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一墓穴,日本人死活盜不走7次都炸不開,打開後專家興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墓葬是中國人一生中的最後一件大事,死後的長眠之所一定要挑選風水寶地,並且在其中放入珍貴的陪葬品。

王公貴族尤其重視自己的墓葬,很多王爺都是提前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就為自己營建長眠之所,墓穴之中陪葬品琳琅滿目都是珍寶。

而且,因為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觀念從夏商時代就已經存在,所以幾千年來,中國大地上到處都有墳塋的痕跡。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故事便是和墳塋有關。

眾所周知,現在的湖北曾經是春秋時代楚國的疆域,在那個時代,楚國身為南方唯一的大國,文化興盛,非常繁榮,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秦國是在太過強大,楚國很有可能就統一了中華大地。

鮮為人知的是,楚國雖然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之一,但實際上,中原國家並不承認他們。

楚國的文化也並不被中原人所認可,他們其實是始終被鄙夷、被排斥的。

楚國立國郢都,祖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非常不容易,辛辛苦苦才創造出了一個繁華都市——郢都,但最終還是在秦人的鐵蹄下變成了瓦礫。

楚國覆滅以後,社稷神器又幾次易主最終到了明朝。

明朝建國初期,首都就在南京城,因此,他們對於南方還是比較看重的,很多藩王都被封在南方,楚國舊地鍾祥(取「祥瑞鍾聚」之意)有幸也成為了一位王爺的藩地,這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郢靖王朱棟。

眾所周知,朱元璋統一天下以後,將自己的幾個兒子們分別分封到了各地,讓他們幫助自己儘快安撫。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選擇分封制呢?

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安置皇子皇孫是一件很重要、也很麻煩的事情。

明太祖朱元璋在對歷史和前元進行了認真分析研究之後,得出了以下結論:周朝實行分封制統治了400多年,秦朝廢除分封制很快就垮台了,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實行分封之制。

出於這個目的,鍾祥便迎來了它的新主人郢靖王。

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23個兒子,在皇帝的眾多兒子中並不受寵,因此,只得到了鍾祥這麼一個並不富饒的領地。

朱元璋稱帝之後,將已經廢除多年的分封制度重新激活,他的好幾個兒子都成為了手掌大權的一方豪強。

這當然加強了皇室的力量,也有效防止了殘元王朝的反撲。

但是,自然也就對皇權造成了不小的威脅,因此,他彌留之際,對自己的孫子朱允炆反覆交代,一定要撤藩。

郢靖王朱棟便是明朝開國初期的一方諸侯,但因為他並沒有什麼出色的才華,因此,在歷史上名聲也不怎麼顯赫。

朱棣得到天下大權之後,裁撤了各地的藩王,明朝才重新走入了正軌。

朱棣為人兇狠好戰,但在政治上的確很有能力,因此大明算是在他的手中才真正安定下來。

朱棣對自己的兄弟們其實也並沒有趕盡殺絕。

比如說朱棟就沒有遭受什麼血光之災、牢獄之難。

死後也就順便埋在了封地鍾祥,身為大明的宗室王爺,朱棟的陪葬可不寒酸。

據史料記載,該墓建有紅城牆一百二十七丈,大殿七間,各類廂房三十座,地面建築十分宏偉,由於墓葬文物價值連城,郢靖王墓一直是盜墓賊覬覦的對象。

其實說起朱棟的墓葬還真有一段非常的歷史了。

這就要提到當年入侵中國的日本人了,他們一直以來都受到中國文化的薰陶,雖然近代以來實行了改革,但還是非常喜歡中國的文化和古董,侵華的時候,日本人就掠奪了不少中國的珍寶回國。

郢靖王的墓穴就在這一時期遭受了浩劫,彼時喪心病狂的日本人瘋狂搜刮中國的寶貝,對這樣一位明朝王爺的墓穴當然不會放過,為了得到墓穴之中的陪葬品,日本人進行了大肆的破壞,郢靖王陵墓周邊的建築都被破壞殆盡,好不悽慘!

萬幸的是,日本人雖然破壞了外圍的各種建築,畢竟還是沒有進入墓穴內部。

這是因為明朝的時候,防盜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盜墓者非常難下手,如果強拆,勢必會傷到墓穴之中的文物,得不償失。

由於日本人堅信自己很快就能夠占領全中國,也就沒有著急發掘。

戰爭失敗之後,日本人撤出了中國,留下了滿目瘡痍的河山。

中國的學者和發掘人員們重新發掘郢靖王墓穴的時候都大吃一驚,以為這座明朝的墓穴已經被喪心病狂的日本人洗劫一空。

並且,自一九九九年以來,該墓連續七次被炸盜未遂,盜洞最深達八米,其中二次炸穿地宮頂,地宮受損嚴重,墓室內文物保護環境遭到極大破壞。

所以,二00五年十二月初,湖北省文物局只好進行保護性的發掘工作,但是,令工作人員以外的是,這座墓穴雖然被日軍炸毀,但是內部還非常完整,幾乎沒有受到傷害。

考古學家們在墓穴之中發掘出了一百多件文物,其中更是出土了五件國家一級文物,這真是令人欣喜若狂。

出土物件之中的一件龍鳳瓷瓶更是填補了湖北省文物歷史的一項空白。

如此意外的收穫讓歷史學家們不得不驚嘆古人的對墓穴的安保、防衛工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