉。

一年多後,張殿春先挑選了兩個銅鬲送給當時的阜陽守城部隊司令李覺,本打算送上去,李司令給幾個錢,再把另外幾件一塊送去。

然而,李覺得到後沒給一分錢,張殿春好不氣惱。

他又帶著兩件銅鬲到了蚌埠,送給一個當水上警察的親戚,結果這個親戚沒聲張,也沒給錢。

計劃落空的張殿春非常惱怒,認為這些東西不值錢,不然為何都不給他錢?這以後,有親戚張口向他要,他就送一隻,或出去消費用來抵了錢,總之這13件青銅器全部被送人或丟失了。

商 獸面紋銅鬲 安徽博物館藏,傳1944年安徽省阜南縣月牙河出土

對於這13件青銅器,阜陽市博物館原館長韓自強也有所了解。

他說,這13件青銅器的價值比龍虎尊還高,大如香爐的青銅器重達400多公斤,小的全部是一樣大小,擺在香爐內,分三排擺放。

這件大香爐曾被張殿春送到村子裡的台寺廟,供人燒香用。

1956年張殿春母親病故無錢安葬,張殿春就到廟裡搬這個大銅鼎,轉手賣給當地廢品收購站。

沒幾天收購站準備運到南京,便用大錘砸銅鼎,想砸爛往麻袋裡裝,方便託運,然而,砸了十幾錘竟沒有絲毫損傷。

收購站人員便不砸了,直接從水路用船隻運往南京煉銅廠。

待省博物館人員知曉後便緊急寫信給上海市博物館幫助尋找,上海博物館人員挨個到廢品收購站查找,卻無功而返。

至於為什麼沒有找到,韓自強說,省博物館判斷錯了,當時以為從陸路運送的,會送到上海,誰知卻是水上託運的,是到南京的。

這一耽誤就導致了文物毀於一旦,大銅鼎一運到南京煉銅廠就被化掉了。

直到六十年代初,這13件青銅器找回7件。

阜陽守備司令李覺在湖南投誠起義,居住在北京。

省博物館人員找到他時,張殿春送的兩件青銅器已被他給了故宮博物院,現收藏在國家博物館。

隨後,省博物館人員又趕到蚌埠,多方打聽找到這名水上警察時,才得知他已把張殿春送的兩件青銅器給了上海歷史博物館。

另外又從張殿春親戚處收回三件,其餘已無法追回。

▌國寶頻現:神秘的「小潤河」

為什麼在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潤河頻頻出現國寶級文物?那麼,歷史上的小潤河是什麼樣的?它又形成於什麼年代呢?

當地專家介紹,小潤河發源於大運河,它是大運河的一個支流,那時阜南水上運輸很發達,後因歷史變遷,小運河逐漸淤塞,造成運輸中斷,失去了作用。

在阜南當地許多人都叫它小運河。

小運河相傳宋朝就有了,具體時間無法考證。

現在,阜南的一些書上也開始沿用小運河這個稱呼。

而對於龍虎尊與13件青銅器為何在小潤河發現?

據《阜南縣文物志》記載:出土的龍虎尊等8件文物,均屬三千多年前殷商時代之酒器。

當時因河水較深,無法對文物出土地段進行清理,作實地考察,從河岸現狀及河口土色綜合分析,推測此組文物原系位於河側古墓中之殉葬品,後因流水沖刷,河線北移,遂坍入水中。

商朝時期,屬豫州之域。

有九個部落,素有淮河九夷之稱,整個山東省稱東夷、西夷,而阜南則是東夷一個支系,阜南則屬虎方部落,是淮夷的一個小國家(部落)。

南到合肥,以淮南、鳳台為中心屬虎方部落。

阜南距鳳台不足200華里,屬虎方範圍。

因此,龍虎尊應是商代虎方淮夷的器物。

台家寺遺址

2017年,在距離小潤河200米的台家寺商代遺址,被確認為是商代早中期淮河流域的高等級聚落,台家寺遺址發現商代鑄銅作坊、出土大量銅容器陶范,是在商代這一時期都城以外首次確認了銅容器鑄造活動,也是商代兩處都城以外發現陶範數量和鑄造器類最多的。

銅容器鑄造技術,是商代最為尖端的技術。

台家寺遺址的考古發現打破了銅容器在夏商時期不能在都城以外製作的觀點。

台家寺遺址在淮河流域的青銅文明進程中占據了領頭羊的位置,同時,其發達的青銅鑄造手工業和龍虎尊為代表的優秀作品,證明了台家寺遺址是淮河流域青銅文明的中心。

來源:收藏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