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荒唐至極的王爺,陵墓卻占據風水寶地,還出土眾多玉器孤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木質貼金的龜鈕印章--明魯王之寶
九旒冕的主人魯荒王,名叫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母親是郭寧妃,他出生兩個月就被封為魯王。
朱檀自幼聰慧過人,深受皇帝和后妃的喜愛。
朱檀本來謙恭下士,博學多識,琴棋書畫無不精通。
但他就藩不久,便沉溺女色,終日過著燈紅酒綠的侈奢生活。
後來又信奉了道教,終日焚香誦經,燒煉仙丹,求長生不老之藥,結果「餌金石藥,毒發傷目」,僅活到19歲,就中毒身亡,朱元璋得知後又疼又氣,認為他的行為荒唐,諡曰「荒王」。
由於朱檀是明代第一個薨逝的親王,對於他的陵墓如何修建的問題朱元璋費了很大心思,據說墓址是由開國元勛劉基選定的,在今天山東省鄒城市城區北12公里處的九龍山南麓。
王陵居高臨下,向陽背山近水、藏風聚氣,回望山川迥環,歷歷如畫,林木蔥蘢,確是一處風水寶地、人間勝景。
魯荒王陵出土文物1300多件,這些文物為研究親王禮制,政治經濟情況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其中包括數量不菲的冠冕袍服,包括九旒冕、九縫皮弁、烏紗折上巾以及各式龍袍等。
除此之外,還出土大量木俑儀仗、文玩清供、琴棋書畫、家具漆器、金玉佩飾等,完整呈現了明朝初年親王的奢華生活。
九旒冕,這頂九旒冕共用九旒和九珠(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顆,僅次於皇帝的十二旒十二珠(共288顆)。
作為文物藏品的垂旒中國只有兩件,另一件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是袁世凱搞複壁登基稱帝時穿的一套仿古式冕服中冕冠,這件600多年前的明初親王冕冠是唯一一件僅存於世的古代冕服實證,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歷史價值,是填補史闕,研究古代冕服制度的珍貴實物。
九旒冕的綎板為木質,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有天下一統的意思。
綎板下有一青玉衡貫穿左右,作用是將綎板固定在冠武上。
玉衡左右兩端各懸一青玉圓珠,正好掛在兩耳的位置,叫做充耳,就是塞住耳朵,寓意帝王對讒言「充耳不聞」,求大德不計小過。
綎板前後各懸九旒,每旒九珠,排序採取五行交替的順序。
明朝重五德,尚火德,因此第一個旒珠為赤色,以下為白、青、黃、黑等色,分別對應火德、金德、木德、土德、水德。
每個旒珠之間相隔一寸,這樣,佩戴後,前面的旒會遮擋部分視線,表示帝王不看是非姦邪,也有顯示威嚴的意思。
九縫皮弁,為魯王巡視、朝賓、諸侯上朝時穿用,地位僅次于冕。
此皮弁藤蔑編制,縫壓金線、鑲金邊、金圈、貫金簪,上綴五彩珠玉九顆,是現今唯一一件披露於世的明初親王制皮弁實物,與洪武年間詔定親王皮弁制相符。
金鑲玉帶,扣體為雙層透花金片,一顆大寶石鑲在中間,周圍由紅、藍寶石、綠松石、祖母綠、珍珠和貓眼寶石簇擁,通體總計鑲嵌各色寶石33顆。
在如此小的面積內,鑲嵌這麼多寶石,古今中外極為罕見。
其中尤其是貓眼石,晶瑩剔透如貓眼。
作為山東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件金帶扣絕少對外展出。
大唐雷威親斫「天風海濤」琴。
「天風海濤」琴的出土就震驚考古界,改琴長121、寬19.5厘米,琴面用桐木斫成,底為梓木,琴身通體黑漆,徽為嵌金,軫系雕玉,裂似蛇跗,七弦,二柱、十三徽。
弦已無,有七個調弦的玉軫;二柱為玉雕仰蓮;徽為嵌金粒。
琴底刻有篆書「天風海濤」,琴腹龍池內有墨書兩行:「聖宋隆興甲申重修,大唐雷威親斫」。
還有其他罕見文物
尚未見過著錄的古書
宋高宗題跋的葵花扇面
元代錢選的《白蓮圖》
其他珍貴文物
非常精美的白玉花形杯
魯王朱檀在親王中第一個薨逝,陵寢為第一個建造,其建制和禮制為其他王陵所沿用;陵園占地面積最大,地宮距地表最深;出土文物最完整,價值最高;魯王中賢王較多,傳位時間最長。
因此可以說魯荒王陵稱為明代親王第一陵,應該是沒有異議的。
農民挖洞,發現朱元璋兒子陵墓,一頂帽子讓專家驚喜萬分
1969年,山東鄒城當地農民響應號召,在九龍山地區挖掘防空洞,沒想到意外發現一座古墓,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古墓的主人竟然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兒子!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面,這座古墓出土了大量文物,其...
中國博物館系列之山東博物館(下)
這是我關於山東省博物館的最後一篇,也是我認為的壓軸之作,選了山東省博物館最好、最有趣的兩個常規展。中國博物館系列之山東博物館(上)中國博物館系列之山東博物館(中)(九)《明代魯王展》《明代魯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